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有关杭州西湖的古诗

1、《满江红·半山佳句》年代:宋作者:辛弃疾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根老大,穿坤轴。枝夭袅,蟠龙斛。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2、翠黛不须留五马,

3、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4、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5、《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掸储侧肥乇堵岔瑟唱鸡尉西湖》

6、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7、这首诗写西湖春景,全诗围绕一个“春”字和一个“湖”字,展开景境。湖上春来,顿时非同凡响,其秀其美简直如同一幅画图,写景中已经包含了赞美之情。既如画图,诗人便以绘画的视角来处理景境的关系。以“湖”开头,以“湖”字作结,全诗亦以“湖”字为中心,画出湖上春景图。不用典故,纯用白描,只借巧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如画面之点苔,增添无限神韵。时作者将离杭州刺史任,故末联有留恋之意。即离任时所作《西湖留别》结句所云:“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10、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西湖的诗词名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西湖以它的美征服了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经典诗词歌赋。我印象深刻的古诗有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现代诗有汪国真的:晴也如常,雨也如常,最好西湖不是故乡。

11、《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12、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西湖留别

13、译文:

14、唐·许浑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唐·白居易]

17、红藕花中泊妓船。

18、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4.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5.就在那个雨天,撑着伞。心中没有一丝喜悦,亦没有悲哀地静静踏着断桥,望着从天上掉下来的精灵在湖中轻扣出圈圈波纹。当然,还有一些轻敲了荷叶以后滴入西湖。这时,从湖面上渐渐浮起一层轻纱似的雾。这江南的雾轻轻地模糊了远处的痕迹了……却越发显得诗意浓浓。我本是没有才华来题给西湖。要是更好,从断桥的另一头走来一位江南的女子。雾的缘故,我未能看清她的表情。但我能猜到她内心的恬静……然后,我们没有说话,我们都是静静地看着对方,有所会意。6.立于断桥之上展望,阳光撒在湖面上边碧波闪闪,金光万道。水鸟时而掠过蓝天白云,时而轻拂水面,真是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啊!此景美不胜收。7.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亭亭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就简直是一幅用大画家的画卷也不上的美丽风景画。8.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9.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10.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11.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12.处处风景处处诗。到过西湖,便会不由自主地爱上她,游人心底留下的不仅仅是赞美和依恋,还有一个浪漫的梦想。西湖的魅力在唐诗宋词中得以张扬,在凄婉的爱情故事里层层渲染。在这绵绵细雨中,一如幽幽的情思,如烟如梦……13.西湖的四季是美的。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14.《游赤石进帆海》南朝宋谢灵运15.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夜泛西湖五绝》16.见六桥遗构,烟雨强撑支。17.《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18.东阁郎官巧写真,西湖处士妙传神。19.《离岐下题西湖》吴融20.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雨中的西湖,别有一番景象。只见细雨落在西湖里,像数不清的银色丝线连起了天空和湖水,发出了沙沙的声音,像是谁在快乐的演唱;柳树姑娘在轻风细雨中不停摇摆,仿佛在欢乐地跳舞。

1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1、《题临安邸》

22、绿藤阴下铺歌席,

2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4、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

25、《浣溪沙》年代:宋作者:苏轼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2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7、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花逐马蹄。

28、西湖留别

29、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苏轼。

30、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1、《饮湖上,初晴后雨》年代:宋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2、《蝶恋花·尝爱西湖春色早》年代:宋作者:欧阳修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且趁馀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33、《饮湖上初晴后雨》

3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年代:宋作者: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5、《玉楼春》年代:宋作者:欧阳修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馀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36、宋·林升

37、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38、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39、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

40、仗剑白衣八万里,地角海涯天随从。兴酣饮洒银河恐,金樽西湖已竭空。石破天惊银河落,长啸天姥开喉咙。醉咏最见男儿色,倾身细听庐山堕。微风微闻即发狂,庐山蜷身塞耳惟恐站立捅天破。大笑骑鲸去,酒力拉人欹。醒来但见青虬白螭于两边,中间自称为海若。久闻天人李太白,今日得见甚乐。便陈长鲸大鲛横行蟹,歌吹舞凤以娱君,更张朝天美酒三千樽。三千樽,太白应不语,然亦只须臾。由来不累人间念,便是人间神仙人。

41、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

42、《定风波·千古风流阮步兵》年代:宋作者:苏轼千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千里远来还不住。归去。空留风韵照人清。红粉尊前深懊恼。休道。怎生留得许多情。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43、苏轼【宋】

4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45、宋·杨万里

46、就中难别是湖边。

47、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48、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49、西湖的诗句三年级,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0、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51、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52、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3、《西江月·风月亭危致爽》年代:宋作者:辛弃疾风月亭危致爽,管弦声脆休催。主人只是旧时怀。锦瑟旁边须醉。玉殿何须侬去,沙堤只要公来。看看红药又翻阶。趁取西湖春会。

54、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55、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56、宋·苏轼

57、唐·刘禹锡

58、皇恩只许住三年。

5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0、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61、李太白漫游试吟漫游李太白,真正丈夫黄河丝。

62、《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年代:宋作者:辛弃疾桃李漫山过眼空。也宜恼损杜陵翁。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寻驿使,寄芳容。垅头休放马蹄松。吾家离落黄昏後,剩有西湖处士风。

63、祖帐离声咽管弦。

64、征途行色惨风烟,

65、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66、处处回头尽堪恋,

67、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68、《卜算子·蜀客到江南》年代:宋作者:苏轼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