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柳公权是哪朝人(柳公权是哪个时期的)

  柳公权是中、晚唐时期书法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自不待言,楷书四大家有他的席位,还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柳公权习书上追以羲、献父子为代表的晋人书,用笔的基本法则来自二王,再就是同朝代楷书诸家。柳氏是一位聪明人,无论是学二王、欧阳询还是颜真卿,都不是原样照搬,而是经过了自己的消化、改造。柳公权毕竟是以楷书为主,法度为上,他学的二王笔法将其定形化、法度化,为其形成“柳体”风格具备了可操作性。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柳公权像

  柳公权生活在中晚唐时期,向前辈楷书诸家学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他的福分,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都曾潜心临习过,他能广泛汲取前人的艺术成果,取法多样,最终都经过化育变成了滋养自身的营养,使自己笔下的艺术语言更加丰富。在其楷书代表作中欧、颜二家风格十分明显。当今习书者应该学习柳公权这种自化能力,学百家之长铸造一人。

  清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

  “诚悬书《李晟碑》出欧之《化度寺》,《玄秘塔》出颜之《郭家庙》,至如《沂州普照寺碑》,虽系后人集柳书成之,然刚健含婀娜,乃与褚公神似焉。”

  注: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

  “诚悬虽云出欧,其瘦硬亦出《魏元预》、《贺若谊》为多。”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

  “柳诚悬书,极力变右军法,盖不欲与《禊帖》面目相似,所谓神奇化为臭腐,故离之耳。凡人学书,以姿态取媚,鲜能解此。余于虞、褚、颜、欧皆曾仿佛十一,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自今以往,不得舍柳法而趋右车也。”

  所谓“化神奇为腐朽”是把王羲之变幻莫测、深邃的用笔,变得简单、易学。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柳氏吸收了欧体结体紧结、方笔遒劲的特点,而摒弃了欧书钩、捺等笔画的隶化笔意;继承颜书遒劲雄健,纵逸豪放的特征,摒弃了过于肥硕的用笔特征。用笔取势即非颜体的外拓,也非欧书的内擫,用笔尤重骨力,横直上下之势,整体端庄大气,骨力劲健。这是柳公权舍我意识,唐楷在柳氏身上有一变也。

  临习柳体,注意不能消散随行,要精神集中,全身力到,握笔最好悬腕用笔,易写出柳体笔画的力度,体现“柳骨”。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柳公权《神策军碑》

  柳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用笔、结体两个方面。在用笔上,柳体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结为:多用方笔,笔力劲健,形态丰富,程式分明这是柳公权吸取北碑用笔特点的结果。柳公权的方笔不是像欧阳询那样“顺笔成方”,而是“逆笔成方”。柳书笔画可以说无笔不逆,无露锋之弊,不见棱角。

  柳体的方笔分为两种: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粗笔画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粗笔画

  ① 粗笔画,方笔写得较为夸张,程式分明,如《玄秘塔》中“寺”字的第一短横、“達”字的上短横,《神策军碑》中“三”字的上短横、“之”字“辶” 的平捺等。具体写法是起笔用笔尖在笔画左上角接近边缘处下笔,逆行至左上角,然后往下顿笔铺毫,此谓之“欲橫先竖”,以写出方头,然后右行,稍提锋,使笔画中段细于起笔处。收笔略顿,作圆势收提。此类短横一般和长横配合使用短横重于起笔,而长横则重于收笔。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长横

  ②是长横或其他笔画,如上述“寺”、“達”、“三”等字的其他横画,《玄秘塔》中“安”“一”“寺”字的长横等,书写程序和短横相同,只是力度稍减,逆锋顿笔简化,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效果比第一种细得多,不觉夸张。

  横:柳体横平竖直,笔力劲健,书写尽量少用曲笔。横画呈左低右高之势,符合人的视觉习惯;

  竖:竖画则几乎是绝对的垂直线,如有竖钩,则近钩处稍弯曲蓄势,但不影响整个笔画的垂直挺拔。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撇捺:撇、捺和倾斜的橫竖画,也近于斜直线,故显得笔力劲健,无绕曲柔弱之弊。柳体也有弯曲的笔画,如《神策军》中的“孝”字,《玄秘塔》“国”“南”字等,但都写得力重千钧,如拉开的弓,显得尤其劲健。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形态丰富柳体笔画形态十分丰富,点在大小、朝向、纵敛藏露上写法都不一样,如《神策军》“温”、“神”、“齊”等字的上点,如《玄秘塔》宝盖头左点、“当(當)”字竹头点,“荡”“源”的提点,“欲”“道”左右点等,《神策军》“亦”字点等十几种之多。不同的笔画用于不同的地方,方能取得最佳的表现效果。如半蚁点,取垂直势,起笔如竖,顿笔转锋后提笔转收,大头细尾,形如蚁取其半,用在宝盖头上边最为合适。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柳公权《玄秘塔碑》

  柳体法度森严,行笔步步为营,步骤分明,一丝不苟。因此学柳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也是柳体至今仍是幼童学书最佳范本的原因之一,目的是打好坚实的基础。还要强调一遍,学柳体一定要集中精神,全身力到,不可信笔为之,不可随意装饰。

  结体与结构

柳公权:学王字脱王,学欧脱欧,化为“柳体”

  柳体结体也颇具特色。其形体端方而偏长,中宫紧缩,四肢开张,呈放射状,主笔突出,对比鲜明。时而打破方块字的格局,以高低纵敛的错综变化来体现其结体的丰富性。柳体中宫(字的中心部分)收得较紧,笔画从中宫向外伸展,如《神策军碑》中的“恭”字,上部草头两短竖均呈斜势指向中宫,和短横下边的撇捺构成放射形图案。再如“齊”字,点横下边的所有笔画都向一个中心聚拢,连下边的两短横也被人为地抬高到靠近中心的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团聚的中宫,相比之下,伸出去的长横、左撇、右捺以及下部的两竖显得特别舒展,这是柳书结体的基本特点。清▪刘熙载(《艺概·书概》指出:“画山者必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主笔有差,则余笔皆败,故善书者必争此一笔。”

  结构上主次分明,特别注重突出主笔,主笔的纵逸和其他笔画的收敛形成鲜明的对比。还有笔画的穿插搭配、虚实相生,都是柳体的结体特色,临习要面面俱到,才能理解“柳骨”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