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相父——诸葛亮共事。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刘禅就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像是在说刘禅除了昏庸无能,就一无是处了,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大家要说了蜀国是在刘禅掌权时覆灭的,但是诸葛亮早在《出师表》中说道:“益州疲弊”,这就说明了,刘禅接手蜀国时,蜀国的状况已经是不容乐观。而在刘禅在位40多年,蜀国百姓基本安居乐业,不受战火的干扰。可以说刘禅在这种局势下,能够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这说明刘禅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公元263年5月,曹魏大举攻打蜀国。大敌当前,刘禅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经过利弊权衡后,刘禅还是决定接受了投降魏国的建议。后来由于刘禅“识时务”,深受优待。为了安抚人心,封其为安乐公,建立安乐国,还将刘禅的子孙和许多原有大臣均封了候。随后曹魏又觉得十分不妥,觉得刘禅是一个假装昏庸无能,怕其日后东山再起。于是就派遣晋王司马昭怀有戒备之心,去测试刘禅是否真心投靠。不久司马昭就设宴招待刘禅,于是就出现了乐不思蜀这个有名的成语。
“乐不思蜀”估计是刘禅被黑的最惨的一次了,但是当我们分析一下当时的蜀国形势,但是的蜀国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无法与强大的魏国抗衡,若是当时强行与强大的魏国开战,结果肯定是生灵涂炭。另外,魏国派的是司马昭,此人虽说没有其父亲的智慧,但是此人手段十分凶狠。如果被司马昭发现他是假装愚笨,那么蜀国的百姓就真的遭殃了。于是酒后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思蜀也”。
也有人说蜀国的内忧,是由于刘禅宠幸宦官黄皓引起。而事实上,几乎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着自己宠幸的宦官,相比之下,刘禅宠幸黄皓还是有分寸的。的确,刘禅是给予了黄皓些许权力,但这些权力并不能动摇蜀国的政权。事实上,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而种种现象表明,刘禅却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不惜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柄和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的骂名,只为保全百姓,真是一个悲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