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用来工作,休息时间越来越少。因此,在宝贵的休息时间里,大家纷纷赖床晚起,来补充睡眠。其实,在古代也会有人选择赖床晚起,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晚起》一诗,原文如下: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
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早晨醒来,我躺在床上听到从官衙门口传来的冬冬鼓声;因为起得晚,睡眠充足,我的心情很好。诗人的居所是“前衙后宅”式,办公的衙门在前,家眷的住所在后。因此,诗人能够听到从衙门口传来的冬冬鼓声。伴随着这鼓声,诗人整衣起床,准备处理公务。因为起床较迟,睡眠充足,诗人感到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好了,浑身充满精力,做事的效率也必将随之提升。
“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我脱掉华美的官服之后,头发虽然显得苍白;但我依旧把堆放在书案上的公文逐一翻阅了一遍。诗人并没有因为晚起而懈怠工作,虽然没有穿官服,虽然头发已经苍白,起床之后,诗人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处理公务。于是,诗人来到了办公场所,书案上未阅的案牍堆积如山,但诗人还是沉下心来,一一地把每一件公务处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乘着兴致,我悠闲地坐着轿子出游;任凭小船随风,我在船中喝得酩酊大醉才回去。诗人处理完公务之后,顿感无限轻松,兴致盎然。于是,诗人乘着兴致,乘着轿子出游,在乘风漂浮的小船中一醉方休。作为一方官吏,诗人始终把应尽的职责放在首位,其次才考虑自己。当完成公事之后,诗人乘兴出游,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只是兴之所至,行之所止。
“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明天我要寻找一个地方去洗涤我那沾满灰尘的帽缨;我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闲游的兴致触发了诗人的归隐之心,使他想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典故。诗人觉得,自己的心在世俗中沾染了很多尘埃,需要寻找一个清净之地来洗涤自己的内心。于是,诗人产生了归隐的想法,并且为自己找好了归宿,松江是一个清净的地方,能够洗去心灵的尘埃。
当诗人谈论起“晚起”的话题时,他并没有提到“晚起毁一天”的说法。诗人虽然晚起,但并没有耽误自己处理公务,这是因为诗人心中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先公后私。于是,在晚起的这天,诗人既处理了公务,又寻找到了心灵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