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双减政策指什么 双减政策真正的意义

  双减”是“减压”“减负”?

  还是为了减掉“不优秀”的孩子?

  一位初中教师的回答惹人热议。

“双减”的真实目的曝光:与其说是减压,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

  “双减”的真实目的曝光:与其说是减压,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

  “双减”是为了“减压”“减负”,多数家长都是这么理解的,虽然有一些不尽相同的“难处”,总体上还是很支持这项政策。

  但深圳市某学校一位七年级的老师,却在家长会上对这项政策,提出了不一样的见解。

“双减”的真实目的曝光:与其说是减压,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

  双减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减压、减负。而“双减”减的两个方面,一是减掉不优秀的学生,二是减掉不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

  此言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家长说,原来双减的“真实目的”是这样的吗?

  虽然事后,该名老师澄清,这话并不是他说的,是把网上的一些对双减的看法分享了出来,本意是想向家长宣传国家政策,以便家长更好地理解。但此言论,依旧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网友说,双减政策、乃至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分层,就像普职分流一样,上选国家优质研究人才,下筛高级技术工人、劳动力。

  不少家长也同意这样的说法,政策下来了,补课班取消了,名次不公布了,作业较少了,中小学生其他活动时长增加了。

“双减”的真实目的曝光:与其说是减压,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

  表面上看,双减是减掉了一定的“压力”,但随之增加的是家长的“教育焦虑”。

  以前,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大,但家长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家孩子的短板,能“对症下药”,补习班盛行,也给了家长明确的努力方向。

  而现在,补习班停了,但“教育内卷”没停,下有“双减”,上有“普职”分流红线,中间“一对一家教”“家庭保姆”的新闻层出不穷。

  “双减很好,但教育资源更稀缺了。”这是一位普通家庭家长的心声,他不能“刚政策的红线”,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去争取那些“一对一”的稀缺资源。

  确实,教育资源在双减的加速下,似乎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了。

“双减”的真实目的曝光:与其说是减压,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

  但如网友所说,“双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更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只有一种人才对于国家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多年以来的应试高考思维,让中国学子的创新意识和才华,在多年的埋头苦学中消磨,创新意识不足,只会“制造”,而不会“创造”。

  而那些,被筛选出的“非创新型人才”,不正好从事一些技术工作吗?

  教育“双减”了,家长的“教育焦虑”不降反增。

  “双减”及一系列的组合拳,能引起家长这么大的反应,归根结底,还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家长“捆绑”的太严重了。

  “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金榜题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种“名言”无一不反映出了,家长和学子都把高考看做了改变命运最重要的途径。

  早在普职分流时,家长就认为上职高的学生都不是什么好学生,前途渺茫,只有上了好大学才算得上是“人才”。

“双减”的真实目的曝光:与其说是减压,倒不如说是“优胜劣汰”

  不管普职分流也好,教育内卷也好,家长现在的核心诉求还是想让孩子上高中,上好大学,只要拦在大学门外的,家长就会想办法清除。

  “双减”本身是好政策,也是各方所向往的,但是只要高考的“红线”还顶在头上,家长的教育焦虑就不会消失,毕竟谁也不想筛选掉的是自己的孩子。

  “双减”碰上“一考定终身”,最终能否成功实现目标,我们不置可否,但是如果想要解除家长的教育焦虑,除了要循序渐进的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还要提高基础技术工人的待遇,完善职高的教育模式,家长对教育制度接受了,对职高教育认可了,教育内卷也会随即消失。

上一篇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下一篇:岁月静好是什么意思 岁月静好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