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外桃花三两枝
1、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今译)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一江春水,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赏析)惠崇是北宋能诗善画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见你。东坡此诗题在他的《春江晓景》画上,非但状其形,而且传其神。桃花在竹外,写出了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苏轼另外《和秦太虚梅花》一诗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见是他的得意之笔。春江水暖,鸭子先知,写鸭子对水温的感觉,完全是由画面上鸭子的嬉水神态联想出来。虽然清人毛奇龄讥之为:“鹅也先知,怎只说鸭?”许多人并为此争论不休(见《渔洋诗话》),但这一名句不得不为人们所称道。(原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4、②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
5、”的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6、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
7、整治河豚,须先用洁净江水漂洗,再割其眼,夹出腹中鱼子,自背脊下刀剖开,洗净血迹,其肥厚处,一见血丝,则用银簪细细挑剔净尽,一丝马虎不得。然后剥皮,鱼皮入沸水中汆,一滚即捞起,以镊子箝去芒刺,随即切剁成方块,连同肉与骨,一起用猪油爆炒,再下“河豚酱”入锅烹煮。古训讲究在揭锅盖时,必得先张伞,否则热汽上冲,有烟尘落入锅中,食之者必死。以今日之科学鉴之,当属无稽之谈。
8、当年苏东坡吃过白子以后回味良久,好长时间才从唇齿间迸出五个字“确值一死耳。”词人老苏也以美食家著称于世,他的评价当是所言不虚也。
9、第一处,根据上文“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方面则采用物化再生生保技术,包括再生式二氧化碳去除、尿液收集与处理等”可知此处应填写的内容与资源再生利用有关,而下文“大幅减少氧气和水资源的上行补给量”可知是采用物化再生生保技术的效果。所以此处可填“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再生成氧气和水)”。
10、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分子式C11H17O8N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所含一种生物碱,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之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毒素纯品在医药方面用途广泛具有极高商业价值。
11、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原文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2、最为吃货们热捧的还是老苏“拼死吃河豚”的轶事,宋人孙奕撰《示儿编》对此写得颇为生动。苏东坡住在常州(宋代之常州,为今江苏省常熟、武进、阳湖、靖江一带)时爱吃河豚,尤其是河豚鱼逆流而上产卵之时最为肥美。当地一位士大夫家里的厨师烹制河豚有独家秘技,口味独特远近闻名,邀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到家中品尝兼品评河豚鱼。既蒙这位妇孺皆知的名士首肯,士大夫的家人无不兴奋不已。
13、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4、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5、中国民间历来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说的是每年春末夏初之际的河豚最为美味,但河豚内脏有毒,若烹调不得法,未能驱除毒素,则食之恐夺人命。
16、河豚被誉为“扬子江中第一鲜”、“水族三奇味”及“江东四美”,与大闸蟹齐名,号称“二月河豚十月蟹”。自古以来赞誉备至“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鲜无味”。
17、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8、古代江都即扬州一带,春天最高档的筵席即河豚席,总是用红烧河豚作为最后一道压台大菜上席,因为一旦品尝了河豚,味盖群馐,百味不珍,其他菜肴均感淡而无味。不过,我虽然吃过河豚,味道确实鲜美别具一格。但似乎并未觉得有人们传言或文字记载的那么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19、第②空,根据横线前的“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片的动作”和横线后的“不是随便一个人,上去都能干的”可知,此处应填“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之类的内容。
20、①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除睡意
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给背诗的小朋友点赞?
2、(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破折号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作用。
3、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注释内容,与文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
4、“竹外桃花三两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5、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6、阅读文段,厘清上下语句逻辑关系。文段首句提及“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意味着整个文段将围绕“空间站”话题展开。而由上文“作为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可知,本处的主语应是“空间站”;由下文“这个极具中国韵味的名字”可知,本处的宾语应是空间站的名字“天宫”。综上,可先排除选项BD,这两者主语“天宫”,上下衔接不畅;而细分析选项A,其主语是“名字”,而不是“中国空间站”,与前文内容不对应,可排除。故选C。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见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竹林外边,开放着两三枝桃花;鸭儿最先知道一江春水已经变暖,在那里欢畅地戏游。原作二首是苏轼为画家惠崇所绘《春江晚景》而写的题画诗。画有两幅,第一幅大概是《鸭戏图》,所以诗人有这样的诗句。惠崇的画早已不存,而苏轼的这两首题画诗却千古流传,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这两句,清新浅淡,情趣盎然,尤为人们所赏识,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后世常引用以表述春天到来,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一句还常被借用,表达某种生活体验和生活哲理,说明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
8、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9、在旅游地的宾馆餐厅,晚餐就是“河豚料理”,所有的菜品都是用河豚烹制的。从第一道凉盘到主菜,以及最后的清汤……其中的河豚皮、河豚肉和白子,并称为“河豚三美”。
10、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扩展资料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11、这首诗是题画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年)。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12、谢谢打赏!请多多指教!
13、“竹外桃花三两枝”,稀疏翠竹掩映三两桃花,“蒌蒿满地芦芽短”,翠绿蒌蒿间以嫩黄芦芽,是诗中的画境;“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又为淡远、清新的画面注入自然、活泼、细腻的诗意诗意。诗画相辅,动静和谐,诗中江南早春江景栩栩如生,令人欣喜、舒畅。
14、③使用叠词“闪闪烁烁”“飒飒”,突出了描写意象的特征。
15、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
16、①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若明若暗的风灯比作闪烁的星斗,生动形象。
17、译文: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9、这时,女人和孩子便双手麻利地将一堆堆红薯片摊开。很快,漫山遍岭便呈现出一片灰蒙蒙的银白,与渐渐来临的夜幕融在一起。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灯影里的沙土岭在飒飒的秋风里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
20、|标签:高考语文资讯每日一题
三、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诗
1、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2、语言文字应用(20分)
3、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4、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天津人尤其爱吃河豚。清人崔旭《津门百咏》形容天津风物习俗云:“清明上冢到津门,野苣堆盘酒满樽;值得东坡甘一死,大家拚命吃河豚。”清人杨光辅纂《淞南乐府》则将上海人之嗜食河豚描绘得入木三分:“淞南好,命险一杯羹,生愿西施乳下死,死凭和尚腹中生,生死眩奇情。”将“拚死吃河豚”的精神,。
5、(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6、(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8、1590年,丰臣秀吉征伐高丽,大军云集下关,兵士食河豚,因整治不得法,死者甚众,几乎溃不成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远征南洋之日军,食河豚中毒,400余人丧生,战力大打折扣。
9、B.“天宫”是中国空间站的名字
10、难忘20世纪70年代秋天的傍晚,在橘色的夕阳下,人们吆喝着将一车车的红薯推上沙土岭,萧条寂寞的山岭一下子热闹起来。男人左手扶着装有锋利切刀的擦薯板,躬身用腹部顶住使其稳固,右手握着红薯飞快地上下移动。随着“呱嗒呱嗒”富有韵律的节奏,红薯片顺着锃亮的刀刃一片一片地落下来,一会儿便是一座白花花的小山。
1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的是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的景色。诗文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1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3、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14、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15、古代的诗人,有时会给朋友的画作题诗
16、苏轼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声名卓著的文学家之留下了那么多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诗词。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苏东坡先生也是颇具盛名的美食家养生家。享受美食、大快朵颐,是老苏生活中最美好、最惬意的组成部分之一。老苏爱吃懂吃会吃,对很多美食都有独到的品味和心得,至今众人交口称赞的佳肴、著名的“东坡肉”就是其手创。若以“笑傲食林”誉之老苏,谅非溢美之辞。
17、《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单独意思:竹外桃花三两枝意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惠崇春江晚景》的第一二句。
20、答:惠崇是北宋的一位僧人,也是苏轼的朋友。惠崇擅长诗、画,画风潇洒、格调很高,在当时很受推崇,诗题中所说的“春江晚景“,就是惠崇描绘江南早春江边小景的画作。这首诗呢,是苏东坡为惠崇这幅画写的题画诗,所以叫《惠崇春江晚景》。惠崇那幅画作早已散佚,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从苏轼的诗中,我们仍然能想象出画中江边春景的自然、清新、生机勃勃。
四、竹外桃花三两枝的下一句是什么
1、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是竹外桃花三两枝全诗: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注释)惠崇:宋初僧人,擅长诗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2、加酱红烧则大盛于明朝,时至今日仍为主流做法。据说乃常熟“牙行”经纪人李子宁发明创制,其味之佳一时无两,食者无不赞誉有加。李氏红烧河豚,妙在制酱。其法:“前一年取上好黄豆数斗,凡发黑、酱色、紫荤、微有黑点者,皆拣去不用;豆已纯黄,犹须逐粒细拣;然后煮烂,用淮麦面拌作‘酱黄’,加洁白细盐,覆纱罩在烈日中晒熟,收入磁瓮覆磁盖,用油火封口藏到翌年,名为‘河豚酱’。”
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4、第四道菜是“白子”,即河豚的肝脏(一说是精囊),因为白皙嫩滑、味臻极致,古人叹为观止“此物只应天上有”,实在找不出形容词予以赞美,遂称之为“西施乳”。
5、据《格物论》,河豚虽然“秀色可餐”但有剧毒。中国有句俗话“拼死吃河豚”,吃鱼吃到不要命的份上,可见河豚有多鲜美,真是挡不住的诱惑。其实,只要处理好了,河豚的皮、肉以及肝脏都可以成为人们盘中的美味佳肴。敢于吃河豚的人不单单有勇气,也是对美食情有独钟,食之有道,食之有味,食之有趣,更可以于饕餮之余食出一种文化、一种情趣、一种冒险的紧张、刺激和快感。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7、2021年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作为一个长期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实验室,()。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苏轼的一句诗,描写的是初春的季节。原句出自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0、(作者)苏轼(朝代)宋
11、名句名篇默写(6分)
12、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此时的芦芽也刚刚破土而出,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13、苏轼被贬至惠州食牡蛎而觉味美,致函其弟苏辙说:“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其味。”意欲独据此味以为禁脔不容他人染指了。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亦是此时的名句。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云:“似闻江瑶听玉柱,更喜河豚烹腹腴。”并注:“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瑶柱(即新鲜干贝)、河豚鱼近之耳。”
14、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15、结合本题来看,画线句子中“风灯闪闪烁烁,若明若暗,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山岭上的黑斗”使用了比喻手法,把若明若暗的风灯比喻成闪烁的黑斗。“显得不再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土岭人格化,展现了夜幕下秋风中的沙土岭给人的感觉。使用“闪闪烁烁”“飒飒”等叠词,突出了风灯闪烁、若明若暗的特征。考生需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艺术手法的作用。
16、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17、据说,有一次老苏眼睛赤痛,别人嘱咐他体内上火不要再吃肉,他立刻为“口舌”代言,撰《子瞻患赤眼》而大鸣不平:我眼睛红肿疼痛,有人告诉我说不能吃肉。我倒是想听从。可我的嘴巴表示抗议说:我是你的嘴,他是你的眼,为何待他厚待我薄?因他有疾而不让我吃肉,不行!(“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余欲听之,而口不可,曰:我与子为口,彼与子为眼,彼何厚,我何薄?以彼患而废我食,不可。”)将一个吃货无肉不欢的饕餮本性描绘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18、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9、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20、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五、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哲理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待到苏轼再被贬往儋州(即海南岛),当地生活条件远不如人间天堂的苏杭,甚至也不如岭南之地惠州,“至难得肉(指羊、猪、鸡)食”,只好经土人“荐以熏鼠烧蝙蝠”后而尝其味。所谓“熏鼠”,即烧烤果子狸(玉面狸),在近日之岭南地区,仍贵为上佳野味。
3、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扩展资料译文:
4、喜好美食并不等于老苏在生活上不节俭。《东坡志林.记三养》:“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物质生活如此,足可谓之俭朴矣。
5、这“也值一死”的千古一叹与民间“拼死吃河豚”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小说家高阳称:“由一‘也’字推敲,可知‘拼死吃河豚’为当时通行俗谚。”另有笔记谓:苏轼所说乃“据其味,真是消得一死”。即得尝如此美味死也值得。字句略有出入,本意却无不同。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
7、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8、红烧河豚必须熟透。试验之法是用一根纸稔蘸汁,如能点燃便是熟透;否则未熟。即要烧到水分蒸发殆尽,剩下油脂一点即燃,才算火候到家,方可据案大嚼大快朵颐。
9、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竹桃花三两枝”是北宋诗人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原文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下一句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中的诗句。
10、第一道前菜凉盘是用河豚皮做的,提出了毛刺的河豚鱼皮呈灰白色,点缀着暗灰色的纹路,咀嚼在唇齿之间的鱼皮韧性十足,蘸着酸咸味的调料,配上白萝卜泥,既清爽可口也可以消毒杀菌。
1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13、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这句诗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全文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拓展资料《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全诗为: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1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5、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16、易错字:“芰”“裳”“畔”“倾”。
17、(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的能力。
18、大啖荔枝的同时还念念不忘江瑶柱与河豚鱼,这种“吃一看二眼观三”的本能和本领,非大老饕万万不能达此最高境界,足令我辈吃货艳羡不已。
19、晋人左思《三都赋》的《吴都赋》便有“王鲔鯸鲐”之句,其注云:“鯸鲐鱼状,如蝌蚪,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黄纹,性有毒。”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鱼臣)鱼肝与子俱毒。”唐人陈藏器《本草拾遗》谓:河豚之毒“入口烂舌,入腹烂肠,无药可解。”宋人沈括《梦溪笔谈》曰:“吴人嗜河豚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宋代《太平广记》亦云:“鯸鲐鱼文斑如虎,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
20、这首诗,语言浅显,带孩子诵读,几乎没有需要解释之处。我们可以借这首诗,和孩子谈论一下苏轼多方面的成就、他率真旷达的个性以及他写《猪肉颂》教人如何炖出美味猪肉的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