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说是“过犹不及”。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事,做过了头,跟没有做到,其实是一回事儿。
言外之意就是,做过了和没做到,都不是理想的状态。
那理想的状态,又是什么样呢?当然是既没有做过头,也没有没做到。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刚刚好。
可是这个刚刚好,想要做到,又实在是不太容易。
不信?请看《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说起这首“好了歌”,相信喜欢《红楼梦》的朋友,肯定是再熟悉不过了。这首歌是一个跛足道人,念唱给甄士隐听的。
当时的甄士隐,上了些年纪,日子又各种的不如意,活脱就是一个大写的“堵”字。
先是元宵节的时候,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竟让拐子给拐走了。他和老婆封氏,因此先后都病倒了,只得每日请医生来治疗。谁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两个月后的三月十五,又一场大火把家给烧了个精光。
没办法,甄士隐和老婆封氏一商量,只好去投奔老丈人封肃。
没曾想他老丈人封肃,见甄士隐从当地的一个望族,落魄到如今这副模样,一下子就不高兴了。接下来更是连哄带骗,把他所剩无几的几个钱,都弄进自己兜里了。
这也倒罢了。谁知封肃却反过来,埋怨甄士隐好吃懒做。
要不叫封肃呢?果然是风俗啊!
甄士隐是一个读书人,也做过几年的官,本来就不擅长干农活。再加上有了些年纪,又接连遭受丢了女儿、家里失火这两重打击,现如今更是整天被老丈人唠叨,越发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
话说这一天,甄士隐拄了一根拐杖,来街前散心。
忽然见有一个跛足道人,从那边走了过来,对着他又是“好”又是“了”的,念唱了半天。甄士隐听罢之后,居然一下子就解悟了,于是也不管自己的老婆封氏,跟着这个跛足道人,就一起出家了。
话说在听罢这首“好了歌”后,甄士隐解悟到什么了呢?
在当时那种遭遇和心境之下,甄士隐解悟到的,自然就是人生不过一场白忙活,到头来都是在给他人作嫁衣裳。
然而这首“好了歌”,真的只有这一个解释吗?
我们不妨再认真来参详一番。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的前两句,说的是世人追逐功名利禄,以致于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可这是不是就是说,不要去追逐功名利禄呢?
有道是“小女子不可一日无钱,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没有功名,那来的权势?没有利禄,那来的尊严?尤其是当自己处在一个,如同金字塔型的组织框架中时,不追逐功名利禄往上爬,就意味着要承受越多人的欺压和榨取。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实话,也是现实。
可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本身就是一件异常凶险的事。一旦稍不留心,一旦做过了头,必然就会是反噬,最终落个功败垂成、身败名裂。
所以,“唯有功名忘不了”,也没什么不对。至于“荒冢一堆草没了”,只是因为没把握好一个度。
同样,“好了歌”的第三、四句,说的是世人对钱财的获取,从“只恨聚无多”,到“多时眼闭了”,实际上说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缺得了钱?
所以人活在世上,怎么可以没有钱!
但是这个钱,如果一味多多益善,难免会成为惹祸的根苗。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则是因为获取这些钱财时,实际上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剥夺;二则是因为免不了,会引起一些人的眼红嫉妒。
钱财多到让一些人眼红嫉妒的时候,也就是自己惹祸上身的时候。
从古自今,概莫能外。
至于“好了歌”下面的四句,一个说的是夫妻之情,一个说的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其实还在于一个度。
夫妻本是同林鸟,因缘际会之下,碰巧在一根树杈上遇到,叽叽喳喳一番罢了;儿女都是前世债,一番养育一番辛苦之后,债还完了也就两不相欠,不要做过多的奢望。
大家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更多的时候是,道理我们都懂,可做到却很难。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一直想要,把握好做事的这个度,但却总是把握不好。
就像“过犹不及”一样,不是做过头了,就是没有做到。
怎么办呢?其实也不必纠结。
就像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也总是在“过”与“不及”之间摇摆,我们又何必为难自己呢?
我们所能够做的,也仅仅是在“过”与“不及”之间,尽可能趋向于道的这个“可”的状态。
当然,也就是尽可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