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里韦小宝常说康熙皇帝是“鸟生鱼汤”,这是韦小宝赞美皇帝英明。韦小宝将此成语百用不厌,虽然他不知道这“汤”到底是什么汤,显然知道如此可以讨皇帝的欢心,因为康熙每次听后必定龙颜大悦,那么“鸟生鱼汤”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鸟生鱼汤”其实是“尧舜禹汤”的谐音,尧舜禹汤这四个人,在儒家顶级大师孔圣人的言论里,是被推崇备至的最高典范级的君王。他们都以仁义著称,而且都深受百姓的爱戴,也是历代君王标榜的对象。他们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让所有君王圣贤都趋之若鹜,并以与之相提为荣呢?
尧姓伊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
相传他的眉毛有八种颜色,比彩虹还多一种。因为农业是一国之根本,所以尧明太史羲氏、和氏在一年之内完善了黄帝遗留的历法,以日月星辰运行为参考,以便老百姓在农牧耕种时知道时节。按尧的要求,羲氏、和氏首先分出了夏至、冬至,再扩充为二十四节气,编成顺口溜,老百姓一学就会。尧再将三百六十六天定为一年,以闰月正四时。
此外,他还派遣得力大臣分守边疆,自己带领百姓开垦田土,抚育庶民,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人才,在哪个时代都是最贵的,尧深知这一点,于是他积极访贤。传说尧访贤一直到了水北岸的姑射之山,连仙境都不放过可见人间没有他没走到的地方了。
作为一个皇帝,他却清心寡欲,俭朴而行,一生都以勤俭为准则,凡事不奢不费,他住的是用茅草、芦苇和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但他对百姓却很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说这是他使他们挨饿受冻的;有人犯罪受了处罚,他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总之,无论什么事他都出来承担责任。
由于他的种种仁慈的行为,百姓对于尧帝的好评和赞美,有如倾盆大雨一样,倾倒在他一个人身上,并且都写成了歌。
当时有童谣唱道:“立我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让我们这些百姓安身立命,除了你尧帝,谁都做不到。我们百姓原本什么都不知道,但只要顺着你尧帝制定的法则去做,就能幸福安康。
大臣们唱:他仁德像天,智慧像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般温暖仰望他,就像云彩照耀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冠冕,穿的是黑色士服,乘坐的是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色的马。他能发扬光大高尚的情操,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老人也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意思是百姓安居乐业,享受着尧帝治理下的太平,却感受不到尧帝在治理。也就是尧帝顺应天道治天下,让万物各顺其性,各得其所,让天下在不知不觉间大治,正所谓“润物细无声”。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将帝位让给舜。尧在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对他沉痛哀悼,就像死了亲生父母一样。为了悼念尧帝,三年之内,各地都没有人奏乐。
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能治理好天下,于是破例把帝位传给了舜,这在古代叫作禅让。他认为,把帝位让给舜,天下人就能都得到好处而只对丹朱一个人不利;若是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个人得到好处。权衡之下,尧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
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祖先是帝颛顼的后裔,但五世后即为平民,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再婚,继母生的弟弟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但舜对他的父母却十分孝顺,对弟弟也十分友善,数十年如一日,从没有丝毫懈息。
尧年老时,向四方诸侯征询继任人选,四方诸侯都推荐了舜。但尧认为舜还是欠打磨,而且还需要再多观察。于是他把两个女儿蛾皇、女英嫁给舜。之所以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是为了考察他能不能让两个妻子和睦相处。结果,舜超额完成了任务,他们夫妻间不仅和谐美满,而且在他的影响下,两位妻子对他的父母和弟弟也十分友善。
接下来尧又让舜去历山种地,想不到他边耕地边教化附近的居民,才一年多,大家就围着舜的住处,建成了村落。后来尧又让他去雷泽捕鱼,那里的百姓还都很乐意追随他,他劳作的地方,便兴起礼让的风尚,两年就建成了邑;接下来他又被调到河滨铸陶器,他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让当地陶工大为受教,再没有粗制滥造的现象发生,而且那里经济发展很快,三年就建成了都城。
尧得知这些情况后很高兴,赐予舜华丽的衣服和琴,还赐予牛羊,并为他修筑了粮仓。
按理说舜的家人应该为他感到骄傲才对,可事实并不是这样。舜受到赏赐后,他的父亲、继母、弟弟三人十分眼红,于是设计想杀死舜,以便将那些赏赐的财物据为有。
一天,瞽叟对舜说,新盖的粮仓漏水了,你去修一下吧。没等舜答话,瞽叟已经迫不及待地为他搬好了梯子。不明就里的舜刚刚爬到仓顶,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眼看就要火烧眉毛了,舜急中生智,靠两只斗笠为翼,从房上跳下,第一次幸免于难。
之所以说第一次,是因为他的家人亡舜之心不死。第二次瞽叟找的理由是让舜去挖井,这次舜当然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没有一丝畏难的情绪。舜说干就干,几天的工夫,井已经挖得很深了。这时,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壁上又挖了一条甬道,从甬道穿出,并离开家一段时间以避风头。瞽叟和象以为阴谋得逞,正商量着怎么分赃呢,却发现舜又回到家里了。他们三个见到舜,大吃一惊,尽管脸上十分不高兴,但嘴里却说:“我们正想你去哪儿了呢!”
“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对待要杀死自己的家人,舜却能如此仁义,这表现了他非凡的品德,加上他能力不凡,于是得到了帝位。他成为首领后却不计前嫌,仍然宽待他的继母和弟弟,最终感化了他们。
禹姓姒,名文命,曾受封夏伯,所以被称为夏禹,相传是黄帝轩辕氏的玄孙。
禹的父亲叫鲧,懂得治水之术,是尧帝时国家的“水利部长”。相传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泛滥,无数农田村舍被淹,尧帝便命鲧前去治水。鲧用堵截的方法治理,哪里洪水泛滥了,他就用土石堵上河道的缺口,但洪水太凶猛,所堵之处都被洪水冲垮,鲧治水失败。
到了舜即帝位时,大禹子承父志继续治水。但他采取与其父完全不同的方法一疏通。从受命治水的那天起,十三年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在治水事业上。他登高山,临大川,发现哪里有水患就疏通哪里,最终将洪水引入了大海,因此消除了水患。
大禹疏浚河道的同时,依据江河的走向无意间将中国分为了九块,名字正是我们今天熟知的九州,之后他又铸了九个鼎分别放在九州内,以镇九州使其不再发生洪灾。
大禹治水功绩很伟大,故而舜帝将天下禅让给他。不仅如此,他为天下苍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天下百姓,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禹庙。
大禹当了皇帝后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对百姓仁慈,率领百姓发展生产。偶尔见到有罪的人,他会伤心地说:“这是尧舜留下的百姓呀,尧舜在时,他们都团结在尧舜身边,努力为善。现在我当了国君,百姓人心散了,各自为心,是因为我这个国君没做好啊!”
孔子对大禹也极为称赞,他说大禹的饮食很简单,却尽力去孝敬鬼神;他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却尽力穿得华美;他住的宫室很低矮,却尽力治水。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大禹因功业伟大而与尧舜并称,所以人们通常把尧舜禹并列称颂。
汤,姓子,名履,相传他是舜帝的大臣契的十四世孙。
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领导百姓起来革命的人。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夏桀残暴荒淫,杀忠臣,宠小人,他的种种劣迹让天下民不聊生。汤于是起兵灭夏建立了商朝,因此,他被后世称为商汤。
汤心地仁厚,一次,他看到猎人在野外东南西北四面张望,口中还念念有词地祈祷“愿天上飞下来的,地下跑出来的,从四方来的鸟兽都进入我的网中,多多益善,多多益善…”汤见到后,对他们说:“你们这样张网会把鸟兽都捕尽的,只有夏桀才想这样一网打尽呢。”于是命人撤去三面网,留下一面,也跪下祈祷:“要向左的向左,要向右的向右,要向上的向上,要向下的向下,不听话的才进网中来。”在场的猎人被汤的仁慈所感动,当“网开三面”的故事传开后,天下诸侯百姓纷纷归顺,他们说汤对禽兽都能这样施加恩惠,何况对人呢?
商朝建立后,大七年,颗粒无收,朝中的太史说要用一个活人作为祭品来求雨。汤对他说:“我求雨就是为了百姓,现在怎么能用百姓来做祭品呢?如果非要祭的话,就我来吧。”于是他剪了自己的头发,身披白茅草,扮成祭品的样子去求雨,并对着上天请罪。他说:“如果天下人有罪过那都是因我这国君没做好我做国君的有罪过,决不能连累百姓。一人做事一人当,天大的事儿我顶着,不要为难我的百姓。”结果还没等他说完,就下了一场大雨,旱情得以缓解了。
汤在位期间推行仁政,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众,为保护劳动力下令禁止用人祭祀,他的仁政深得民心,连僻处西方的氐羌部落也来归附他。
尧舜禹汤身为皇帝,能够施行仁政,对亲人对百姓,甚至于自然界中的禽兽,都能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因此,他们的美名才流传至今,并成为万世帝王的楷模,为人称道膜拜。
其实,“仁”并不仅仅是帝王或者身居高位者的专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身边的人,甚至一草一木。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也。”因此“仁”就是我们内心中那份对人的关怀,孟子曾坚信,人皆可以成尧舜,关键是我们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去善待人,关心人,这样我们也能拥有尧舜的“仁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