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拍马屁,你脑袋里第一个浮现的人是谁?
和珅。
经过电视剧的演绎,和珅那生动的谄媚模样,是“马屁精”的标准模样。
和珅拍马屁,是谄媚的。
而王维“拍马屁”,却化成一首唯美的唐诗。
一千多年前,王维写了一首“马屁”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间两句被赞了一千多年。
诗名《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从标题可知,这是一首应制诗。
应制诗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写下此诗时,是一个春天。
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大唐安宁繁盛。
众所周知,从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唐代的政治中心,皇帝多在此办公。
李隆基没有当皇帝时,住在长安兴庆坊,当了皇帝后,将兴庆坊扩建,成了兴庆宫。
而后,兴庆宫成为了政治中心。
一旧一新,两个政治中心,公务多有来往。
为了方便通行,唐玄宗就命人在大明宫和兴庆宫之间修建了阁道,类似于现代的空中走廊。
阁道还一直往南修,修到了曲江,如此一来,出宫游玩,也方便了许多。
阁道建成,唐玄宗非常高兴,一定要去体验一番。
这一天,唐玄宗带着众人走在阁道中,没想到正好下起了雨,看着绵绵春雨,唐玄宗诗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诗兴大发的唐玄宗,还让大家写和诗。
王维当时在场,于是写下了这首应制诗。
按惯例来说,这类诗都要“歌颂皇帝”。
所以,许多人认为,这是一首“马屁诗”。
即使是拍马屁,歌功颂德,王维却丝毫没有谄媚和俗气,而写出了壮丽。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站在阁道中,王维远远望去。
曲折的渭水,萦绕着秦朝的关塞。黄山斜倚,环抱着汉朝的宫殿。
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
王维这一望,从现在望到了过去。
历史风烟,时空交错,厚重而大气。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王维将目光从远处收了回来。
回头看去,皇家园林里,花儿姹紫嫣红,柳树林立。
皇帝的车驾穿越重重列队的柳树而来。
那是春天的气息,是帝王的排场。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最美的,还不是上苑,而是眼前雨中的长安城。
云雨缭绕,眼前的风景,都变得模糊了起来。
只有宫门前那一对高高的凤阙,好像要凌空飞起。
春雨绵绵之中,树色葱茏之间,掩映着万户人家。
春光无限,气象万千,这是盛唐气象。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毕竟是写皇帝出行,王维的情商都在最后一句了。
天子出行,不是为了玩赏购物,而是乘着阳气,将农事的政令传布出去。
可能这是皇帝的一次随意出行,可王维,硬是找出了出行的伟大意义。
顺应时令,与春雨那么相配,王维的赞颂那么自然,那么可信。
我要是皇帝,我也喜欢王维。
全诗写的很有派头,是应制诗的架势,有浑厚的贵气,还有悠闲味道。
千百年来,无人不赞这首诗。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成为千古名句,倍受后世的赞扬。
《批点唐音》:盛唐用字只如此,不类小家。
《唐风定》:壮丽高奇,钧天之奏,非人间有。
《唐七律隽》:二句是一幅禁城春雨宫殿图,此小家手笔所能梦见耶。(“云里帝城”句下)
一次简单的出游,一场普通的长安春雨,在王维笔下,幻化成盛世的模样。
帝国的都城,似在云中,高高在上,春雨绵绵,滋润万户人家,宏大壮丽,这是盛唐气象。
这是盛唐的春天,开阔温润而气象磅礴,欣欣然生机无限。
境界壮丽,气象高华,这是一曲对于欣欣向荣的大唐盛世的热情颂歌。
只有经历过盛唐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瑰丽壮阔的长安吧。
王维不知道,后世人会在他的诗句中,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那场长安春雨,那个开放而阔大的盛唐气象。
这是诗词的力量,也是语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