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有道理的言语

1、通情达理、知情达理、合情合理、善解人意。

2、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3、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4、三、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

5、四、善解人意白话释义:很能体谅人,很能体贴人、学会换位思考。出处:·《隋唐演义》第87回:“他总不离杨妃左右,最能言语,善解人意”朝代:清作者:褚人获

6、三、合情合理白话释义:合乎情理。引证:《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朝代:近代作者:陈残云

7、一、首先说说佛:

8、二、略说佛教的宗派

9、明心见性

10、缘起性空

11、合情合理符合情理入情入理入:合乎。合乎常情和道理。通情达理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言之有理说的话有道理。衡情酌理估量情况,斟酌道理。秉公办理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言之有礼说的话有道理。

12、佛是佛陀的简称,是觉者的意思。觉有四种:本觉、不觉、始觉、究竟觉。本觉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觉性,即佛证道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不觉是迷惑颠倒,象迷路的人一样,不仅忘了回家的路,而且连自己迷路这件事也迷了;始觉是迷路的人觉悟到自己迷路了,开始找或找到了回家的方向;究竟觉又称如来果地,就是回到了老家,看到和拥有了本地风光。

13、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14、学佛就是学佛的觉悟,首先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正确方向,必须行动,所以佛法特别注重实证(实践)。知道了回家的路,而不行动,“犹如数他宝,自无半分钱”。关于这一点,明代高僧、净土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他说:“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到中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的笔势,这些人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然对佛经的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的认识对着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

15、二、知情达理白话释义:通人情,懂事理。出处:《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朝代:近代作者:菡子

16、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17、十二个字概括佛教核心思想:

18、万法为识

19、一、通情达理白话释义:懂得道理,说话、做事合情合理。出处:《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朝代:清作者:天花才子

20、佛教的宗派,象回家的各条路或交通工具,万法归一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

21、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

22、佛教讲;自因自果自业自消,自己的错自己改,自己的恶自己消!没有神明赏罚!

23、所谓诸佛菩萨倒驾慈航,广度众生,就是回到老家的人再回来让迷路的人知道自己迷路了,让知道迷路的人知道回家的方向,自己走回去。

上一篇上一篇:给女友暖心的情话留言

下一篇下一篇:慷慨激昂的正能量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