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们的高光时刻。重文抑武的政策下,宋朝文人的话语权增大,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开始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正如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所说的“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
也正是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宋朝涌现了一批享誉历史的名臣,对于这些人,小伙伴们肯定是耳熟能详,毕竟从小到大语文课本上的“背诵全文”,他们就贡献了一大半的力量。
宋朝文豪、名臣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北宋国民男神”苏轼,他的老师大文豪欧阳修,“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等等。
今天我们的主角也是一位宋朝文臣,他比尹洙、欧阳修等人更早倡导古文运动,身边的好友都是当世大咖,他文采斐然且天真烂漫,他就是电视剧《清平乐》中比苏轼还有吸引观众眼球的苏舜钦。
谁还不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
苏舜钦,字子美,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和字子瞻的苏轼联系到了一起,电视剧《清平乐》播出的时候,小伙伴就在问这苏子美和苏子瞻什么关系啊?
答案让大家失望了,他俩没有关系,苏舜钦比苏轼大了将近三十岁,只能说他们都是大宋的才子。
苏舜钦出自官宦世家,爷爷是北宋参知政事苏易简,父亲是苏耆,颇有才名,曾经为工部郎中、直集贤院。
苏舜钦从小就慷慨有大志,在当时很多学者都做文章追求对偶时,他和穆修则是追求古文淳朴、简单的语言,喜欢诗歌,一时之间有很多豪俊和他交好。
苏舜钦先是因为父亲的关系荫补了太庙斋郎,后调荥阳县尉。因为电视剧《清平乐》,很多人认识了苏舜钦,认为他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人,没有弯弯绕绕的坏心思,一心为国为君,爱交朋友,因此还得名“天真烂漫苏子美”。
苏舜钦除了天真烂漫,还敢说敢做,即便是皇帝老子的事情他也愿意说上一说。宋朝的帝王从宋真宗那会起就崇尚道教,喜欢建道宫、道观。
苏舜钦二十一岁那年,玉清昭应宫遭灾,他针对此事就去登闻鼓院击鼓上疏去了。之前的文章中咱们就介绍过宋朝的登闻鼓制度,这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亲民而设立的,宋朝设立的最初几年,登闻鼓一响,皇帝就是休息了,那也得起来,苏舜钦就是去敲这个了!
苏舜钦表示英明的君主不应该避讳自己的过失,且还应该虚心接纳臣子们的忠告和建议。他说自己发现春夏以来,阴雨连绵,很多农田没有人耕种,都被杂草掩盖,苏舜钦觉得这是朝廷用人失当、政令过失等原因造成的。
看了上述苏子美的话,有没有小伙伴为他捏把汗?这还没完呢,他又说上天降下惩罚,不是让陛下一味地只是赦免刑狱,而是要思考、感悟上天的刑罚,要去真正考察民间疾苦。陛下光把监狱里的作恶之徒放出来了,这就是刑罚不明,就是因为陛下和臣子没有找到天降惩罚根本的原因,所以阴雨仍在下。
不得不说,宋朝对于文官和文官的嘴真的是相当不错的,当然子美确实也是个“天真烂漫”的人,这话要是宰职说说也就算了,他一个小县尉,真是为天下人操碎了心。
苏舜钦就玉清宫大火一事很是关注,他接连二三上疏,表示这场火不是因为防火的疏忽,就是老天爷单纯想惩罚皇帝。所以皇帝要穿朴素的衣服,减少膳食用度,要反省自己,不要再大兴土木浪费钱,要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
苏子美说起话来那真的是滔滔不绝!他对玉清宫失火之后,朝廷没有做任何事情,十天之后居然还有要再修玉清宫的事情很迷惑。
他指出仁宗即位还不到十年,各种水灾、旱灾,老百姓心都快累死了,现在居然还要再修玉清宫,他认为宋仁宗这是在劳民伤财!既然上天都给了皇帝灾祸,皇帝就好好反省吧,别整些没用的,多采纳贤人,积累德行,让百姓丰衣足食才是解决天意、民心最好的方法。
尽管正过来反过来都是这些话,但我们由此也看到了苏子美的为国、为民的一片赤子之心,从他的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到宋朝的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之后的上疏中,苏舜钦又给宋仁宗苦口婆心地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汉元帝,再比如宋襄公等,然后他用引申出了乙亥年的诏书,他觉得诏书中命令告诫臣下不要越职上书言事的这个事情令人惊愕,这应该不是宋仁宗的本意!
由此他又说了说了一下要皇帝开明视听,不能阻塞言路,直接绝了因为直言而被贬的孔道辅、范仲淹等人,毫不掩饰地表明了对这两人的钦佩之情!
看到这,大家会不会觉得苏子美真的就是天真烂漫,又有没有从他的身上看到初入职场的自己。等看完了整篇文章之后,大家就会发现苏舜钦的一生真的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自己的赤子之心,他真真应了那句话,“出走半生,归来仍旧是少年”!
不知道这样的苏舜钦有没有给你的职场有什么启发,梨白在这祝愿大家无论职场“厮杀”几何,保持初心,内心还都是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因为扔“破烂儿”被罢官,他做了沧浪翁
苏舜钦没有一直顶着他爷爷和老爹的恩荫在官场上混,而是在景祐元年考取了进士,任蒙城县令、改任光禄主簿,知长垣县,又迁大理寺评事。
看过《清平乐》的小伙伴都知道,苏舜钦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很多制诰都是出自他的手,在政治方向,他的思想更加倾向于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改革派,很多的诗词、文章中都不掩饰对这些人的赞赏。
考了进士做了官,子美依旧没有忘了老传统,发生地震之后,他又上书进言了,表示皇帝要正心、要择贤、要勤俭,要亲贤臣,远小人,只有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不得不说宋仁宗尽管不是一个开拓进取的皇帝,却真的是一位对大臣极有耐心的守成之君,一个苏子美就这么能说了,就更不用说入机关枪一样的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了。
庆历四年,宋仁宗属意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变法,于是这些人便开始搭建班子,招揽人才干活了。
苏舜钦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是杜衍的女婿,且还有才能,就被范仲淹推荐到了宋仁宗的面前。宋仁宗估计是知道这个爱敲登闻鼓,喜欢上书的苏子美,就让他做了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庆历四年的变法汇聚了当时仁宗一朝很有名望的一群大臣,可谓声势浩大。对于变法,在宋朝那可一直是个敏感的词汇,变法就意味着改变祖制,这是很多大臣不能认可的,当然还有人就是处于私利和私怨不愿意变法,御史中丞王拱辰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王拱辰是谁呢?就是那个穿了欧阳修新做的衣袍后做了状元的那个人,同时他还是欧阳修的连襟,但两人在政治抱负方面有着诸多摩擦,谁都看不上谁。
你要问为什么王拱辰不同意变法,说实话我觉得他个人也是因为私怨和私利持反对意见的成分更大,但咱们的天真烂漫的苏子美确实因为他丢了官。
进奏院祭神,苏舜钦和右班殿直刘巽整理了一下进奏院所拆奏封的废纸换钱置酒饮宴,这放在同时可以说是进奏院的惯例,谁都这么干,反正是废纸。
可这事传到了王拱辰那里就成了苏子美的“事故”,他指使自己的下属鱼周询等上疏劾奏苏舜钦,这也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就是想透过苏子美,把他老丈人杜衍送走。
宋朝皇帝对于言官的话一向很重视,当然不重视他们也会自己蹦出来找存在感,宋仁宗把这件事情交到了开封府,最后苏舜钦和刘巽就成了监守自盗,直接丢了官帽成了庶人。
据说当时参与宴会的人都是青年才俊,大都支持变法,要么也不会玩到一块去,也因为如此,他们中的好多人要么罢官出京,要么直接流放!王拱辰对自己的战果那是洋洋得意了许久!
苏舜钦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因为此事也大受打击,被罢官成为庶人之后,他带着妻小离开了开封,到了苏州,用四万贯买了五代时期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在此基础上修建房屋,园内还修建了沧浪亭,自称沧浪翁,在此隐居。
在和欧阳修的书信中,两人还就沧浪亭互相唱和对诗,欧阳修对苏子美修建的沧浪亭十分向往,还调侃他的四万贯那真是花的值了!
也正是在此,苏舜钦留下了那篇著名的《沧浪亭记》,不知道是不是各位小伙伴语文课本上可送全文的名篇?!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文人写个散文、诗词都不是无病呻吟,那都得抒发一下心中的情感。《沧浪亭记》也是如此,看上去好像是为了记亭而作,其实也是那个曾经开朗、肆意的苏子美在抒发自己纵有万般抱负,却只能囿于一园的苦闷。但苏子美就是苏子美,他在文章中也透露出了不愿意被这种苦闷打倒,力图一阵的决心。
不过看了《沧浪亭记》,不得不说,苏子美是个会造景的大师,自然环境非常优美,也因此缓解了不少他的烦闷心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请告知,马上删除
有意思的是沧浪亭之所以取“沧浪”二字,是源于先秦民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对于这里子美并没有大肆描述、渲染,怎么说呢,懂得人都懂,起码王拱辰看见会懂!
宋仁宗其实没有忘记这位凡事就喜欢上书的苏子美,庆历八年,苏舜钦复官湖州长史,但是可惜的是他还未来得及赴任就病逝了,年仅四十一岁。
很明显他的病逝和王拱辰的陷害和被贬为庶民是息息相关的。宋朝的文人内心真的是矛盾的,一方面大家都希望通过朝堂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被贬或者罢官之后,他们又想和大自然心意相通,看似矛盾又不矛盾,因为在自然中获得快乐的他们依旧还在挂念朝堂。
梨白叨叨叨
梨白也是在《清平乐》中初始苏子美的,那可真是一个美好的人,少时鲜衣怒马,做官之后敢说敢做,网友说他天真烂漫不为过。
剧中,苏子美的妻子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好友,在她们的对话中很多次都提到了苏子美,其中就有提及苏舜钦佐酒读书,这段也是源自于元代陆友仁《研北杂志》中的记载。
苏舜钦在岳父杜衍家中时,每到黄昏,一边读书一边喝酒。岳父杜衍很好奇女婿的这种行为,就找人偷偷去看他,当时他在看《汉书·张良》,读到张良人生的每个起伏点他都要喝一大杯酒,最多的时候喝了一斗。老丈人杜衍听了此事后也哈哈大笑。
由此我们也可知苏舜钦是一个很豪放和可爱的人,也只有这种人才能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不停规劝皇帝应该爱国爱民、亲贤臣远小人,他做这些事情不是因为想要引起谁的注意,只是他认为本该如此。
还是那句话,无论是“996”还是所谓的“内卷”,都希望各位在职场里做一个有赤子之心的人,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就做你心中想要做的人。
苏子美有缺点吗?当然有,他的缺点就是太过豪放而不能约束自己,变法初期,已经分出了变法派和保守派,这时作为变法派中的一员,其实应该谨言慎行的,面对所谓的“小人”,我们是不能组织他们做什么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
苏子美和他宴会的一种小伙伴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批因为卖破烂而被开除的官员,你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快在评论区留下精彩言论吧,期待大家的转赞评!
参考书籍: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