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的最后一天,再过一个月就是2022年春节,很多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年除夕是农历2021年12月29日,也就是说,今年春节没有“大年三十”。
我看了一下手机日历,的确如此。活了几十岁,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只以为每年除夕都是“大年三十”,都是农历12月30日,今天才知道,不是年年春节都有“大年三十”。
出于好奇,我往前查了一下日历,2013年春节的除夕也不是“大年三十”,而是农历2012年12月29日。我继续往前查,2003年春节的除夕也没有“大年三十”。我没有继续往前查,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是每年除夕都是农历12月30日。
那么,为什么有的年份的“除夕”不是“大年三十”呢?我赶快上网查询,查到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院的解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应该是比较权威的专家,所以,我相信他的解释。
他说,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农历”,其中的“月”是按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的周期安排的,天文学上叫作“朔望月”,“朔”和“望”指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圆缺盈亏变化。“朔”指每月的初一日,也是新月,初一到十五是“朔月”,也叫“上玄月”,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由小变大,由亏到盈,由月牙儿到满月;十五到三十(或二十九)是“望月”,也叫“下玄月”,从地球上看到的月亮由大变小,由盈到亏,由满月到月牙儿。
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天12小时44分钟,也就是29.5306天,并不是整数30天或29天,但人们生活中“月”的天数必须用整数表示,所以,就有了“大月”和“小月”之分,小月29天,大月30天。
那么,一年中每个月多少天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呢?
上面说了,“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天12小时44分钟,但如果按这样来表示年月日时间,非常麻烦,所以,表示“月”的天数必须整成整数,或者29天,或者30天,农历如此,公历也如此。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公历小月30天,大月31天,但这样公历和农历还是对不上,所以又安排了一个特殊月份,2月28天。
根据以上说法,2021年的农历12月份正好是小月,只有29天,所以,今年除夕是腊月29,没有“大年三十”。
那么,“朔望月”是如何形成的呢?月亮为什么会有盈亏和圆缺呢?
这要涉及到天文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月亮和星星,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月亮和其它星球上,月亮和星球会反光,通过反光,我们看到月亮和星星。
地球绕太阳转,月亮绕地球转,当月亮、地球、太阳运行到一条直线上,而且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我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亮了。随着他们三个位置的逐渐移动,地球遮挡太阳的光线也发生变化,月亮的圆缺也在有规律地进行周期变化。
那么,除夕不是“大年三十”的春节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
有。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上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春节是2013年,今年2022年的春节没有“大年三十”,下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春节是2031年。也就是说,每隔9年会有一个没有“大年三十”的春节出现。
今年是牛年,再过一个月就进入虎年了。那么,今年没有“大年三十”,我们会提前一天进入虎年。牛年我们中国最牛,新冠疫情已经在全球肆虐两年多了,美国和其它一些国家至今难以控制,美国最近的新冠确诊病例高达48万,而我们中国控制的很好。虎年我们中国会“虎虎生威”,各个方面依然会走在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