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战神”,无外乎这几个名字:白起、项羽、韩信、霍去病、李靖、岳飞、徐达等等。
那么,谁是最厉害的一个呢?不同的评价标准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白起就算一个。
白起,出生日期不详,有人根据白居易家族谱记载,推算出白起出生于公元前331年,即周显王三十八年,家族是秦国老牌世族孟西白之一的白氏。
在白起之前,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极大地削弱了世族势力,朝堂立足全靠战场杀敌。据不完全统计,死于白起之手的六国将士,加起来超过160万,几乎是先秦所有名将杀敌数的总和。
公元前294年:伊阙之战
伊阙之战是白起扬名天下的第一战。魏韩联盟对抗秦国,穰侯魏冉举荐白起挂帅。魏国主帅为公孙喜,韩国主帅为暴鸢,联军24万,白起手中的兵不足其一半,平摊下来就是两个打一个。
不过,决定战争胜负的,绝不只是人数而已。
两军对阵时,白起打眼一瞧,魏军怎么缩在韩军的侧后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魏韩联军这是没谈好啊!
刀枪无眼,一场仗下来死伤无数,谁都不想自己的士兵在前面当冤大头,魏韩两国看似兄弟联盟,其实貌合神离,都指望着对方能多出点力,自己好坐享其成。
看到这种情况,白起心里就有数了,首先部署兵力猛攻韩军,使韩军误以为秦军主攻自己,进而被牵制住,而秦国的精锐兵力则迅速绕到联盟军后方,突袭魏军。魏军原本以为韩军打头阵,自己还早着,措手不及之下,只能仓促应战,结果迅速溃败。秦军乘胜追击,共斩首20多万。
伊阙之战,可以说让白起一战成名。
公元前281年:鄢郢之战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秦国盯上了楚国,白起挂帅,楚国败后割上庸、汉水以北土地。
次年,秦国再次伐楚,白起部署军队一分为三突进楚国边境,直击楚都郢都,所谓“擒贼先擒王”。
大军过江后,白起命众将士毁桥烧船断归路,以示决一死战必胜的信心——请项羽同学交一下专利版权费。
交战时,白起采用正面兵力吸引、两翼包抄的大迂回战略,在较短时间内击溃楚军,歼敌数万。取得胜利后,白起并未驻军整顿或是班师回朝,而是选择长驱直入攻占楚国汉水要地邓,一直打到别都鄢城。
秦军久攻不下,然而军队深入敌国,占线拉长,不适宜持久战,在此情况下,白起决定利用当地的地理形势,筑堤蓄水,水淹鄢城。
秦昭襄王三十年,白起领兵再次攻楚,迅速攻破楚都郢,迫使楚顷襄王兵败迁都。
这场战争史称鄢郢之战,白起领兵历时三年攻城数座,重创楚国,此后,楚国国力逐渐衰弱,退出一等诸侯国行列。
鄢郢之战再一次使白起之名响彻中原,放到战争史上,足以当一句“战争的艺术”,而这一战,也可以说是白起战争生涯中近乎完美的一场战役。
公元前273年:华阳之战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魏韩联盟早已破裂,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围攻军事重邑华阳,韩国向秦国求助。秦昭襄王接到请求,便派白起出兵。
秦地和华阳相距较远,魏赵联军估计秦军就是踩着风火轮也到不了这么快,先不管他,揍了韩国再说!
然而,他们还是低估了白起的能量。秦军自秦国国都咸阳出发,一路急行军,仅用8天就赶到了华阳城下,没有安营扎寨休整,就直接向魏军发起攻势,生擒魏国将领3名,歼灭魏兵13万,紧接着,又击溃赵军,溺毙赵兵两万余人,大军直逼魏国首都大梁。
至此,魏国主力军死伤大半,只能割南阳向秦国求和。
这一战史称华阳之战,亦有“古典闪击战”的高度赞誉,充分体现了白起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和高超的战略规划能力。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以王龁为主帅,攻占上党,后进攻赵国。赵孝成王以廉颇为统帅迎战秦军,廉颇作战经验丰富,依托驻军地的有利地形,想利用持久战拖垮秦军。
长时间的僵持战对于秦国来说十分不利,便采取反间计,成功使得赵孝成王免去廉颇,换成赵括,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主角。
秦昭襄王一看,赵军真的换了个毛头小子,便暗地里以白起为上将军,王龁担任副将,决定赢个大的。
赵括成为主帅后,率兵主动出击。白起知道赵括年少热血,再加上没有实战经验,又被捧得太高,决定先诱敌深入。
赵括一看,这秦军也不过如此嘛,就不听谋士劝阻,执意带兵追击,在秦军营垒处被拖住。而白起则先命令手下率两万五千兵力突袭赵军后方,断其后路,再令骑兵五千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赵国主力部队便被分成两个孤立部队,同时也切断了赵军的粮道,白起用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大口袋,把这一整支赵军包了饺子。
不论是历史小说还是电视剧,两国开战必提的一句话便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困的赵军断粮46天,能吃的都没了,士兵之间甚至互残以为食。
赵括多次率军突围,但都被秦军打退,最后一次强行突围中,赵括被乱箭射死。大军无统帅,20万士兵举旗投降,全部被坑杀,仅余年岁尚小的240人放回赵国。
这一战,史称长平之战,前后共斩杀赵军45万。此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秦国抗衡。
可以说,白起是中国几千年来打歼灭战最厉害的一个,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打歼灭战最厉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