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描写红色融情于景的句子

1、抓意象。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2、木筒两头扎着鲜艳的彩布,天青配桃红,间隔着窄窄的粉白,轻描淡写提醒人它们来自南美洲。大概是智利?握在手上,木筒里响起沙沙的声音,碎而清朗,星尘撒向水平线的骚动。再听又像雨,森林的雨,云的重量跌过一片又一片树叶,莹莹的翠绿堕地时的喧哗,嘈槽切切如果可以是宁静,应该是这样。3、你的步伐带着你从未有过的坚定,而站在原地我,则将不舍融情于景,全然不知,却有一位路人,诗人,将你我,将此情此景记录,写成散文,似一杯淡淡的茶,让人回味,品鉴,稀墨重水的,轻轻描绘了在这个静谧的森林里的一场无声的分别,而那散文的名字,却再也记不起来了。4、秘密就像森林里的火把,它虽然不会燃烧整片森林,却能引来嗜血的野兽。5、美丽、秀丽6、深山密林7、崇山峻岭8、山高林茂9、翠绿,葱绿10、茂盛11、远处那怕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宛如一条墨绿色的绸带。12、蜿蜒的小溪穿梭在森林里,犹如一个娇滴滴的女孩戴上了自己喜欢的银色项链。13、层林尽染14、盘根交错15、绿波翻涌16、茫茫林海17、波涛阵阵18、无边无际的山林,就像祖国妈妈给山坡披上的棉被。19、森林的顶部像是搭起了帐篷,树叶纵横交错,完全看不见边。

3、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4、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5、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7、(3)从描写景物的技巧入手分析。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白描)和细部描绘(工笔)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8、唐·杜甫《秋兴八首》

9、即景抒情顾名思义写景是为了抒情,就是看作者写景抒的什么感情,或快乐,或悲伤,或睹物思人或羁旅行役。一般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10、唐·刘得仁《池上宿》

11、唐·李颀《望秦川》

12、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14、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15、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16、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1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18、榈庭:榈巷庭院。

19、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0、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21、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2、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23、秋已深,枫正红。

24、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25、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6、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27、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28、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9、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30、唐·杜甫《秋野五首》

31、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2、芙蓉:荷花。

33、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34、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35、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36、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37、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38、酣:尽情饮酒。

39、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40、该诗歌源自散文《黄河之水天上来》(原刊于《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  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生,北京人。1936年在《文学》月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冰天》,开始走上文学道路。193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草原上》,翌年春赴延安。抗战期间投身敌后战场,写出《五台山下》、《太阳》、《幸福》等小说。解放战争时期转战东北,写有小说《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报告文学《光明照耀着沈阳》等。新中国成立后,在担任文化领导工作的同时,发表了《日出》、《长江三日》等大量散文通讯。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解放军总政文化部部长。刘白羽因病于2005年8月24日去世。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白羽  细雨蒙蒙的秋天,我从北京乘飞机到兰州,机上即兴吟诗一首:“十年未可乘长风,一羽凌霄上碧空,拂去云烟十万里,来看黄河落日红。”  不过,说实在话,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黄河在我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第一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是40年前了,我从风陵渡口眺望黄河,滚滚狂涛冲着巨大冰排,万雷轰鸣,天崩地裂,一泻而下,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兰州的黄河未免太安逸平静了。  到兰州后,一连落了几天雨。一个下午,我静静地望着窗外那巍然耸立的碧森森的皋兰山,这整个窗口就像给烟雨笼罩着的湿蒙蒙绿茫茫的一幅画。一阵惊喜微微颤过心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呀!的确,生活有迂回曲折的画廊,一下是幽深的峡谷,一下是开阔的原野,谁知当我埋怨兰州的黄河平淡无奇的时候,就在离兰州不远的地方,黄河向我显示了雄美壮观的景象,这就是刘家峡。  霁雨初晴,西北高原阳光格外灿烂。也许是延安生活在我心中的再现,我总觉得空中响着牧羊人的嘹亮歌声。汽车时而穿行于碎石如斗的山谷之中,时而奔驰在辽阔的高原之上。远望刘家峡,层峦叠翠,静谧安详,谁料汽车转折而下,驶到刘家峡电站大坝底下的时候,突然冲入淋漓大雨之中。我非常惊讶,天上晴空万里,哪儿来的暴雨呢?我下车转身一看,怔住了,我看到的是什么?如乌云乱卷,如怒火,如狂飙。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喷到半空,又跌落下来,化成苍苍银雾。这一卷云雾,给阳光照得闪亮,又飞上高空。乌云白雾,上下翻腾,再向上,如浓墨,如淡墨,像核爆炸时的蘑菇云,直耸高空,巍然不动,这场景真是有点惊人。原来接连落了几天雨,水位陡增,水电站提起溢洪道的一扇闸门,刚才所见,就是黄河之水从溢洪道喷射而出的情景。我再举首仰望,只见馋岩壁立,万仞摩天,峡谷之内,烟雾缭绕,浪花飞溅,发出千万惊雷的轰鸣。我到坝顶俯视,才看清黄河有如无数巨龙扭在一起飞旋而下,在窄窄两山之间,它咆哮,它奔腾,冲起的雪白浪花比岸上的山头还高,是激流,是浓雾,旋卷在一起,浩浩荡荡,汹涌澎湃,远去,远去,再远去,整个黄河都为白烟银雾所笼罩。  可是没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的雄伟神姿,是在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的飞机上,眼前一片飞云骤雨,升上高空,忽然一道灿烂阳光透过舷窗射在我脸上,急忙向下看,云雾里巍然耸立着雪峰,白得如同冰霜塑出的,像是那里刚刚落过一阵大雪,这是何等雄伟的冰雪海洋啊!  飞机继续上升,下面出现了莽莽云流,向后飞速驶去,望眼所及之处,有一道整整齐齐的白云线,云线上悬着一条蓝天。飞机再上升,下面完全是旋卷沸腾的云海怒涛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云海忽然逝去,下面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深褐色大地,阳光从上面像千万道聚光灯照射下去。一种出乎意外的梦幻般的奇景突然出现了。我想一个人一生一世也许只能见到这样一次吧!在这茫茫大地之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这个长带有的段落是深黑色的,有的段落是银白闪光的。开始我茫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仔细看时,才知道是黄河。这苍茫无垠的母亲大地啊,是它的乳汁,从西北高原喷射而出,哺育着千秋万代子子孙孙。它纵横奔驰,呼啸苍天。这条浩荡的黄河,一下分散作无数条细流,如万千缨络闪烁飘忽;一下汇为河流,如利剑插过深山。多么辽阔无际的西北高原啊!高原上空,无数美丽的发亮的银白色云团,飘忽闪烁,如白玫瑰随风漂浮。这时那一曲牧羊人的歌声又嘹亮地响起,不过,这一次它不是在空中,是从我心中飞出,飞下长天,飞下黄河,随着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  [品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对黄河气势的夸赞。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气魄宏伟,势不可挡。要表现黄河如此磅礴的气势,非具有黄河般宽阔的胸怀不能为之,非握如椽之笔不能为之。现代著名散文家刘白羽,就以其广博的胸怀和如椽之笔绘出了黄河雄美壮观的景象。  文章是以自己的一次旅行为契机,集中笔墨突出抒写刘家峡看黄河以及高空看黄河两部分内容。这篇作品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是,选择的观察角度十分精当。一从陆地上观察,一从高空中鸟瞰。从陆地上观察,先是仰望,再是俯视。尽管从陆地上立足一点看黄河只能取局部之情景,但作者善于调整拍摄镜头,从上、下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展示黄河的壮美,这就起到了略去其它,强化主体的作用。从高空中鸟瞰黄河,视野更加开阔,居高临下。把黄河放在更辽阔的背景中,更能展现其雄伟神姿。  第二个特点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细致生动,想像丰富。作者抓住黄河雄美壮观的特点,以生动的笔触进行了细腻的描绘。写刘家峡电站大坝看黄河之水,既写了远望之景,又写了近观之景;既有仰望所见,又有俯视所见。这似乎还不够,作者还要描写黄河的全貌。于是作者又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一幅高空观黄河的壮美画卷。茫茫的大地之上,黄河成了一条蜿蜒盘旋,黑白相间的长带,它纵横奔驰,呼啸苍天,其气势之大,撼人心魄。“白雪、白云、蓝天、深褐色的大地、深黑色、银白的闪光河段。”等等意象色彩斑斓,如诗如画。“怒火、狂飙、蘑菇云、聚光灯、巨龙、缨络、白玫瑰、利剑”的比喻,形象新奇,想像奇特,如梦如幻。  融情于景,借以抒写壮怀激烈的诗情,是刘白羽散文的艺术特色,也是此文的第三个特点。作者并非单纯摹写黄河之景,而是处处融入自己豪迈奔放的激情。如“黄河在我记忆中永远是奔腾呼啸的激流啊!”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啊!”“这苍莽无垠的母亲大地啊......”“多么辽阔无际的西北高原啊!”等等饱含感情的句子,直抒胸臆,激情澎湃。作者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其实是在抒发热爱祖国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结构紧凑严密,曲折有致是本文的第四个特点。刘白羽以为“好的结构,应当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波澜四起。”文章开头用一首诗表达“我”想看黄河的急切心情,第二段却又一转,写兰州的黄河令“我”失望,当我埋怨兰州黄河的平淡无奇之时,刘家峡却向我展示了黄河的雄美壮观。到此为止读者会认为作者已经心满意足了,但作者用“可是我没有料到”又进一步纵深描绘其雄伟神姿、先抑后扬,层层推进,真可谓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结尾“这时那一曲牧羊人的歌声又嘹亮地响起....”一句即与第四段的“我觉得空中响着牧羊人的嘹亮歌声”遥相呼应,又升华了主题。

41、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42、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43、品意境。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44、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45、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46、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4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48、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49、汉·刘彻《秋风辞》

50、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51、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52、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5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5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5、景与情的关系

56、分析写作技巧

57、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58、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59、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60、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61、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62、第二种情况,“哀”景正衬“哀”情。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凄凉之景也可以用来烘托凄凉的气氛,而且更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用落叶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63、(2)从作者描写景物的顺序入手分析。即把握写景的层次。如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色彩的搭配等。

64、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65、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66、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67、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68、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69、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70、南朝齐·萧悫《秋思》

71、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72、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73、刘禹锡《秋词二首》

74、诗人写景是为了衬托(包括正衬、反衬)情,具体关系为:

75、唐·杜甫《月》

76、看那悠然自得的渔夫,他的住处仿佛世外桃源一般,多么令人神往。

77、宿雨:昨夜的雨。

78、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79、“清霜醉枫叶”是元代许有壬《荻港早行》中的诗句,大意是:清晨,清冷的霜露使枫叶变得像醉酒红颜。

80、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81、唐·白居易《司马宅》

82、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8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84、映日荷花别样红,杜鹃开遍井冈山,漫山遍野红艳艳。

85、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86、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87、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88、南朝梁·范云《别诗》

89、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90、潺湲:流水声。

91、第三种情况,“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的关键,或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或要联系上下文。如,“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用色彩明丽之景表现的是依依惜别之情

9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93、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94、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95、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96、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97、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98、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9、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100、(1)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的变化;绘形、绘声、绘色。

101、唐·来鹄《偶题二首》

102、唐·李白《赠庐司户》

103、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104、第一种情况,“乐”景正衬“乐”情。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写出了诗人对春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105、落照:夕阳西下。

106、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107、天阶:宫中的台阶。

108、唐·王绩《野望》

109、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110、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111、鉴赏步骤

112、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113、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114、淡月芦隐清露枫醉——是化用了元代许有壬的《荻港早行》中的诗句: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大意是:淡淡的月光下,飞动的芦花时隐时现;枫叶由于秋来经霜露而变成红色,好像喝醉酒一样“面红耳赤”。  元代许有壬的《荻港早行》原诗:  水国宜秋晚,羁愁感岁华。  清霜醉枫叶,淡月隐芦花。  涨落高低路,川平远近沙。  炊烟青不断,山崦有人家。  首联写诗人早上从荻港出行所见的景色十分动人,然而却被触发乡愁,可谓触景生情。颔联与颈联融情于景,具体描绘所见凄美、苍凉之景,突出早行与行程之难。尾联以景结情,羁旅他乡的游子望见了更远处的山峦间的青青炊烟和正在早炊的人家,更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此诗抒发了诗人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作者描写了一幅枫红芦白,路远川平,山凹处炊烟缭绕的清冷的早晨秋景,抒发了羁旅在外的感伤之情。

115、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116、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11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118、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19、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120、秋天真美,秋日登高远足,最喜那枝头的片片红叶,那么热烈奔放,那么灿烂明媚。

121、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22、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2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24、杜牧停车枫林晚,只因爱极了那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美艳的红叶。

125、清肃的早霜使枫叶沉醉,变成彤红一片。那一川浓浓枫味,洋溢着一种令人沉醉、神往的意境和氛围。

126、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127、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128、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129、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130、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131、描写景物的方法

132、一个“醉”字既写出了枫叶经霜变红的姿态,“醉“字将枫叶转红这一自然现象借拟人手法表达出来,似乎枫叶在秋风的摧残下日渐变红转枯是由于酒醉的缘故,也流露出诗人对霜染枫叶的喜爱之情。

133、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望无际、令人肃然起敬的绿色群体,在他们头顶上形成一张近百英尺的绿幕,任何精僻的描写都不能确切的表现这片茂密森林的美丽,用于造船的各种树木繁杂群居于此,长满黑质树皮的乌檀,拥有铁质纤维的羊蹄甲树,戴满橘黄色花朵的黑草树,成千上万棵直插云霄的通卡豆。

13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35、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13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137、悟情感。把自己融入意境中,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138、异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间,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于是摆了架势,弯弓搭箭,难准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没声响,过了一会,只见天空中流火乱飞,火球无声爆裂。接着,一团红亮亮的东西坠落在地面上。人们纷纷跑的近前去探看,原来是一只三足乌鸦,颜色金黄,硕大无比,想来就是太阳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阳少了一个,空气也似乎凉爽了一些,人们不由得齐声喝采。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顾别的,连连发箭,只见天空中火球一个个的破裂,满天是流火。

139、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140、唐·杜牧《秋夕》

141、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鸟飞过,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铜铁沙石也晒得软软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体农会里仿佛在沸腾。怪禽猛兽纷纷从火焰般的森林、沸汤般的江湖里跑出来伤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这事后,就叫羿到凡间去解救人民。天帝赐给羿一张红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142、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