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推出也有较长时间了,但效果究竟怎么样,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从用户、运营商和国家三个层面做简单的分析,仅代表个人看法。
首先,推出的初衷是方便用户不换号自由选择运营商的服务,这是好事,但大多数用户的携转真的是用户自己选择的吗?我想运营商内部最清楚。大家都知道,三大运营商里,移动手机用户规模最大,电信和联通加在一起还不到移动的规模。移动老大,当然保有用户是第一位的,但保有往往比新增还难,正所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联通嘛,比较佛系;而最不服输的就是电信了,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才能挖移动用户,携号转网是绝佳的机会,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改变格局的战役,只要用户愿意携转,政策从来不是问题。实际上,我们看到的用户携转,又有多少是自愿,而又有多少是在政策引诱下携转的,这真不好说,需要调研数据来说话,总之,携出用户都获得了实惠。
其次,从运营商博弈来看,数量上,携号转网带来的是零和博弈,没有带来用户实质上的增长,它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从价值上看,毫无疑问,多数携转导致了行业价值的流失,用户价值基本不会增长,这仅仅就是一场用户的数量之战,而并非真正的服务之战,因为行业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营销过度化已经非常严重。
再次,从国家层面来说,携号转网虽利于百姓,但规范监管同样重要,无序竞争,低质量的发展一定不可持续。从央企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来看,携号转网一定程度带了资产流失,未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运营商是央企的重要力量,既需要充分合理的竞争,也需要杜绝低效益、低质量的发展,尤其是杜绝无发展的零和博弈出现,更需要更高层面做好战略规划和部署
今通信市场中,三大运营商对于靓号的保护政策并无太大差别,一般来说,限制靓号携号转网及设置保底消费额度,都是运营商根据靓号有针对性地推出的商业政策,毕竟与普通电话号码相比,靓号的商业价值相对较高,用户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相对较大。
对于许多手机用户来说,之所以他们会选择携号转网,也不过是因为各家运营商的消费政策各不相同。
现如今,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户,许多运营商都会推出一些优惠力度较大的政策,而在此类政策的吸引之下,携号转网的用户数量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因此号码转网而导致的问题及麻烦,也随之而来。
此前,部分联通用户在携号转网至移动运营商后,移动方面以号码靓号为由,强制其进行保底消费。
当这一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认为移动公司在实行霸王条款,但实际上,移动公司对保底消费的要求,并不能够完全认定为霸王条款。
不同运营商对靓号的不同定义
通过了解许多携号转网的新闻便可以看出,不同运营商对于靓号的定义各不相同,正因如此,部分号码在转出之前并不属于靓号,但在转入其他运营商后,却成为了靓号。
基于这一原因,为确保公司利益,不同运营商也制定了相应的靓号转网规则,而移动公司以号码是靓号为由,强制用户保底消费的条款,更是引发社会各界了激烈讨论。
其实,之所以移动公司会做出这种决定,与公司内部对于靓号的定义密切相关。在各家运营商中,都会集中对靓号进行特殊的协议规定。
如果在携号转网之后,用户的号码成为了移动公司号码库中的靓号,则意味着用户需遵守移动公司关于靓号的协议规定。
从法律层面上看,移动公司对靓号的规定并无问题,毕竟在使用靓号时,消费者应与相关运营公司达成一定的协议,否则双方的协议便无法顺利达成。
从这点上便能够看出,在携号转网之前,消费者应对不同运营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免出现被强制保底消费的情况。
毕竟每一家运营公司的政策都各不相同,倘若在未了解对方公司政策的情况下,随意携号转网的话,很有可能会为自身未来的消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并导致自身与运营商之间产生较大分歧。
在携号转网这一政策刚刚推行时,各家运营商此前并无携号转网的经验,所以便出现了许多规定上的漏洞。
但随着携号转网用户数量的逐渐增加,各家运营商也总结出了更为完善的制度。相信在完善政策制度的保障之下,消费者的个人利益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不同运营商的经营利益,也不会严重受损。
不同运营商的经营政策
在总结了各家运营商的携号转网政策后可以发现,凡是办理了携号转网的用户,都会成为入网运营商的新用户。
按照运营商规定,一般来说,加入到全新的运营商后48小时内,应将手机卡插入手机并及时呼出电话,否则将会被移动商认定为无效用户,进而剥夺用户的呼叫功能及短信功能。
可在与新开卡的用户不同,携号转网用户所要注意的内容相对较多,这也体现着运营商对于携号转网用户的重视。
如果无法接受携号转网后的一系列复杂操作,或许也可以与运营商进行消费套餐的进一步协商,以此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结语: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对于各家运营商来说,携号转网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毕竟每一家运营商,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经营规则,而携号转网这一政策的出现,则会导致不同运营商之间,就经营规则问题出现一定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