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王夫之名言名句 王夫之名句

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2、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包拯《致君》

3、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4、圣人无常师。——韩愈

5、善教者……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7、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8、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9、教学要截得断才合得拢,教童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善,反致两伤矣。

10、——(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五

11、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12、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13、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14、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15、——(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16、人生价值·励志·青春·人生励志

17、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刘安《淮南子·生术训》

18、——李贺

19、事断于法。——邓析

20、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

21、顾炎武名言名句

22、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24、)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25、)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26、知识不是某种完备无缺、纯净无瑕、僵化不变的东西。它永远在创新,永远在前进。普良尼施尼柯夫,前苏联农业化学家

27、虽然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寻求真知真理

28、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29、“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0、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1、法者,定分止争也。——管子

32、——马克思4、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33、——(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3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35、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3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7、霸气·哲理·伤感·郭敬明

38、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39、善教者,其随时、随地、随事,均有所指示。

40、)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41、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

4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3、——萧伯纳2、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4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45、)事断于法。——邓析

46、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司马迁

47、——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

48、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

49、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50、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韩非子·解老》

51、——《清史稿·礼八》

5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3、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陶行知,教育家

54、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55、——(春秋)管仲《管子·权修》

56、——费洛姆

57、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者,不可乱也。——《黄帝经·经法·君正》

58、——水阡墨

59、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60、——陈独秀3、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

61、祸咎之来,本难逆料,然唯不贪财、不取巧、不沽名、不骄盈四者,穷可弥缝一二。人为财死,不贪少祸。——曾国藩

6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63、——蒙田

64、——陶行知《半周岁的燕子矶国民学校》

65、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66、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67、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洛克,英国哲学家

68、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69、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

7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1、)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7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3、)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成功是%失败的结果。

74、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5、——(宋)张载《正蒙·有德篇》

76、善教者,不以赏罚而教成,教成而赏罚弗能禁。

77、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海涅

78、)孝,是沟通父母与我们心灵的桥梁,敬,是点燃父母心灵明灯的火苗。

79、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80、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81、客观世界存在什么样的事,就会在人的大脑中映射什么样的意识!

82、用与学的分离是工作和学习双方的失败。

83、——(三国)诸葛亮《诫子篇》

84、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天下治。

85、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86、——陶行知《答操震球三问》

8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论衡·论死》。译文:没有蜡烛哪来的火,没有人本身哪来的思想。

88、贪污受贿,此弊不去,为患浸深。——包拯

89、五教之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9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1、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

92、今一切事业,须从科学上解决;而一切学问,须从事实上研究。黄炎培

93、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苏轼《策别第六》

94、——陶行知《师范生第一变》

95、爱惜衣裳要从新的时候开始,爱惜名誉要从幼小的时候开始。

96、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97、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苏辙

98、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韩非子·奸劫弑臣》

99、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况

100、——(战国)《大学》

101、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102、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103、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104、《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105、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0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7、——陶行知《百侯中学校歌》

108、——(春秋)孔丘《论语·述而》

109、——(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110、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111、——(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112、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张斐

113、)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114、)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11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16、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117、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18、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

119、歌词

12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121、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22、——(明)陈献年语摘自(清)黄宗羲

123、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124、少先队员拥有着红领巾,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为是少先队员而骄傲。

125、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126、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三国志》

127、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128、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129、师道即尊,学风自善。

13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31、可行必守,有弊必除。——刘禹锡

132、师道尊严,德高望重。

133、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魏源,清朝思想家、史学家

13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135、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

136、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137、臣闻圣主为政,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西汉《东方朔传》

138、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139、——(春秋)孔丘《论语·学而》

140、——郭敬明

141、——(清)曹雪芹《红楼梦》

142、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143、)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144、对可耻的行为的追悔是对生命的挽救。——德谟克利特

145、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146、法出于仪,威于义。——苏轼《王振大理少卿》

147、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48、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张伯行

149、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150、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51、——(春秋)孔丘《论语·为政》

152、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作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管子·明法》

153、)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154、——(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155、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说人的意识怎么样?其实是由客观存在的物质事实来决定的!

156、化民成俗,基于学校;兴贤育德,贵在师儒。

157、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58、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全上古之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159、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160、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161、)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李悝(kui)

16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6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论语.述而〉〉

164、由此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思是要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老师,而不是把老师当成父亲一样对待。

165、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王安石

166、《有关少年的名言名句18个字?》如下:

167、——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168、、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69、唯物主义名句古今很多,体现着唯物主义者的对世界及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举例如下:

170、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17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72、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173、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174、大臣之廉耻,即天下之风尚。——史可法

175、)五权宪法。——孙中山

176、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177、——李廉方《合科实验的廉方教学法》

178、——梅贻琦

17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180、《敛情自约以顺爱敬之节,心之不容己而礼行焉;不崇己以替天下,仁爱之心至矣。故复礼为为仁之极致,心之德,即爱之理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18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82、)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183、——陶行知《行知书信集》

184、)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85、)执法如山,守身如玉。——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186、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宝藏;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

187、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More:

188、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189、——于谦

190、)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尚书》

191、廉洁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92、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文子·自然》

193、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葛洪《抱朴子·判子》)

194、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汉·刘安《说苑·政理》)

195、——(宋)周敦颐《爱莲说》

196、中国古代法治名言

197、)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198、)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

199、)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200、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201、不以私害法,则治。——《商君书·修权》

202、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203、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刘禹锡《天论》

204、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管子·心术上》

205、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06、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18.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19.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蔡元培20.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21.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22.一个坏的教师廉价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207、)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208、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209、——光良

210、——(清)梁启超《教授法》

211、五权宪法。——孙中山

2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3、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峻,政益乱,民益死,国乃以亡。——王夫之

214、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史襄哉《中华谚海》

215、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216、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217、如平直必以准绳。——《吕氏春秋·分职》

218、懂得如何启发,是教人的一大艺术。阿米尔,印度尼西亚诗人

219、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220、通过节制情绪、自我约束来顺应爱敬的礼节,自己的心里虽然不觉得舒服,但是礼却得到推行;不因过分推重自己而冒天下之大不韪,仁爱之心就得以光大。因此让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就可以致力于达到仁的最高的造诣。内心的品德,就是爱的原则。

221、痛苦也有它的庄严,能够使俗人脱胎换骨。要做到这一步,只要做人真实就行。--巴尔扎克

222、——(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223、——徐特立《徐特立文集·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

224、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225、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本名顾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南直隶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王夫之、黄宗羲、唐甄并称为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226、——梁漱溟《梁漱溟教育论文集》

227、——(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白鹿洞书院揭示》

228、——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229、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刘禹锡《天论》

230、)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23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232、自己·诚信·立志·正能量

233、省刑之要在禁文巧。——《管子·牧民》

234、有远大抱负的人不可忽略眼前的工作。──欧里庇得斯

235、——(宋)朱熹《紫阳朱氏宗谱》

236、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237、)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238、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唐·吴兢《贞观政要》

239、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240、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241、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242、——(明)王守仁《王阳明全集》

24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苏轼

244、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清·郑观应

245、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

24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247、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岳飞

248、——(清)《李鸿章传》

249、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哲理。译文: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250、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51、——李白

252、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253、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254、自私与贪婪相结合,会孵出许多损害别人的毒蛇。——艾青

255、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商君书·算地》

256、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沈家本(清)

257、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258、——(汉)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259、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260、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261、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62、有关少年的名言名句有:

263、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张居正

264、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其得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265、赏厚而刑,刑重而威,必不失疏远,不违亲切。——《商君书》

266、有法而不循法,法虽善与无法等。——沈家本

267、)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羲冠子·度一》

268、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269、)有一种深情叫羊羔跪乳,有一种恩情叫乌鸦反哺,有一种感动叫叶落归根。

270、——(战国)《学记》

27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学》

272、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273、)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274、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275、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276、法令至行,公正无私。——《战国策·秦策》

277、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78、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279、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280、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志·诸葛亮传》

281、古代法治名言警句

282、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商君书·更法》

283、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则民不从彼。——《管子·法法》

284、大学之教,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5、法者,天下之仪也。——《管子·禁藏》

28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287、——(明)方孝孺《逊志斋集·务学》

288、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28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290、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商鞅

291、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新唐书·魏徵传》

292、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293、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苏辙《上皇帝书》

294、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侍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为人,还要学习老师说话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由此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意思是要像尊敬父亲一样尊敬老师,而不是把老师当成父亲一样对待。

295、人寰尚有遗民在,大节难随九鼎沦。

296、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

297、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郭秉文

298、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299、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论斩马谡》

300、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林伯渠

301、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302、)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303、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行,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自由。─...

304、——陶行知《论普及教育》

305、读史使人明智,读私诗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培根,英国哲学家

306、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王符《潜夫论·断讼》

307、立法普法执法司法依法治国,公正公开公平公道秉公为民。——卢志勤

308、)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野叟曝言》

309、——(唐)韩愈《进学解·师说》

310、善制法者,为匠人之用矩,不善制法者,如陶人之用型。(明·庄元臣)

311、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齐白石

312、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313、句子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崇仁尚礼类名言句子

314、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315、——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

316、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317、——吕型伟《我的教育观·基础教育卷》

318、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319、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320、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韩非子·难之》

321、)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法仪》

322、——(唐)马总《意林·文》

323、)视时而立仪。《管子·国难》

324、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

325、霸气·人生·正能量·励志

326、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仲,春秋政治家

327、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汉书·王尊传》

328、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管子·法法》

329、)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330、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亦师。

3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2、——(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

33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34、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勒令》

335、当公法则不阿亲戚。——武则天(武周)

336、——(春秋)曾参《论语·学而》

337、——(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

338、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339、)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饰邪》

340、)以道为常,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

341、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342、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经·卿大夫章》

343、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344、)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45、——(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34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347、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王勃《上刘右相书》

348、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史记·循吏列传》

349、慎到: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作伪。(唐·马总《意林》)

35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51、——(春秋)吕不韦《吕氏春秋·尊师》

352、)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353、政令必行,宪禁必从。曲木恶直绳,重罚恶明证。——王符《潜夫论·考绩》

354、记忆中那个少年,骄傲的宣言,伸出手就能拥抱全世界。

35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

356、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357、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58、——(唐)韩愈《韩昌黎文集》

359、)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夏敬渠《野叟曝言》

360、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以所进之之善,而进之之功,在人之自悟。

361、——今何在

362、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管子·明法解》

363、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364、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365、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

366、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管子·七臣七主》

367、太平之世不立刑。——康有为

368、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369、)宪律制度必法道。——《管子·伍法》

370、不可假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假公法以报私德。——薛宣

371、使分裂趋于统一;使呆板进于变化;变静止为活动;变被动为主动;驭烦琐而归于简易;以集中注意而改变其喧扰。

372、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不过,教师知道应当朝哪个方向引导儿童: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些加以支持和发展,而有些则机智地予以抵销当学生离开了作品的思想内容,陷入一些细节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373、法立于上,教弘于下。《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374、)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375、——(清)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376、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377、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

378、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379、——(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380、)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欧阳修《魏梁解》

381、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王安石《周公》

382、每一个少女都爱过这样的少年,他迎风而来,宛如千树花开。

383、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384、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桓范《政要论·为君难》

385、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

386、)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387、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美,富兰克林

388、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389、理想·梦想·李白·非主流

39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谚语

391、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392、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393、古代法治名言

394、——陶行知《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395、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马总《意林·淮南子》

396、法不殉情。——《三国演义》

397、——陶行知《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398、——(明)王守仁《改过》

39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00、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李觏

401、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商君书·壹言》

402、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

403、——陶行知《学问之要素》

404、守法为官,一生平安;守法做人,清白本分;守法处事,达理明志;守法致富,根基稳固。——田桑

405、法者,公天下持平之器。——完颜雍(金世宗)

406、)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

407、仓廪(lin)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仲

40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也。

409、诚信·自己·立志·霸气

410、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

411、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董仲舒

412、)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413、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14、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15、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钧刑殊则百姓惑,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汉书》

416、)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孟子

417、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则令而不行。——苏辙

41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419、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20、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421、——(清)王筠《教童子法》

422、我们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

423、彼窃国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

424、有关少年的名言名句18个字?12、“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疾并贫困、丧父、亡母、身处逆境的青少年,比较身处顺境、生活舒适的青少年,对人生的思考来得更早,更深刻,更成熟。他们当中不少人不畏艰难险阻,勤奋好学,去进取,去搏击。(注纨挎: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着华丽,游手好闲,不好学的人。)

425、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亚美路,瑞士教育家

426、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27、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子·有度》

428、)诛禁不当,反受其央。——《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429、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430、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431、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432、——威廉·詹姆斯

433、关于自律方可成功的名言名句:1、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北宋·朱熹

434、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

435、)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436、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苏轼《策别第八》

437、——(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438、用赏贵信,用刑贵正。——《鬼谷子·符言》

439、)先王以明罚敕法。——《易传·象传·噬嗑》

440、)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管子·法法》

441、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442、设而不犯,犯而必诛。——曹操

443、)父母对我的爱像大海般宽阔,可我们生活在大陆上,看不见。

444、会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安妮宝贝

445、)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汉书》

446、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管子·法法》

447、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448、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449、)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商君书》

450、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451、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52、)喜不可从有罪,怒不可杀无辜。——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喜怒》

453、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柳宗元《断刑论》

454、——(春秋)孔丘《论语·雍也》

45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已。

45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57、)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欧阳修《纵恶论》

458、)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王夫之(明末清初)

459、)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46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6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荀子·礼论》。译文:万物都是天地与阴阳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万物的生化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意志与目的的。

462、——(战国)《中庸》

46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64、——陈鹤琴《家庭教育》

465、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466、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67、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468、)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陈亮

469、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刘恒

470、有治人,无治法。——荀子

471、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

47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473、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法以砥焉,化愚为智。——刘禹锡《砥石赋》

474、——李政道

47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76、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韩非子,诡练》

477、——(春秋)孔丘《论语·里仁》

478、)言出为箭,执法如山。——李绿园《歧路灯》

479、故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欧阳询《艺文类聚》

480、)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81、)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上一篇上一篇:在朋友圈发难过的说说被点赞

下一篇下一篇:简单晚安短句子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