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历史名人来说,自然是距离我们越近,知名度就越高,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名人,必然是民国多于清朝,多于明朝,至于元代时期的宰相,我相信大部分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人,让他说出两个皇帝的名字都费劲。
宋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流传至今的文学和资料也不再少数,因此我们还能说出几个人物来。
比较有意思的,基于宋代文学传播的发展,对于宋代人物,文学艺术上的人物明显比历史上的人物更加出名,比如历史上的包拯,几乎成为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的人物,然而人们对其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文学艺术作品中,真正历史上,包拯连宰相都没当过,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而类似王安石这样,官至宰相,无论是为政,还是文学上,都拥有登峰造极境界的一个人物,却因为没有被写入“传奇”“杂剧”中,反而在民间没有多大影响。
本文要介绍的这个人物,既是历史上真正的名臣,也是文学艺术流传较广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北宋名臣寇准,单单是在京剧中就有N多关于他的作品,然而文学艺术形象塑造过多,就会让人忽略对其历史形象的了解。
19岁就高中进士甲科的宋代小天才
寇准出生于显赫的官宦之家,也是读书世家,其父亲在五代后晋时高中进士甲科,寇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轨道也能有一个不错的人生,但是寇准有些另类,相对于学习来说更“颇爱飞鹰走狗”,后来经过父母的严厉教训,才开始把精力放到读书上。
宋太宗时期,寇准参加科举考试,当时只有19岁的寇准跟他父亲一样高中进士甲科,在北宋时期能够以这个年龄中进士的人物实在是不多,上面已经说到的王安石,已经是被称为天才级别的人物,也是22岁中的进士,同为散文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是在24岁中的进士。
寇准中的是进士甲科,按照科举制的惯例可以到地方担任知县,寇准被派遣到巴东担任知县,年仅19岁的知县估计历史上都少见,也正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寇准对巴东县展开了全面整治,取得了比较突出的业绩。
由于其拥有者较高的才干,在仕途当中一帆风顺,官运亨通。
然而仕途太过顺利使得寇准有些“肆无忌惮”,不把上级官员放到眼里,在朝堂之上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虽然得到太宗皇帝的青睐,年仅30对就已经担任枢密副使,成为名副其实朝堂大员。
正当寇准仕途正顺的时候,却被同僚实名举报,污蔑寇准有不臣之心,因为在朝堂上与举报他的同僚大声喧闹,最终被太宗贬青州知州。
在青州待了一年后,太宗又将寇准召回朝廷,当时太宗年岁已高,对立储之事没有下定决心,太宗认为寇准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就询问寇准谁可以继承大位,一般来说,涉及到立储的事情,朝廷大臣都不愿意回答的,虽然这是国家的事,但也是皇帝的家事,历史上因为立储而冤死的大臣不计其数,但是寇准并未隐瞒,最终让太宗下定了立储君的决心。随后不久,寇准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
澶渊之盟中,寇准为北宋立下百年之功
宋太宗死后,宋真宗继位不久就开始重用寇准。这个时候北方辽国开始大举向宋朝进兵,兵峰直逼黄河北岸澶州城下。
北宋是文官的天下,一到打仗的时候就往后使劲,当时就有大臣建议宋真宗南迁以避辽国锋芒,当时唯有寇准站出来,表示不但不能退,反而应该御驾亲征,以稳定军心,在寇准的建议下,宋真宗决定亲政澶州。
其实当时辽国也是穷弩之末,早已没有了之前大辽国的威风,因为宋真宗御驾亲征,反而被宋军打败,尤其射杀了辽军统帅萧达揽,辽国萧太后见状十分愤怒,决定直逼开封,逼迫宋朝投降。
以当时宋国的情况其实是可以跟辽国一战,但是宋代群臣过于恐辽,打算跟辽国讲和,尽管寇准主战,但是迫于当时的情况,也没有办法,最终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可以说,辽国能够同意与宋朝签订澶渊之盟,很长程度上是寇准完成的,檀渊之盟签订后,为宋代迎来百年和平,功劳不可谓不大,如果当初不是寇准主张宋真宗御驾亲征,而是任从皇帝南下,局势的发展将会很糟糕。
后来就有人评价说“当时若无寇准,天下分南北矣!”
晚年寇准陷于党争,最终下场惨淡
在澶渊之盟中,寇准立下不世之功,却也让寇准得罪了很多人,在宋代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小人,最悲哀的是,宋代还盛产小人。
寇准因为主战而招致当时怯战的群体不满,那些大臣纷纷开始攻讦他,尽管真宗也认为寇准对北宋立有大功,但是架不住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寇准的坏话,偏偏宋真宗耳根子又软,开始疏远寇准。
寇准对此却毫不在意,认为自己在澶渊之盟中立下巨大功劳,再加上位高权重,做事难免有些擅作主张,更加使得真宗不满,尤其是在官员的任命上,寇准大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的用人标准,选用自己熟知的人物,最终被宋真宗免去宰相的职务。
经过重重波折,寇准终于重返朝廷中枢,然而寇准个性不是那种随波逐流,又喜欢挑人毛病,再次得罪了很多人,在进入中枢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免去枢密使的职务。
又是经过一番波折,才重新登上相位,主要还是寇准年轻,能熬得起。
宋真宗晚年,迷信宗教,任用奸佞,经常不理朝政,这就导致皇权外落,在宋代形成了党争的现象,当时寇准与丁谓就太子监国的事情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寇准认为宋真宗年老多病,尤其是刘皇后参政,更是后患无穷,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宋真宗不如让当时的太子出来监国,宋真宗当时表示同意。
寇准因此制定了一个立皇太子监国,废除刘皇后,然后除掉丁谓、曹利用的一个计划。
然而这件事还未来得及操作,就因为寇准喝多了酒将这件事泄露了出去,丁谓一派得知消息后,开始在真宗面前极力诋毁寇准,当时宋真宗也是老糊涂了,就授予寇准太子太傅,从而罢免了他的相位。
寇准这一下子算是捅了马蜂窝,遭至各方奸恶势力的围攻,寇准也是被一贬再贬,宋真宗驾崩后,刘皇后垂帘听政,然后勾结丁谓把持朝政,寇准最后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远放到距离京城很远的地方,1023年63岁的寇准,年老多病,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