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物言志的诗
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第一题中要求分析“竟”的表达效果。这类题目是需要大家重视的。我们教材上的《蜀相》中分析“自”和“空”这两个虚词,可以作为典范,认真研究。
3、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4、赏析:作者以石灰作比,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赏析: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一般。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作者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模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句句诗不离燕子,但又不黏于燕子,达到不即不离的艺术境界。
6、不是托物言志诗,而是借物喻理,发出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奋发努力,有所作为
7、我打着灯笼又开始在纸上行走
8、我只选择在远方遥望
9、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
10、谁有自己写的托物抒情的诗
11、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1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14、我骑着蚂蚁游走乡间
15、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16、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他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抵御外族入侵,最后却被诬陷含冤而死。
17、这些平凡的诗,描写的都是花、草、竹、石之类的小物小件,但在这平凡中却折射出了伟大的光辉!
18、竹子被赋予不畏磨难,坚韧不拔的品格,作者希望自己能和竹子一样面对挫折和磨难仍然可以坚韧挺拔。
19、扩展资料:什么是托物言志
20、(试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二、托物言志的诗及表达的情感
1、(试题)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好了,今天就讲这首诗。希望大家通过思考,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欢迎大家到我的班课来,我们共同讨论研究,解决你学习上的疑惑。谢谢大家!
3、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5、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6、天生抱节志向高,
7、(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分)(意思正确即可)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9、冬雪压枝枝愈坚,
10、释义: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无休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11、如果我是一条鱼,我更喜欢我躺在沙漠里
12、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3、简而言之,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托物言志则指诗人通过所描写的物象来表明心迹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具体来说,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往往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写景≠咏物。
14、风在此际也停了下来
15、《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6、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17、九上语文理解性默写常考题集合
18、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19、纵然身死尤遗直,
20、赏析: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三、托物言志的诗句 古诗六年级
1、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结合资料,读出知行合一。于谦12岁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志向。立志容易而行志难,像石灰一样清白做人,他做到了吗?请结合查阅的相关资料在小组之内讨论讨论,有理有据地说话。小组讨论之后每组选代表发言,教师相机引导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3、译文: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便一日数次出入华堂绣户,衔泥作窠。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4、想象画面,读出诗中情思。粗略了解古诗内容读诗是一种读法,还有一种品诗方法叫见文字想画面,透过诗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先小组内互说,再集体反馈,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说得具体生动一些。
5、表面在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
6、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7、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8、下面是答案示例,大家可做参考。
9、而对于曾经,我已经没有了回忆
10、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
11、此外,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选取大西北最常见的白杨树这一“物”作为言“志”的基础,凭借白杨树这一“载体”,极恰当地歌颂了团结抗日的北方军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所托之“物”极小,即我们司空见惯的花生,所言之“志”却极深刻,即借花生“有用”的本质,赞颂社会上默默贡献、不慕虚荣的人。
12、让我跑到燕山去哭
1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辛晓明
14、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5、“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16、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17、像那些石头和草木
18、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19、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四、托物言志的诗句六年级下册
1、历史因此令人怀疑。循着不同的情感,历史原来并不确定。 ——史铁生
2、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4、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自己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
5、迁移诵读,读出意境
6、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7、郑板桥有一首绝句,也是托物言志的典范。
8、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9、科场的失利却让他看到了考场的黑暗和吏制的腐败,对唐末王朝的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考试不第后,却豪情倍增,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10、统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1、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
12、咏燕(唐·张九龄)
13、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14、体会诗句含义,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15、苦雨凄风不改颜。
16、画菊(宋·郑思肖)
17、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8、烈火焚烧若等闲。
19、痴儿怨秋薄意,怎知那、销红欣喜。
20、所以诗人自然迫切的希望得到同行的欣赏与赞许,“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说法上似乎小气了点——知音不赏,便要离去,到秋风中高卧。思来想去,总觉得格调实在不高。“苦吟”是作诗的一种方式,后世俗人不便评价,但倘若能一气呵成,即便有瑕疵,也是酣畅淋漓,痛快之至。过分注重雕琢,似乎总不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让人觉得亲切。
五、托物言志的诗句 古诗
1、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020秋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5、赏析: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不禁自伤老大,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诗人运用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诚之心。
6、任尔东西南北风。
7、在摹写事物时,大家无需面面俱到,但必须选准角度,紧扣其能够“言志”的方面去工笔描绘,唯有如此方能准确寄托个人志向。此外,我们在描写时可以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妙用对比等方法,使“物”形神兼备,从而顺理成章完成由“描写”到“言志”的过渡。如上文所举的《卜算子•咏梅》一例。巧寄所“言”之“志”。
8、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9、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0、再想象画面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进行二次指导。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画面,千锤万凿那是怎样宏大场景怎样漫长的时间啊,别急,让声音多飞一会儿,让画面看得更完整一点儿,读!再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浑不怕声音一定铿锵有力,一定豪气干云,读!
11、诗写得很妙,说是咏菊,却不见一个“菊”字,而且一反自陶渊明起菊花作为孤高绝俗的隐士象征之常态,表达出其全新的境界。
12、最全初中语文思维导图,22张图涵盖所有知识点!
13、2020秋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高清版)
14、是托物言志诗。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15、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例如:郑板桥的《竹石》,借竹子的笔直顽强来言自己为人正直,不与世随波逐流。
16、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表现手法,我们以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例,陆游笔下的梅是这样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词人藉由“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的组合描写出了梅花的不幸遭遇,并以此作为下片“言志”的基础,表现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然不屈精神,同时流露出失意英雄孤高兀傲之志。
17、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也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表明作者勇于牺牲立志要纯洁清白做人的志向。
1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9、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