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论语十二章教案ppt【100句文案】

一、论语十二章教案

1、练习:背诵全文,完成“学法”基础题

2、理解此乐放进此章,读出来。(两名同学读,生评、再读)

3、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4、这部书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其核心就是孔子所倡导的理想的人生目标——“仁”,这也是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理想。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探究一下十二章表现了孔子所倡导的人格修养有哪些具体内容,他的治学态度与处世方法各是什么?这些内容又是如何体现出“仁”的内涵。

5、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探究文章谈到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

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7、此章是怎样赞美颜回的?从句意、描述、修辞、情感和句式等角度思考。(学生答)

8、二读理解(齐读)

9、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10、学习方法:(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诲汝(rǔ)知之乎不知为(wéi)不知是知(zhì)也

13、(交流)①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15、补充材料: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被围七天,没有粮食吃,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了,但孔子却还在弹琴唱歌。面对弟子的质疑,孔子说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论:“君子达(通)于道之谓达(得志),穷于道之谓穷(困顿)。

16、积累《论语》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

17、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18、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1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曲,弯曲。其,这。

20、寓意:时光匆匆易逝,应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二、论语十二章教案ppt

1、(交流点拨)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读书三年,没想到去做官得俸禄,这是难得的。)

3、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4、(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温和待人,谦谦君子之风)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7、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8、读了《论语十二章》,我深受启发。我明白了做人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很多道理。孔子告诉我们,做人要严于律己,对人要诚实守信。在学习方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复习。另一方面,也要勤学好问,虚怀若谷,珍惜时间。

9、②“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归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合规的。比如,教学楼前的月季花开了,许多同学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月季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要抵住内心的诱惑,这样做就是仁了。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人处事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已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10、(3)“而”“其”在文中出现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释,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含义而定,这个字出现的较多,因此我们放在文中解释。

11、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2、(温馨贴士:主谓之间要停顿;发语词后要停顿;动宾之间要停顿;连词后要停顿)

13、③“好学”应源自人的内在力量。

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6、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好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17、第八章: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18、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9、(3)含意深远,充满哲理。

20、论语(lún)说(yuè)愠(yùn)三省(xǐng)

三、论语十二章教案一等奖

1、管俊霞陈丽马文佳杨明格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夺取。

3、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4、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6、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8、翻过秦岭最高处,便从黄河水系进入长江水系。山就少了严峻,多了慢坡,树就矮小,荆草遍地。有急弯在石峡里绕,绕完了,又是慢坡,看着两面有山,却没有巉岩的怪石,很秀丽柔和的。从北坡上来,人冻的发抖,头顶有太阳,空气却不暖,感觉是到了深秋。下到南坡,风是暖暖的,又回到了春天,只是树木变的五颜六色,枯叶就挂在枝稍上,眼看秋尽了。一条镇街在半山里,街面宽阔,路是斜斜地下去,两边全是店铺,餐馆多,山货更多,门前都支着摊子,满满放着山货,有山核桃、松籽、木耳、花菇,也有熏豆腐干、白豆腐,四处都挂满腊肉,黑红油亮,像在滴油,一种熏香的味道。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寓意: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且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1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交流点拨)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志向专能恳切地提问,从身边的事情出发思考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4、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1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16、教师讲解:孔子有曰:“见贤思齐焉”。从古至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就很讲究“贤”,一个人不仅要有道德、有才能,而且得是高尚的。从古代帝王到当今领导,无一不是“求贤若渴、选贤举能”。孔子又是如何赞美颜回的“贤”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章。

17、我读你译:请一竖列同学起立翻译。

18、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领悟孔子教育思想

19、(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重)

20、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四、论语十二章教案

1、技能目标: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词语与情感

2、①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

3、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名词作动词。吃,弯着胳膊)

5、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

6、《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7、明确: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一点,多关心自己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是否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注过老师,关心过老师,理解过老师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爸妈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点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到这句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对方对我们友好的情况下才对对方友好;我们对对方好,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以自己的心来体贴对方的心。这凸显了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8、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

9、(2)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诚、诚信)

10、难点: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11、叶国嫒:我的耕作新园——永州日升学校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3、⑨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

14、月馀,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史记孔子世家》)

15、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7、检查课文的背诵情况。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9、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0、学《诗》以修身达仁。

五、论语十二章教案部编版

1、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

3、①“好学”应有勤勉的学习态度。

4、求知态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修身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查找《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对比的章句,翻译章句后,创制个性化的图表来展示二者的区别。

6、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③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9、对比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3、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4、(11)饭疏食饮水(吃)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17、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18、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七则见于《雍也》篇,第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上一篇上一篇:尘埃4的爱情微博说说(我会只在你面前很笨,让你惊喜)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