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见,雅与俗是由文化习俗历史积淀而来。
2、我们现在都提倡雅俗共赏才好!因为“雅”的受众面小,“俗”的受众面大,容易被人接受。曲高和寡不好,俗不可耐也不好,走中庸之道是最好。
3、雅文化与俗文化的本质:
4、什么是社会性美感?那就是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更高层面需求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愉悦感。比如,同样的进食,动物只满足于吃饱喝足,而人类却创造出了各种烹饪方法,形成了饮食文化。又如,交配,动物只有发情后的欲望,而人类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爱情”。
5、因此,我们可以将所谓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也决不应该理解为是人与人之间在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应该合理地理解为,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成是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的对立形态。
6、凳子坐满是俗坐三分之一是雅
7、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
8、简而言之雅是建立在生活的复杂上和难受好看上
9、雅,貌似文化的典范
10、“文化沙漠化”的直接根源和核心标志,是文化创造力的衰竭和文化生产的低俗化。文化是与人的生存发展相联系的,只要人们仍在生活,就不可能没有文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什么样的文化———没有文化生产的发展,就意味着没有雅文化的创新,没有雅文化的创新,就没有俗文化的提高,于是整个社会在文化上就停滞、就老化、就“沙漠化”了。
11、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双向趋近,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互相转化,是一个社会文化体系有良好机制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优越状态的整体表现。它呈现出的是一片文化繁荣、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一片“生命的绿洲”;与之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发生了文化生产与消费、“雅”与“俗”之间的分离和对立,那么不要多久,这个社会就将呈现出一派“文化沙漠化”的景象。
12、吃东西是雅还是俗?仿佛如果只是为了满足欲望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俗。如果是为了艺术为了所谓更高大上的东西,又变成雅了。雅俗只在人心,心有偏见,雅俗就永远也不能共赏。
13、文胜于质则史,大雅不雅;质胜于文则野,大俗不俗。文质彬彬,雅俗共赏。
14、物质世界是俗精神世界是雅
15、俗文化是通俗、大众化的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
16、牙佳为雅,人谷为俗,相对注重生活化、物质化一些的内容统称为俗,而偏重于概念化、抽象化的内容泛称为雅,雅与俗本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并无人格上的高低之分。再高级的人也要吃喝拉撒。
17、又由于雅俗评价的统一性和特殊性,就评价个体而言,难以区分。将大量对同一客体的雅俗评价样本集中统计,大概率的一致部分就是统一性,此外都是各样本的特殊性。
18、说到“雅俗共赏”,这是一个老话题。其实雅有雅的风姿,俗有俗的味道,俗与雅正如百姓所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然而作为大众喜爱的戏剧,“俗”自然有它可爱之处。我主演的汉剧小戏《嘻爹嘻事》就是因为“俗的故事和语言”才获得满场笑声,才获得观众和专家的认可,
19、雅,是文明的标志;俗,人类的原生态。雅与俗,可以“和平共处”,即“雅俗并立”;还可以“互利双赢”,即“雅俗共赏”。
20、俗,泥水里面的粗鲁
21、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以俗著称,同时他也写了不少雅词。柳永的雅俗词创作与他的市井文化品格和正统儒家意识密切相关。柳永的俗词是其市井文化品格的体现,他的雅词则受到正统儒家意识的影响。柳永的雅俗词既体现了创作风格特征,也是宋代文学多重品格的一个缩影。本文旨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雅俗共存的原因及其意义
22、“雅”或“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精英或大众)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23、所谓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是指:一方面,让文化消费的需要,特别是它的发展需要,尽可能成为文化生产的需要和动力,以促进文化生产的发展更新,并保持与大众消费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让文化创新生产的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消费的需要和动力,以帮助大众文化不断地上升到新的境界。
24、生产与消费互动防止“文化沙漠化”
25、雅文化是在人类活动以及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以“高雅、典雅、幽雅、儒雅”为显著特点的文化。
26、①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物质文化,是人类对物质的利用的形态,通常体现在人的衣、食、住、行领域,因此也包括了生产力形式;中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精神文化,主要是以物质为媒介表现精神的形态,包括艺术、科学、宗教、制度、礼仪、风俗等等;深层文化又可以称之为哲学文化,是渗透在前两层文化中的观念、意识和哲学。
27、宋代,一个政治上并不见长而文化上却必须重视的封建王朝。英国史学家汤恩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余秋雨也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宋代是中国封建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政治上贫弱屈辱,而文化却达到了令后世文人倾倒的境界,宋代文化的雅与俗何以产生这种现象,这一直是文学史家、文化史家、艺术史家们希望探究的。宋代尤其是北宋的文人几乎个个是多面手,诗词歌赋自不在话下,书法作品、绘画、品茶、参禅、收藏、造园⋯⋯宋代文人的兴趣几乎涉及文化生活各个方面,而且每一项都玩到让后人咂舌的精妙境界。在文人的鼓吹推动下,宋朝民间审美赏玩之风盛行,宋人似乎忘却了边陲的危机四伏和丧家亡国之恨,沉浸于歌舞书画之间,达到了令后人艳羡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般的文化盛世。然而宋代文人又是矛盾的,自上而下的推崇虽然使他们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但皇权的压制、党争的排挤也使他们时时不得释怀。作为主体意识极强的文化个体,他们渴望在纷繁污浊的政治环境和人心险恶之外营造自己无罣无碍的逍遥境界,是以寄情书画、乐乎山水。前人说晋代是艺术自觉的时代,则宋代当可称得上是审美自觉的时代。
28、真是俗假是雅
29、什么是动物性快感?就是满足生理需求后的愉悦感。比如,吃喝拉撒都能带来快感。又比如,发情后交配。
30、生产型文化,首先是指各种原创或首创的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其次还包括满足文化生产需要,即对文化创新起推动作用的其他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它们是以超越现有水平的新探索和新成果为主,以“新而又新、精益求精”的要求提升人的需要和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现象。“生产型文化”的第一成果总是“新”的、“深”的、“一次性(不重复)”的。
31、重新定位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32、雅与俗受论很久了,都贫了。实际上谈说雅与俗,不能脱离了中国国情,这是综合性的话题,普及了教育並不证明素质就提高了,改革后思想更是多元了,单纯地提谁雅是在装孙子,曾几何时,社会上到处流传黄段子,更成了饭桌上的下酒菜,谁没听过三段二段,我们从头条提问也能感觉到人的思想混乱,悲观厌世,异想天开,不劳而获,对些私生活,尤其明星的私生活感兴趣,八卦还真不是从国内兴起的,发达国家都有,一些国家更是把红灯区职业合法。你能说这些国家俗吗,他们那的人素质低吗,恰恰相反,相比文化程度,还是个人素质,许多国家还是被称道的。一些国家艺术,文化,雕塑引领潮流,但性是开发的,一些国赌博是国家或地区主业。可并没有影响社会秩序。什么雅,什么俗,就是别带有色眼镜,装成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
33、俗,和贫富无关,俗源于环境。
34、当前,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而精英文化却在市场上受到某种程度的冷落。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我以为,对此应有冷静清晰的思考。
35、我以为在这种观念中存在着一种简单化的倾向,即以少数人的口味为准,把自己所欣赏的文化风格当做了惟一的标准,它忽视了大众世俗生活的文化权利。在我看来,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的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36、有一句英语是这样的ifyoudonotleavemewowilldietogether!
37、对于雅文化、俗文化和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我以为要有具体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并不是谁家固定不变的专利。不要忘记,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为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此外,如《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越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应该说,不论大众的还是精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俗”和“雅”。都有自己从低向高、从浅入深、从粗到精的发展提高问题。
38、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俗话说,雅俗共赏,大俗即是大雅,大雅即是大俗。很多时候,雅俗之间,在于一颗欣赏的眼睛。
39、例如,在西方亲吻是一种贵族的高雅礼仪,而在中国,除非是相互非常熟悉之人,通常是男女,或是亲属,否则的话,这样做是极为不礼貌、唐突的。
40、宋代的书法成就是宋人审美成熟的重要体现,涉及书法创作和欣赏的书论不仅是书法理论上的贡献,同时对整个宋代的文艺创作和审美倾向的形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书法作品及书论的成就主要在北宋,这当中较为突出的书论家是欧阳修及宋四家(即苏、黄、米、蔡)。“韵”是北宋书论的中心范畴,也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范畴之一。北宋书论中以“韵”及与其相关和相反的一系列范畴组成的韵论构成了当时书法批评的主导方向,也是当时文论、画论乃至整个文化领域的核心概念,代表了宋代审美的主导方向。这不仅关乎“韵”这一文论范畴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的必然结论,更包含着当时文人士大夫刻意倡导的文化背景。
41、消费型文化,是指直接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活动,也包括为了直接消费而进行必要的再生产(复制)和辅助性创造活动。它们总体上处于文化消费的水平,是重复性的,并不改变现有的文化层次。
42、又例如,某些地区,大碗喝酒,大碗吃肉,这是雅,而在其他一些地方,慢饮小酌,小口小口的吃。北方一些地区的人喜欢蹲着吃面,这在南方是极少见的,无法理解的。
43、雅与俗是戏曲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戏曲美学受到音乐美学、文艺美学的影响。
44、相关链接
45、就统一性来讲,公认的雅,一般是人为形成的客体,具有公认的美,赏心悦目、清新流畅、鼓舞向上等,俗则反之。雅俗之间分界很难确定。
46、简单地说,“雅”就是文明,就是讲究。“俗”就是不太讲究,不太文明。
47、一个女孩子从远处走来,比较文雅的描述是:她一定是遇到什么事情了,走得有点匆忙。比较俗的说法是:也不知道她怎么了,走路简直没有女孩子的姿态。
48、雅俗评价的特殊性是主管决定的,各有各的特殊。
49、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应该就明白了什么是“雅”什么是“俗”!
50、英语八级的翻译是: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51、什么是雅文化?什么是俗文化?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以静为雅,以动为俗;以庄为雅,以谐为俗;以虚为雅,以实为俗。
52、雅俗
53、我主张用马克思关于人类“三大生产”的理论来指导,以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的理念和思路,而不是以主体分裂和价值对立的观念,来把握所谓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样才能走出传统观念的误区。
54、英语三级的翻译是:你如果不滚开,我就和你同归于尽!
55、怎样看待“文化重心下移”?
56、其实雅和俗都是一种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自身修养还是教养的传承,温文尔雅是一种境界,是不可多的一种情怀。俗不可耐也是一种方式,主要的还是自身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失与得,看淡就好,真正升华的境界就是雅俗共赏了。
57、雅和俗是对人的谈吐、行为、作品的人为审美评价,审美评价是由客体和主观两方面因素决定,统一性和特殊性共存,因此向来难有统一标准。
58、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59、“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因此决不是什么坏事。每一个不把自己同大众对立起来的人,都不应该视之为“危机”和“失落”,而应视之为一种“归位”和生机。因为多年来,为民众所乐于和便于参与的文化形式并不丰富,相反是太贫乏了。至于雅文化的“失落”,则应该从其他方面找原因。比如:我们的雅文化发展机制本身如何?它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担起了应有的责任?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活力和水平?等等。而这里思考的前提,应该是澄清这样一些基本观念:俗文化和雅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究竟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还是互相排斥、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上作出新的理论定位。
60、文不加点是俗咬文嚼字是雅
61、人,穿的好叫土豪,穿的得体叫大方,只有穿的大方才叫雅致。
62、一杯水是俗放几片叶子是雅
63、雅比较含蓄,不直接,俗正好相反。
64、纠正俗文化和雅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简单对立的观念,确立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新理念,是在日益走向市场化的条件下防止“文化沙漠化”的关键所在。
65、大俗既大雅!各人认知不同!
66、我俗,你雅。凑个雅俗共赏吧。
67、人,穿的差叫贫穷,穿的邋遢叫凌乱,只有乱中有序,才叫俗。
68、个人认为,要区分雅和俗,要从“人的本质”入手。人是什么?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既有动物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动物性,决定了人会追求动物性快感;社会性,决定了人还需要人独有的美感。
69、这里,处理好文化体系自身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具有总体性的基础地位———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实现大众消费型(含次生产和再生产型)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要调动整个社会资源,着眼于高层次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生产型(原创型、创新型、提高型)文化体制的健全完善。我们的目的在于造就新的“文化生产与消费积极互动”、“雅文化引导俗文化不断上升”的良性机制。
70、总之,没有文化生产只有文化消费的社会,就会成为可怕的“文化沙漠”。要想保持文化,特别是文化生产的良性状态,避免发生“文化沙漠化”的后果,就需要全面地、均衡地理解和掌握文化上的多种辩证关系,包括文化上的一元与多元、统一性与多样性、生产与消费、文化生产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精英与大众、雅文化与俗文化、文化自身的创新发展与满足社会需要、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普及与提高等等之间的关系。
71、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文化活动也和物质生产生活一样,有生产和消费两大基本环节:一个是社会文化文明成果的创造生产过程,一个是社会已有文化文明成果的消费过程。这两个方面有统一的本质:它们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的再生产、再创造活动。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可以定位于这两个方面:它们或者满足人和社会进行文化生产的需要,或者满足人和社会文化生活消费的需要。前者意味着不断为社会的文化生产、创造和更新注入活力,后者意味着直接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对象资源,使人们享受文化和文明的成果。与此相应,我们可以将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在内,区分为“消费型”和“生产型”两种。
72、雅,和年龄无关,雅源于修养。
73、释放欲望是俗克制欲望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