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仅仅只有被侵略的耻辱,还有很多探索,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有志之士推翻了清朝统治者,建立了中华民国。可以说是一次巨大的壮举。辛亥革命之后,又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历史上著名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来自这场运动,是这场运动的主要人物。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但社会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的曙光,取代清朝反动统治的是北洋军阀袁世凯的黑暗压迫。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里,日子并不如意。特别是袁世凯的那次打着”尊孔复儒”的旗号,企图恢复帝制。一时间社会上的封建欲孽纷纷伺机行动,破坏来之不易的民主共和。“孔教会”、“经学会”等尊孔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社会一片混乱。
在这个混乱的思想领域里,有人坚持民主,有人就被帝制冲昏了头脑,一小部分先进的资产阶级和先进的民主主义分子,为了保住来之不易的共和,和封建麸皮展开了斗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先生”和“赛先生”应运而生。
德先生和赛先生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他们分别是民主和科学。国家要进步,社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民主。中国要从愚昧的社会中得到解脱,必须要摒弃以前的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在民主大旗下,人们积极反对封建专制,号召人们积极用民主科学的武器和封建思想作斗争,在科学的大旗下,封建愚昧的思想显得干条,科学的思想取代传统宗教。
既然当初袁世凯要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就从袁世凯的这一行为入手,猛烈抨击传统儒学,对传统的儒家思想彻底否定,对旧道德旧礼教彻底反击。在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德先生和赛先生不仅引导文学革命,还对以前的旧文化彻底进行批判。但也有不全面的地方,那就是传统文化也有精华,不能全盘放弃。
“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这次新文化运动,不仅对封建势力进行打击,更对人民的思想进行解放,冲破了思想束缚的人们,在以后的社会主义传播的道路上广集智慧,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力量。利大于弊!
“德先生”和“赛先生”就是“民主”与“科学”。1919年1月15日,“两位先生”在《新青年》第6卷第1号第一次亮相。
陈独秀
《新青年》打出“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向青年“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但是,封建顽固势力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大肆诬蔑、攻击,严禁青年学生阅读,甚至借助军阀政权的力量诬陷陈独秀。为了反击对《新青年》的指责和攻击,陈独秀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北大未名湖畔DS字母形状寓意民主和科学的雕塑
在风雨如晦的暗夜里,“两位先生”为中国人点亮灯塔,照亮前行的方向。时至今日,“德先生”“赛先生”的雕塑仍然屹立在北大未名湖畔,昭示后人: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