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
1、孔子《论语》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应该不断地传承下去。
2、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至于“论语”两字该作何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语”字相对好理解,就是指孔子和弟子所说的话。但是对“论”字的争议就比较大了。
4、就以上几种说法比较而言,可能还是班固的解释更为可靠。当代学者敖晶认为“编纂”义才是“论”字原本的含义。
5、《论语》是经世致用的,注视的目光没有片刻从人们生活的世界挪开。仁的境界,是克己复礼,是孔子年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下手处在于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要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6、《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7、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9、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尧曰第二十(完)
10、《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
11、解读: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2、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先进第十一
1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e):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un):怒。
17、译文: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8、《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9、“论语”的意思应是“编纂起来的孔子对话集
20、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二、孔子论语名言名句
1、唐代抄本《论语·颜渊·子路》 郑玄注 书道博物馆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君子能够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见,与人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4、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7、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8、巧言令色,鲜矣仁。
9、《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1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听读名著: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3、《论语》既不是孔子的著作,也不是纪传体著作。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16、(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17、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8、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9、同样在东汉时期的刘熙,提出了与班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论”是“伦理”的意思,“论语”应当被解释成“有条理地叙述孔子和他弟子的话”。现代着名的语言学家杨伯峻对此进行了反驳 ,《论语》里不仅就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还有其他人的言谈,难道这些人说的话就不是“有条理地叙述”吗?
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三、孔子论语的教育思想
1、孔子《论语》充满人生智慧,需要认真研读,深入理解。今天的正能量价值观与孔子的观点高度一致,没有任何违和感。
2、述而第七(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3、孔子《论语》博大精深,本人只能对其中的一些论述,回答肤浅的体会与理解。
4、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在概念上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君子和小人是截然不同的,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简单认为的君子就是好人,小人就是坏人。《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首先是指出身上的区别,出身大宗的人,也就是天子、国君、家君的嫡出直系子女,他们都属于君子。而庶出的、旁支的就属于小宗之人,简称小人。从出身方面来看,只有贵族才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平民百姓和奴隶们是没有君子和小人之分的。但是《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和小人基本上不是指他们的出身,小人出身,甚至君子和小人出身以外的平民百姓甚至奴隶,如果他们通过一定方式混入了上流社会,成为社会管理者,他们也就跻身君子之列了。
7、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8、《论语》并不是一种语法,《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9、一个人可能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更何况这个人是孔子!论语大部分是孔子的言论,而言论是一个人意志的侧面,不是概括性的总结一个人。就像找一个人代表哲学史一样,然而哲学是历史,不是人。孔子是一个人,不是他一生的经历。所以,朋友,如果有心的话,去细细研读论语吧,它会使你收获很多。
10、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11、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12、译文:孔子说:“(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不会凋谢的。”
1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了“语录体”,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南宋时,《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儒家“四书”。
15、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6、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8、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9、《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0、印祖说:“物,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易,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格物致知,即能诚意正心,因为私欲一去,则众恶悉除、众善悉生,如形直则影端、声和则响顺,这是极省力、极简便、举念即得之法,虽一字不识之人,亦做得到。然后由身修而家齐而国治而天下平,这便是“为仁由己”与“天下归仁”了。如果像后世学儒者错认物为外物,令人推极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则举世也难有这样一个人。不但不得孔子之意,亦乱孔子之文,走入了歧途失去儒家道统。
四、孔子论语十则译文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5、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6、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2、《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1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4、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5、这种“藉四书助显第一义谛”的佛家本怀,不离世间法,使人了知本来佛性,敦伦而尽分,畏恶而迁善,涤染而修净。
16、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7、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8、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9、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五、孔子论语中孝顺父母的句子
1、)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
2、点上方蓝字关注世界名著每日读,陪你有品位阅读
3、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4、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雍也第六
5、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7、所以“论语”的意思应是“编纂起来的孔子对话集
8、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9、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首先,《论语》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在战国初期。但在先秦古书中并没有出现过“论语”这两个字。《孟子》仅仅引用过《论语》中的话,但没有提及过“论语”这两个字。而就目前所见,“论语”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礼记》中,《礼记》成书于汉初。所以,《论语》的命名时间应在战国初期至汉代初期。
11、语言也是杀人于无形的软刀子,有多少人被扼杀在流言蜚语里,有多少生命止步于恶语中伤前。当年大明星阮玲玉抵挡不住,来势凶猛的闲言碎语,污蔑诽谤,选择自尽。香港明星翁美玲也是在流言蜚语里,自我结束生命。
12、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3、好好读书,一读,再读,三读。
14、子曰:“士志于,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
16、语言最能让人在寒冬中,感到温暖,让人在挫折里,汲取力量。一句朴实感人的问候劝说,会给人以力量和希望。每每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夫妻之间产生芥蒂,都需要有人苦口婆心地劝慰开导。单位里的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部队的政委都是思想工作的高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干戈为玉帛,让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愉快工作和学习。
17、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