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北京天安城门什么时候建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介绍)

  提到天安门,相信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当年毛主席等人站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场面。不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座城楼的历史已经足有600多年,从1417年,也就是永乐年间开始便已存在于世。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开国大典

  明朝永乐十五年,刚刚夺得皇位的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决定逐步将大明的都城从南京迁至自己的封地北平。兴建都城,都城内的架构自然要重新扩建,而天安门,也就是当时的承天门便是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于世的。

  承天门起初其实是南京城的产物,将其仿制在北京的正门之上,为的就是彰显朱棣的正统,因此对于该城门的修建,朱棣下的心思着实不少。首先朱棣先是找来了全国范围内的能工巧匠,将承天门的主体架构建成,随后他又请来了当代的建筑大师蒯祥负责设计建造具体细节。

  在蒯祥的不懈努力下,承天门快速建成,建成之后蒯祥又在朱棣的允许下,在城门上高悬“承天之门”的牌匾。这恢弘大气的城门令朱棣龙颜大悦,甚至使得这位很少夸人的皇帝都不禁称蒯祥为“蒯鲁班”

  自此,随着承天门的建成,朱棣也就正式迁都北京,不过和这位“封狼居胥”的帝王预想的不同,在此之后承天门非但没有“承天之运”,反倒是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坎坷。

  首先是明英宗时期,不知是不是因为朱祁镇犯下了过多的罪过,引得了朱家祖先的气愤,1456年承天门忽然遭遇雷电打击,一场巨大的火灾瞬间席卷了这座北京城的正门。这场大火烧了足足一天一夜,等到火势熄灭之际,承天门已然烧成了木炭。

  一个王朝国都的正门变成如此惨状,自然是王朝统治者难以接受的,于是在明成化元年,也就是1465年,在明宪宗朱见深的命令下,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老匠蒯祥设计,承天门的第一次“修缮”工作便就此展开了。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这次的修缮说是修缮,却不如说是重建,然而很显然这次的修建历时更长、效果更好,城门的宽、深不单扩建了不少,就连形制上都从原先的牌坊样式,变为了彻彻底底的由城台与城楼两部分组成的宫殿样式,当然,这也就是现如今天安门的雏形。

  其次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之上,李自成大军进驻北京。其实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对承天门并没有造成破坏,反倒是出于迷信十分的爱惜,可这份爱惜却没有让他稳坐龙椅,而是在吴三桂与清军的联手打击下节节败退。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清军兵临城下,李自成最终选择逃亡,但他又气不过将一个完整的都城留给敌人,所以就在临行之前他便如同当年的项羽烧秦宫一般,一把火点燃了包括承天门在内的半个北京城。

  对此摄政王多尔衮十分气恼,不过天下都打下来了,也犯不上和一座城门楼置气不是?所以在他和顺治皇帝的主张下,承天门的修缮工作便第二次开始了。

  这次清王朝并没有对承天门进行大范围的修改,而是除了将承天门改为天安门,将承天之门的牌匾换为天安之门之外,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固,意为“受命于天,安邦兴国”。

  最后是清朝末年。1900年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区区几万人的军队竟打得百万八旗子弟毫无还手之力,最终打到了北京城下。这对于中国人来说着实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对于天安门来说也是一样。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重修天安门

  彼时八国联军为了彰显武力,像法军枪击狮身人面像一般,炮击天安门城楼。这些外来侵略者在城门处留下了不少缺口不说,还做出了无数令人发指的行径侮辱这座中国的古迹,引得广大国人痛心疾首。

  然而毕竟此时我们是弱势的一方,即便是心有不甘也只得不顾上修缮天安门,反过来向八国联军进行赔款。

  在这之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侵略者、剥削者们哪里有心思修缮古迹,没有继续破坏就已经很不错了,于是天安门也就这样一直处于荒废的状态无人问津,还是直到解放战争时期这才终于迎来了转机。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1949年,眼看着革命的烽火燃遍了全国各地,身在北京作为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为响应广大军民的号召,毅然决定将北京城献出。在傅作义的努力下北平终于和平解放,而这座荒废已久的天安门也终于交到了新中国的手上。

  这时的天安门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我党人员接手这里时,看着破破烂烂的城门楼,看着断壁残垣、杂草丛生的天安门,心中都不禁生出了一丝悲凉和忧愁之意。至于原因也不是别的,正是因为这北平城接下来可是要作为新中国首都继续存在的,而这天安门也将是党中央决定举办开国大典的预定场地之一。

  开国大典的场地如此破败,这岂不是会丢了新中国的脸面吗?于是想到此处,一众工作人员们便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党中央,将此事汇报给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这些工作人员们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另选地点,例如南苑机场就远比天安门要好得多。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这个说法在当时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但最后为何开国大典的举办场地还是在天安门上呢?

  原来这都是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在毛主席等人看来,南苑机场固然要新、要好,可如果要举办开国大典,那就要花钱兴修一处阅兵台,这个费用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着实不是个小数目。因此为了节约开支,为了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建设上,党中央这才最终将开国大典的场地重新定为了天安门城楼。

  得知党中央的决定后,北京城内的国人们有的惊讶,有的欣慰。惊讶的是如此破烂的城门楼怎堪大用呢?欣慰的是,他们看出了新中国共产党人们与封建王朝的不同。要知道古时候王朝建立,大兴土木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现如今新中国举办开国大典,连建一处阅兵台都舍不得,便足以看出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伟大之处。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毛主席

  经过简单的修缮,以保证天安门看起来没有太过破烂之后,开国大典便随之展开了。这场开国大典可谓是既宏伟又接地气,不光昭示了新中国的新气象,更加向世界宣告了一个伟大国度复兴的开始,而由于这一切开始的地点在天安门,世界各国人民也逐渐将此地认作了中国的标志物。

  那么既然作为标志物,作为中国的门面,如此破旧的天安门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故而就在开国大典结束后不久,党中央便下定了决心,决定修缮天安门。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美帝国主义悍然发起了朝鲜战争,这项计划也只得暂且搁置,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才被再度提起。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那么既然如此,上世纪五十年代便提起修缮或是重建,为何直到1969年国家才正式开始重建天安门呢?

  这个大家就有所不知了,至于原因也很复杂,大体分为两点。

  1.天安门历史悠久

  从1417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天安门的主体架构已经存在了五百多年,在岁月的侵蚀下,很多木质都已经腐朽不堪,但一部分石材结构却依旧完好,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该去木存石,还是该全部拆除重建呢?

  全部拆除固然很好,可这样一来原本的古香古色就荡然无存了,这可不是国人们想看到的。

  2.天安门上问题重重

  其实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家便对天安门开展了多次轻微的修缮工作,这些工作虽然令天安门外表上焕然一新,但却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许多石材出现裂缝,很多地基结构存在风险等等。这些个问题若想整改,那工程量可就大了,就算是施工事先也要做出一系列的预案、计划,需要的时间也是海量的。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可既然问题如此之多,为何1969年时党中央又突然改变主意,决定一举拆除重建天安门呢?

  原来这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一:地震

  1966年时,河北曾发生过两起较大的地震,地震波及了周边数个省份,自然也包括了距离较近的北京。在地震的波及下,天安门虽说算不上摇摇欲坠,但其原本的情况也是日渐严重,大量的木质结构出现变形,地面的裂隙越来越多,再加上这里一直都是国家举办各种活动的地点,所以重建修缮的任务也就迫在眉睫了。

  原因二:一处石柱已然空心化

  就在天安门城楼上,有一处毛主席时常休息的大柱子,在毛主席演讲或是阅兵过后,时常都会扶着柱子休息。可惊人的是,据工作人员检测后竟发现,这处石柱已然空心化,一个不小心就会直接折断或塌陷。这可让一众工作人员们和党中央惊出了一身冷汗,而石柱内部的问题在表面上又无法解决,因此就在1969年,党中央也是意识到重修天安门一事已经不能再拖了。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就这样,在1969年天安门的拆除修建工作正式开始了,不过一切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谁施工、该怎样施工,以及施工的时间却成为了大难题。

  首先是施工人员的选择问题。起初大部分人的意见都是雇佣外国团队前来施工,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国外的工业水平领先,施工速度快质量也较为妥善。可对此周总理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周总理认为,修建天安门是国事,如果让外国来施工的话还是较为麻烦的,其一是难免有崇洋媚外的嫌疑;其二则是很难保证这些外国人不做一些小动作,以威胁国家安全。

  因而考虑到这些因素,周总理这才拍板决定了由北京的房管局、建设局、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内的多个国内部门共同重建天安门。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其次是怎样施工的问题。建设天安门本身的难度就很大,可更重要的是施工人员们不单要考虑建筑本身的问题,例如是否更改原有结构,是否更换原有油彩、绘画、木工结构,是否去除带有封建色彩的建筑风格等等,都是他们需要考虑的。

  最后是施工的时间问题。要知道每年的国庆节、劳动节,天安门都要举行活动,就算劳动节的事可以暂时搁置,到来年国庆节天安门的重建工程也是必须要结束的。短短十个月时间就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这对工作人员们的考验不可谓不大。

  那么既然问题如此之多,最终施工人员们是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又有没有抢在国庆节之前重建成功呢?

  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1969年12月15日,天安门的拆除重建工作便正式开始了,至于之前的种种问题,党中央和施工人员们也采取了一件一件解决的办法。

  先是新天安门的样式问题,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慎重考虑下,天安门的样式最终定为了与原先样式保持尺寸不变。这样一来施工过程便顺利多了,因为所有零件、木材、石料的尺寸都与原来一致,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做新的测算了,只要在拆卸的时候照着原先样式一比一的画出,再照样做出来就可以了。

  然后是安装工程,这个比拆卸就要难出了不少,因为原先所有的木质结构都是榫卯结构,可现如今古时候的很多榫卯拼接方式都已经失传了,很多木质零部件即便做出来了,该如何安装却成了难题。还有之前的天安门所用木材都是十分昂贵的,这些木材要么就是保护树木,要么就是在国内已经找不到了,而无法使用一致的木材,所呈现出的色彩与质量也是不同的。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重修天安门

  所幸在当时相关的能人还是不少的,在他们无数日夜的钻研下,这些已然失传的古法再度重现,这才终于解决了拼接木质结构的问题,还有木材的问题,我们也通过从国外进口逐一解决了。

  最后是绘画和油彩工作,这是需要最后制作,也是最难的一步。要知道明清时期的绘画内容,基本上都是彰显皇权的,但在现如今却不适用,例如一些龙图腾、华丽的玺印等都是如此,那么这可该怎么办是好呢?

  其实在当时这件事也是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很多人认为应该将相应的油彩换成较为自然,或是象征新中国形象的事物。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响应的人也是不少,可对此周总理却不这么看。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周总理

  周总理认为,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标志,虽说曾经一直是皇家的专属图腾,但却不是封建王朝的专属物品,现如今中国解放了,人人平等了,这龙图腾就该是人人可用的事物。因此考虑到这一点,周总理最终也是做出了保留龙图腾,只将华丽的玺印改为“大丽花和玺”的决定。

1969年,中央下令重建天安门!这座历经600年风霜的城楼发生了什么?

天安门

  就这样,随着最后一笔油彩的绘画完毕,天安门的修建任务也终于圆满结束了,那么大家猜一下这般庞大的工程量所花费的时间是多少呢?是一年?两年?还是更久呢?

  答案是否定的,从1969年12月15日开始,在党中央的领导,以及无数施工人员的辛勤劳动下,仅仅112天,也就是在1970年4月7日这天,天安门的重建工作便正式竣工了。不单没有耽误了国庆活动,甚至就连五一劳动节都没有耽搁,这等速度也着实算的上是工程界的一桩奇迹了。

  从1417年的承天门,到现如今的天安门,这座矗立于北京的城门足足经历了605年的岁月。在这期间,有天灾也有人祸,历经了多次重建、修缮,可这座城门却依旧坚持至今,这是无数国人为之骄傲自豪的,也堪称是中国历史上一桩美谈。

  所以说在最后,也希望大家有机会可以去北京看看这座历史古迹,毕竟无论国内外,能够流传至今的古建筑已经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