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
1、这首诗的作者是石川丈山(1583~1672年),山河国(静冈县)人。他是德川初期武士出身的文人,非常善于作诗。他曾在广岛寄食于浅野侯门下,后又在洛北修建诗仙堂并隐居于此,以诗文自娱,度过晚年。代表著作有《诗仙堂志》《丈山壁书》等。
2、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3、到了秋浦,李白便被无法摆脱的愁情压倒。《秋浦歌》其一曰:
4、日本人の書かれた漢詩にも奇抜な比喩のあることを発見した。まず詩をご覧いただきたい。
5、这首诗是李白客居秋浦(在今安徽贵池县西南的水乡地区)时所写。他这时已经临近晚年,有感于自己的日益衰老而写下此诗。
6、而李白的长相,我们也无法在这两部所谓的唐代正史中找到确切记载。
7、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8、秋浦的另一奇景是山高水急。《秋浦歌》其十一曰:
9、请注意承句“缘愁似个长”。这里的“长”指的可不仅仅是白发的长度,还有“忧愁之长”的含义。不知不觉间变得越来越长的头发,象征着李白本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深深的愁闷。可以说,“白发三千丈”承载着李白内心真实的感受。
10、当然,诗中罗敷的丈夫并未真实出现,这些都只是罗敷的自述。
11、“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13、似乎仍有不少日本人因为“白发三千丈”这一句诗就武断地认为“中国人说话喜欢夸大其词”。为了解开这一误会,请再一起读一读这首诗(摘录)吧。
14、(8)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胡诠《上高宗封事》)
15、这么擅长拍马的李白遇到已功成名就的大诗人贺知章,想必也没少送几顶高帽,投桃报李,贺知章回他一句:“此天上谪仙人也。”,当然也并不为过。
16、1955年到1964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做翻译。
17、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
18、この詩の作者は、石川丈山(1583~1672年)。三河国(静岡県)の人。徳川初期の武士出身の文人で、詩に長じていた。広島の浅野侯に仕えたこともあるが、のち洛北に詩仙堂を築いて住み、詩文を楽しんで晩年を送ったという。主な著述に、『詩仙堂志』『丈山壁書』などがある。
19、看来即便在粉丝面前,李白也不能算帅,目光炯炯有神,嘴巴张开的时候很大(哆指张口貌),就跟饿虎一样。这好像离帅还有着遥远的距离。而古人所谓的“风流”,是指文采风流,蕴藉更是形容人宽和内秀,和相貌关系不大。
20、首先是水车岭。《秋浦歌》其八曰:
二、白发三千丈,下一句是什么
1、是的,白发三千丈的李白,身高大概只有一米六。
2、译著:《祈祷》(祈祷,有吉佐和子)、《山芋粥》(芋粥,芥川龙之介)、《突然变成的哑巴》(不意の唖,大江健三郎)、《残象》(残像,野间宏)等。
3、好吧,身高不够,气质来凑嘛。
4、因为在日本也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魏国变得广为人知。取代魏国的是晋国。在晋国,有一名叫谢安的宰相。一日,突降大雪,他将家人聚到一起,问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大家都说说看。”他的侄子谢朗答道:“可以说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则说:“不如说‘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伯父谢安听了大喜,连连称赞。自此之后,谢道韫便因才女的美誉而名声鹊起,“柳絮之才”一词被用于夸赞有文采的女性。
5、作品赏析:全文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6、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李白
7、李白一生在安徽的宣城和池州客居数年,在秋浦、九华山、黄山附近多所流连。听到夜间白猿的长啸哀鸣,李白感觉就连黄山也要愁白了头。在如夜色一般弥漫的愁情中,溪水好似那令人肝肠断绝的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8、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9、おおよその意味は、富士山を仰ぎ見れば、かつて仙人が来て遊んだことのあるあの山頂に、降り積もる雪は真っ白。大昔、神龍の棲家と言われた噴火口から立ち上る絹のように白い煙は、扇の柄のように見える。富士は、さながら東海の空高く白扇をさかしまに懸けたかのようだ。なんと美しいことか。
10、心碎因为你是“客”。李白当时漫游到秋浦,他不仅是客,而且是失路之客。当失意人听到山涧两侧白猿的哀鸣,内心的愁情更难以承受。即便不是失意之人,客行至此,那白猿哀鸣恐怕也会令人无端伤悲,正如《巴东渔人歌》所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1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2、但画像所能呈现的,也就只能到这个地步。国画的画法,真的很难再现一个人的真实外貌。对于现代人而言,基本等于什么信息都没有。
13、其实我们也明白,一个人最终能否成功,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和身高当然没什么关系。而强大的气场和表达能力相比要重要得多。所以即便在信息那么不发达的唐代,李白也很快有了不少粉丝。而在那些粉丝当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叫王屋山下的隐士,名叫魏颢的哥们儿。
14、“白发三千丈”是李白远离故乡,暂居于安徽省池州的秋浦时,叹息自己老去所作的诗。我试着将它译成了口语。
15、夏雨少秋霜早是农村俗语,意思是夏天如果雨水少,那么这样的天就会提前冷,所以秋霜就会比较早。对应“夏雨少秋霜早”的还有一句俗语,是“夏雨淋透霜期退后”,意思是夏天下雨比较少的时候,秋霜的时间就会退后,今年的冷天就会来得晚一些。扩展资料类似的农村俗语:秋雨透地,降霜来迟这句话说的是秋雨下得很透的时候,秋霜就会来得比较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下一场秋雨天气就会冷一些,下了十场秋雨后就要穿棉袄了。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南方一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里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16、点击上方“1号线上”关注我们
17、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
18、那么,我们还是回头看文字吧——关于李白肖像的文字。
19、愁的自己不能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是愁的自己已经再也无法实现自己当年功成身退的宿愿,眼见得自己早已远离了国家的政治中心,而朝政却是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已经全然无能为力,于国家的命运,于个人的抱负,都已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矣!原文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简析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20、(5)明镜:明亮的镜子。
三、白发三千丈的上一句
1、只是,李白对自己身高的不足并不避讳——“虽长不满七尺“,然后紧跟一句:”而心雄万夫……”
2、(2)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3、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与韩荆州书》
4、私の髪は愁いのために三千丈にも伸びてしまった。澄んだ鏡に見える我が頭髪に、いったい、どこから秋の霜が降りたのであろう。
5、さて、問題の「白髪三千丈」だが、一丈が約3㍍だから、三千丈は実に9000㍍にもなり、確かに大げさと言えばとてつもなく大げさではある。
6、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7、然后,太守灰溜溜地走了。
8、在《新唐书》中,有一段关于李白出生的记载,“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长庚星即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李太白。
9、“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出自:《秋浦歌》其十五作者:唐代诗人李白原文:《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赏析: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诗人写自己因愁而头发变白。“愁”是全诗之眼。一二句与三四句倒装。正常的语序应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经过倒装,使得形象突出鲜明。修辞上还用了夸张、设问、借喻。
10、我的头发是因为忧愁才长到三千丈这么长。从明镜中看到自己的头发,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上面?
11、这是《秋浦歌》组诗中的第十五首诗,诗歌显然是李白晚年时游秋浦所作的,非常具有李白式的夸张艺术手法。想象力在李白身上是最不缺乏的,他总能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给读者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
12、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13、这一切,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
14、其次是江祖石。江祖石是一块横出水际的石头,高数十丈。《秋浦歌》其九曰:
15、(3)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扬雄《答刘歆书》)
16、愁に縁って箇の似く長し
17、若只因这一句话就说中国人喜欢夸大其词,那么使用“汗流如瀑”“眼睛瞪得像盘子(一样圆)”这类比喻的日本人不也是一样吗。汗流得再多,也不会变成瀑布。顺便一提,在中国,前者对应的表达是“汗流浃背”,后者对应的则是“眼睛瞪得像牛眼大”。和盘子相比,牛的眼睛真不算夸张。的确,中文中常常喜欢用夸张的表达,例如气势高昂称作“气吞山河”,将色彩缤纷称作“万紫千红”,但这是一种传统,或许是受到了文学的影响。
18、仙客来たり遊ぶ雲外の巓
19、回复关键词查看往前精彩内容:
20、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四、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
1、“白发三千丈”的下一句是:缘愁似个长。
2、所以那样的句子,绝不是说李白的外形潇洒飘逸,就好象《三生三世》里昆仑虚里的那些仙人一样。
3、白发三千丈下一句:缘愁似个长。意思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诗句出自李白的《秋浦歌·秋浦长似秋》。
4、承句に書かれた「愁に縁って箇の似く長し」を見ていただきたい。この「長」は白髪の長さだけを意味するのではなく、愁いもまた長し、という意味が含まれている。いつの間にか長く長く伸びてしまった白髪は、李白本人の説明もできぬほど深い深い愁いの象徴でもあるのだ。むしろ、「白髪三千丈」には、李白の実感がありのまま込められているといってもいい。
5、さて、文学的な表現、誇張、比喩の話が出たついでに、ある中国の故事を思い出した。
6、何れの処にか秋霜を得たる
7、据古代的地理志记载,水车岭陡峻临渊,岭下江水奔流冲激,长似桔槹之声。李白看到的水车岭奇在哪里?它好像一块巨石即将从天上堕下,由于山岭呈倾倒状,那些寄生在岭树上的寄生草,便垂在水面顺流漂拂。
8、这篇有趣的文章,出自许嘉璐先生之手,收录于《古语趣谈》。
9、然后,魏颢写下了《李翰林集序》,所谓李白“杨贵妃研墨”等故事,也都来自于他的《李翰林集序》,至于真实性,其实也可想而知。
10、多美的秋浦乡野风光图画。前四句的叠字立即营造出秋浦气象。茂密的石楠和女贞,经冬不凋,许许多多的白鹭和白猿。这样的秋浦令人神往,但李白告诫你不要去,因为猿声会让你心碎。
11、这里咏白发 ,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
12、(7)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理义不交于胸中,便觉面貌可憎,语言无味。(《世说新语·言语》)
13、大唐天宝十三载,即公元754年,李白自赐金放还后离开长安已经漫游了近10年。这年秋天,54岁的李白从扬州来到安徽池州。池州有一条河叫秋浦,河水澄碧,两岸风景奇异,因此后来河水流经的县就叫秋浦县。李白在这里写下了《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是其十五。
14、鲍勃·迪伦|徐克|村上春树|名媛与旗袍|独立书店
15、讲到文学上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我想起了一个中国的故事。
16、1986年到199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17、这么看来,李白所谓“长不满七尺”,是足以让他有些自我介怀的,古人对度量衡表述,本身就不甚精准,明确说自己长不满七尺,那么实际身高很可能只在一米六左右。虽然农耕时代因为营养的问题,平均身高比现在低不少,但很明显,即便在当时,李白也是低于“七尺男儿”这一普通标准的。
18、不对,这个太嫩,没有胡须,古人不喜欢。
19、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20、只是太守不知道的是,这罗敷并非普通采桑女,她的采桑,或许是劝人重农桑,或许也只是为了体验生活。面对太守的邀约,只见她盈盈一笑,露出左手无名指上的品味不俗的戒指——“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接着,一辆宾利驶来——“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然后,车上下来一位器宇不凡的帅哥——“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五、白发三千丈上一句
1、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秋浦歌》作者;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诗)头上的白发足足有三千丈长,只因愁思无穷无链凳尽也像这样长。不棚宏旅知道在明亮的镜子里的我,从什么地方绝旦得来这满头苍苍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
5、与这个魏颢相比,什么虹桥一姐要弱爆了。为了一睹偶像风采,他千里追寻,只要听说李白在哪里,他便追到哪里。他从王屋山出发,一路追到浙江天台山,只可惜每次都是他刚到,就被告知李白已经离开。半年中,魏颢从北到南,又从南往北,期间跋涉三千里,终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
6、(10)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8、白发三千丈下一句:缘愁似个长。诗句出自李白的著名诗篇《秋浦歌》。以下是《秋浦歌》全诗:秋浦歌作者:李白年代: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9、雪は紈素の如く煙は柄の如し
10、“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11、というと、「いくら誇張にしてもほどがある」という声が聞こえてきそうだが、この三千丈は物理的な誇張だけを表しているのではない。
12、1964年到1978年作为《光明日报》和新华社记者在日本工作15年。
13、将进酒·君不见全文作者:李白(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4、看到题目《柳絮》,我眼前立刻就浮现出了深爱着中国的难波女士的脸。我还想起,俳句集出版前我曾受邀“简单写几句”时,因想到了上面讲的“柳絮之才”的中国故事,便写下了一篇小文。
15、大家都知道,“白发三千丈”出自李白的五言绝句《秋浦歌》。这首诗对于日本人来说也耳熟能详,其开头的“白发三千丈”更是不知从何时起,因为夸张的表达而在日本变得格外有名。
16、“逻叉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17、文/三书(古典文学博士)
18、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19、无论如何,身高不高,五官比较特别的李白的长相和帅没有关系,单论气质也不算潇洒。但他的写诗的才华实在太惊艳,飘逸灵动,而且往往一气呵成,再加上出生时的传说,人们总喜欢将其与仙人联系到一起。
20、青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