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悼念好友去世的经典诗句(悼念逝去挚友的经典诗句)

  写下“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王令去世那年,只有二十八岁。

  王令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他比王安石小十一岁,可以说是王安石的忘年之交。

  今天小编要分享的,就是王安石在王令去世第二年秋天写下的《思王逢原三首》。

  思王逢原三首

  其一

  布衣阡陌动成群,卓荦高才独见君。

  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

  行藏已许终身共,生死那知半路分。

  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其三

  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

  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

  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

  想见江南原上墓,树枝零落纸钱风。

挚友逝世一年后,王安石写下这组诗悼念,读之令人落泪

王安石画像

  先看第一首,首联赞美了王逢原的“卓荦高才”(荦,读如落)。颔联“杞梓豫章蟠绝壑,骐驎騕褭跨浮云”则把王逢原比作良木和良马(騕褭,读如舀鸟。杜甫诗《天育骠骑歌》中有句云“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颈联更见出王安石的沉痛。“行藏已许终身共”用《论语·述而篇》中的典故(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生死那知半路分”直抒胸臆,让人想起王安石为王逢原所作的墓志铭中所写的“于是慨然叹,以为可以任世之重而有功于天下者,将在于此,予将友之而不得也。呜呼,今弃予而死矣,悲夫!”尾联则是用了《庄子》中“运斤成风”的典故。

挚友逝世一年后,王安石写下这组诗悼念,读之令人落泪

王安石手迹《楞严经》(局部)

  再看第二首,“蓬蒿今日想纷披”是什么意思呢?《礼记·檀弓》上说:“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宿草,即隔年的草(白居易《梦微之》: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这句诗中的“蓬蒿”,也是泛指野草。当时王安石身在汴京,王逢原的坟墓则在常州。想必是王安石听见了汴京城里的秋风,从而想到了王逢原坟上随风飘扬的野草。“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唯有故人知”是说,世人不能理解王逢原,能明白你的微言大义的,只有我王安石!“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是追忆当年二人读书饮酒的场景。可是“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你已经是泉下之鬼,我们还能像当年一样痛饮狂歌吗?

挚友逝世一年后,王安石写下这组诗悼念,读之令人落泪

王安石画像

  第三首的首联“百年相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意思是王安石本来想王逢原能成就一番大事,没想到他年仅二十八岁就撒手人寰。颔联亦是叹息他英年早逝。颈联“中郎旧业无儿付,康子高才有妇同”用了两个典故,“中郎”指的是蔡邕,蔡邕无子,只有一女蔡琰,王逢原也无子嗣,只有一个遗腹女。“康子”指的是黔娄。尾联依然是王安石对王逢原坟墓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