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智者却是能不为眼前得失所羁绊,目光长远,判断敏锐。
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对于诚信的人,人们都会尊重他,也会信任他,也会把最重要的事情托付与他,因为诚信的人能够说到做到,如果做不到的话他就会谢绝。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作出承诺之前都要想一想,你的承诺是否能够兑现?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一定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和谐。
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小人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阳奉阴违。
当然,在实际学习工作中,要做到“和而不同”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刺头”的雅号而成为圈内不受欢迎的人。
6.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
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7.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10.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12. 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也就不要相互商议谋划了。
1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既温习旧知识,又不断了解新知识,这样就可以做教师了。
1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15.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7.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天下之大,走到哪里都有朋友啊。
18. 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为伴。
19.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形容一个人,像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一般是对这个人比较失望了。
20.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评判一个人的时候,要看他说的话,观察他的言行举止,才可全面了解。
21.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聪明而且好学,不把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认为是可耻的事,任何一个能如此作为的人,怎会不能成才?
22. 三思而后行。
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
遇事不察,是为人不够谨慎的表现,是处世不够明智的表现。
2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2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又有什么难得呢?
2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符道义的手段得到财富和地位,对于我像浮云一样,绝不会去取它。
2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个小群体里,一定有可以作为老师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2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者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而且道路遥远。
3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揽,不谋,不是事不关己的冷漠,而是行事恪守本分。
3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32.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孔子认为,这就好比人的意志力,在经受任何艰难困苦时,仍然不改本色,而唯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坚强的意志。
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了松柏般这种不畏严寒的坚强的意志,才能获得人生永远的成功。
3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个有志于行道的士,却以自己吃不好饭穿不好衣为耻,那就不值得和他说什么了。
3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这是每天必须反省的三件事啊!
36.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百姓也会主动去做;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
37.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38.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39. 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0.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有远方的朋友来做客,是件让人快乐的事,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呀。
41.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4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才是大人物。
43.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精致的学问可以不断切磋,不断琢磨,这是没有止境的。
4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5.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46. 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上明白知晓了真理,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47.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8.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却没有怨恨,很难;富贵却不骄傲,倒容易做到。
49.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情。
5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2.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一定要考察。
5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4. 近者悦,远者来。
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归附。
55.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
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56.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对于朋友,要忠诚地劝告并和善地引导,实在不行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
57.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还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学习,学习有余力的人,就可以去做官。
58.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财富如果可以求得,就是手执皮鞭的事情,我也去做。如果不可以求得,还是做我应该做的事吧。
59.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60.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赡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