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的鲁迅先生,一生留下诸多经典文学作品。
其实,鲁迅还是一位优秀的教授,曾经在多所知名大学授课。许广平就是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授课时的国文系学生。后来,老师和学生相爱,成就了一段佳话。
鲁迅人生中的第一份教职,是在北京大学获得的。
鲁迅与北京大学渊源很深。早在1917年,任职北京大学校长没多久的蔡元培,邀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了一款校徽。1918年以后,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狂人日记》等一系列白话文小说,轰动一时。1920年,蔡元培便邀请鲁迅到北京大学为国文系的学生讲课。
鲁迅在北京大学主要讲《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不是一位演说家,但他讲课非常有吸引力。因此,鲁迅讲课时,不但国文系的学生济济一堂,就连其他系的学生都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外地学生专门来到北京大学听鲁迅讲课。
北京大学德语专业的学生冯至在听过鲁迅的课后,回忆说,“这门课名义上是《中国小说史略》,实际上是对历史的观察,对社会的批判。”
不过,鲁迅在北京大学属于兼课性质,而非全职,所以没有获得教授身份,而是讲师。
如今,北京大学是中国顶级大学之一,位列“双一流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等。
鲁迅在北京大学授课期间,还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大学讲课。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是今天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如今,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一样,位列“双一流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等。
1926年8月,鲁迅离开居住了13年的北京,前往福建厦门,到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月薪400银元,是比较丰厚的。鲁迅在厦门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两门课,还兼任了国学院的研究教授,还是对得起这份薪水。
鲁迅到了厦门大学后,很受学生欢迎,成为厦门大学的一张名片。当时厦门大学一年级学生俞荻在听过鲁迅讲课后说:“鲁迅讲学,并不像一般‘名教授’那样,只干巴巴地一句一句地读讲义,枯燥无味地下定义。他的讲话也和他的作品那样地丰富多彩。他讲到某时代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时候,善于引证适当的、丰富的资料来详尽地加以分析,雄辩地加以批判,说明什么应当吸取,什么应当摒弃。听他讲学,好像小学生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那样,唯恐时间过得太快。”
不过,由于鲁迅与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在教学理念上发生矛盾,再加上同僚相处不愉快(主要是与顾颉刚发生了矛盾纠纷),便于1926年底辞去教授职务,离开了厦门。
如今,厦门大学位列“双一流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等,被誉为“中国最美大学”。
鲁迅离开厦门后,于1927年1月来到广州,在中山大学担任教务主任和文学系主任,相当于学校的中层领导。为此,鲁迅还向中山大学推荐了好友许寿裳。
虽然鲁迅在中山大学也只执教了3个多月,到当年4月底就辞职了,但鲁迅在广州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期间,他和许广平的爱情得到了升华,住在了一起。在许广平的陪同下,“美食家”鲁迅还实地“考察”了广州的许多饭馆、茶楼,并将它们写进日记里。
如今,中山大学是中国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位列“双一流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等。
鲁迅从中山大学辞职后,于当年9月偕许广平奔赴上海。从1927年到1936年,鲁迅在上海居住了10年之久,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时光。十年间,鲁迅没有任教,而是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创作、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
我们知道,上海也有许多知名的大学,如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鲁迅为什么没有在这些大学授课?事实上,鲁迅到达上海后,让上海学界受到震动。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专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劳动大学、立达学园等大学纷纷邀请他前往讲演。如果鲁迅要在上海一所大学谋得一份教职,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原来,鲁迅在赴厦门大学任教前,就考虑再三。他不愿意将教书作为终生职业,只是为了生活所需,才拿起教鞭,走上讲台。他更大的爱好,是从事文学创作。所以,当鲁迅和许广平定居在上海时,就不再到大学里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