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不可不防,不可太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2、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
3、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4、选自《中庸·第十九章》。【释义】别人只用一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百分力气去做;别人用十分力气做到的,我就用千分力气去做。
5、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6、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7、【释义】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8、中庸之道在人文社会各个方面犹如天地之道在自然之间,确实伟大,与《道德经》之谓道有异曲同工之妙。浩瀚无垠,发乎始端,化育万物,充盈于天地之间,如此浩渺宇宙天地,于人而言,一定表现于各种礼仪和威仪,才符合社会的中庸之道。
9、这一段文字所透析的理念与《道德经》所表述的理念同出于天地,可见社会必定融入于自然之中。悠悠大道,唯明唯显,究其根本一定离不开自然之道。温故而知新,习而用之,这些经典之语录都出自于此,再一次让我们清晰中庸之道在于诚心诚意。
10、再次重复中庸之道在于诚!
11、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2、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3、【释义】所以,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自觉地警惕谨慎,在人们听不见的地方也仍然战战兢兢。没有什么隐秘可以不被发现,没有什么小事可以不被显露,所以君子在二人独处的时候也十分小心谨慎。
14、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6、大学经典语录
17、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也?
1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9、你好,我收藏的中庸之道可以让你借鉴。
20、《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21、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2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24、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世上的事情都有它的次序,明白他们的先后顺序,就可以借鉴事情的发展规律了。
25、酒,不可不醉,不可太醉。不醉,品味不出酒的妙处,进入不了酒的佳境,难以人酒合一,水乳交融。太醉,胡话连篇,丑态百出,失言失礼,伤己伤人,令人生厌
2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7、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28、中庸之道:人生七不可,受益终生。
29、【释义】人在没有产生喜怒哀乐这些情感的时候,心中没有受到外物的侵扰,是平和自然的,这样的状态就是"中"。
30、选自《中庸·第十四章》。【释义】君子按照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行事。
3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32、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33、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3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36、【释义】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37、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38、这些都有待于圣人以身作则而为之。
39、子曰:“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40、【释义】上天所赋予人的气质,就叫做人的本性;人能依照这本性去做事,就叫做天地间的正道;(在上位的人)能修养好这天地间的正道,(推而广之,让别人仿效学习)就叫做教化。
41、所以说:居于上位之人不骄奢,处于下位之人不倍感卑微。国家有道,那么他所说的话足以使国家兴旺;如果国家无道,那么默默无言也足以包容。《诗经》说到:既然明了且富有条理,一定能保全其身。这不就是这样说的吗?
42、饭,不可不饱,不可太饱。不饱对不住美食,太饱对不住身体。
4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45、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6、译文
4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48、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49、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50、“明哲保身”在此处显示,现在人理解与古典出处有理解区别。这里的“明哲保身”是说明白做到中庸之道就自然能保护自身溶于自然,而非今人之意不关己事高高挂起之解。可见语言一旦离开本来环境就大相径庭了。
5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52、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53、君子素其位而行。
54、《大学》《中庸》中最经典句子
55、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56、伟大啊,那是圣人之道。
57、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58、己,不可不圆,不可太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不圆则方,方则棱角分明,冷面无情,伤人亦伤己。
59、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60、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
6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63、浩瀚无边,生养化育万物,与天地一样崇高。
64、豫:同“预”。指预先有计划、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释义】凡事预先有准备,计划周密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
65、中庸经典语录
66、“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6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68、【释义】义就是去做人应该做得事。
6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0、选自《中庸·第二十一章》。【释义】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71、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72、充足有余的大道,礼仪和威仪无数。
73、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74、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
75、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
76、义者,宜也。
77、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尚礼节。
78、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皓,反求诸其身。
7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