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用个很短的话说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然后孟子说,“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天下不想着帮助苗成长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认为去帮助苗成长没有什么用处,而放弃不干的人,就相当于是种地不锄草的人。“助之长者,揠苗者也”,违背规律像宋人一样去帮助成长,那就是拔苗助长的人。“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这种拔苗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它。
2、生:也可以是配义以道。
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指的是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其出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孟子认为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4、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②之气。”
5、师:疏水,疏通,疏浚,这是大禹治水的方法,他父亲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6、在历史上,浩然之气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英勇不屈、舍生取义,涵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在今天,浩然之气依然是我们不畏苦难、不受诱惑、顶天立地、刚正不阿,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于文博)
7、孟子说:“这很难说透,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损害它,那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这种气,要配上最佳行为方式和正常的道路,如果不是,就会泄气。它是集聚最佳行为方式在心中所生起的,不是凭偶然的最佳行为方式所能获取的。行为中有不满足于心的,就会泄气。
8、(公孙丑问说):“请问先生在哪方面擅长?”
9、生:气者何也?天地之正义也,道义之基础也,浩然之气,起于己身而自强。
10、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11、“诐辞(31)知其所蔽淫辞(33)知其所陷邪辞(35)知其所离遁辞(37)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12、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能够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能够做到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气概非凡,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13、出自:《孟子》,孟子认为浩然正气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14、句话的意思是,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孟子认为浩然正气这种气,极端浩大有力量,所以就应该用坦荡的胸怀去培养它滋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原文: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这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哲学概念。它对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5、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者,……也,表判断)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者,……也,表判断)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定语后置。应为“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之)人”)行有不慊于心。(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行有于心不慊”)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结构后置。应为“舜于畎亩之中发”)
16、公孙丑:老师,“在汉苏武节”指的是啥?
17、"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18、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惊动;使……坚韧。
19、人类若是无法感受到存在于周遭的人或物之间的连结性,就无法健康的活下去,抑郁孤独直至自残。反之,即便是最无精打采的人,一旦体验到与其他人的共鸣,就会充满活力。故而,我们经验里的“元气不足”的状态,正是指得周遭世界的连结状况不佳,而“活力十足”,则是与周遭世界连结良好。
20、生:因为这句话说得就是住在天下最宽广的房屋,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这就是浩然之气,从各个方面都是天下最大的。
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谁说的话
1、师:课堂之初的问题,题目为什么是浩然之气?我们已经循序渐进地解读。直养无害,配义以道,这是养气的方法,在第二章中对应的是哪一句?
2、(10)严:畏惧,害怕。朱熹《集注》:“畏惮也。”
3、师:这都是大家理解的“至大”,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至刚”。
4、师:还有一句:土地平旷——
5、生: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只有充满了危机意识,才可以在天地间生存,才可以和天地共存。
6、师:请大家思考,孟子的这篇文章为何是“浩气”,为何不是“正气”、“坦荡之气”或者“志气”呢?又或者其他的气?我们可以从“浩”字入手,分析何为“浩然之气”。
7、生:我认为的浩然之气就是杨绛先生所说,也是引用一位英国作家的话语,我与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以我的性格与他相反,所以我认为,他能做到这个方面,就是我心中认为的浩然之气。
8、师:孟子在论辩中善于运用排比句式,早在2300年前,他以此来增强论辩的语势。如今,我们再写作中也要学会运用这样的句式。什么是至大,什么至刚,什么是塞于天地之间,这可以摸到呢?这样语句读起来都很抽象,大到底有多大?刚到底有多刚?塞于天地,这都是怎样的概念?请同学们从第二章和第三章中找到与“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对应的语句。
9、在孟子看来,养浩然之气不是神秘莫测的学问,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的切身实践。只要自尊自强、以道义作为人生的准则,自然能够涵养出浩然之气,自然能够刚毅果敢、威武不屈。
10、强势的自我,阻碍气的沟通,当自我的主观色调比较淡泊时,气的沟通才会增强,这是为什么宗教修行的人在逐步打开自我的同时,会出现很多异于常人感受的原因。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显然他的经验体验出“浩然之气”需要养,在孟子的时代,养“浩然之气”的途径是仁义道德的优越感累积会加厚与社会的连结性,现代社会的“浩然之气”的培养,除了经济实力支撑起与社会良好的连结性,也可以通过放下自我(宗教修炼是一种途径)去实现与社会更好的连结。
11、本书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
12、(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3、投稿邮箱:11085841@qq.com
14、敢问夫子恶乎(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15、生:我的浩然之气就是有一颗恒心,坚持不懈,坚持奋斗自己的梦想,坚守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目标。
16、(11)孟施舍:生平不详。下文他自称“舍”,故赵岐注:“孟,姓。舍,名。施,发音也。施舍自言其名,则但曰舍。”也有学者认为孟施为姓,舍为名。另有学者认为孟为姓,施舍为名,而古人名有二字者,有时只称其一字,故施舍也可自称舍(见翟灏《四书考异》)。
17、师:讲的非常好,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也正是大丈夫应该具有的品格。
18、孟子说:“偏颇的言辞,知道它片面的地方;浮夸的言辞,知道它失实的地方;邪僻的言辞,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躲闪的言辞,知道它理屈词穷的地方。这四种言辞从心中产生出来,就会危害政治;在政治中表现出来,就会危害具体事务。今后再有圣人出现,必定会赞成我的言论。”
19、丈夫之(冠)也: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礼。
20、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
三、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意思
1、师:堵水是揠苗,疏水就是育苗,关系理顺了,育苗实际就是养气,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也就是养心,养心也就是养仁与义。
2、出自—春秋战国孟子《孟子》。
3、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4、师:向善的门,通向阳光。同学们,下课!
5、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
6、“浩然之气不依行而立,不恃立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这就如同孟子的思想,一直浸润着现代人的灵魂。刘老师带领学生,用现代人的视角审视浩然之气,走向美好和希望。
7、(16)缩:朱熹《集注》:“缩,直也。《檀弓》曰:‘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又曰:‘棺束缩二衡三。’”“缩缝”即竖直之缝,可与“衡(横)缝”对应。捆绑棺木的绳索“缩二衡三”,亦即两竖三横。杨伯峻说:“《檀弓》以‘缩’‘衡’对言,为‘横直’之‘直’;此则为‘曲直’之‘直’,义得相通。”(见《孟子译注》,第69页)
8、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9、师:开阔,敞亮。那么“俨然”呢?
10、孟子说:“志专一时能鼓动气,气专一时也能扰动志。那些跌倒和奔跑的人,都是由于气,反过来扰动了他们的心。”
11、孟子认为,天地间自有一股正气,需要人们以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品行去涵养它。在今天,一个人心中有正气,就不会被邪气钻了空子;整个社会弘扬正气,歪风邪气就难以滋生。
12、浩然之气,中国战国时孟子的用语。指人们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孟子·公孙丑上》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气和道德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缺乏道德意识,或者因做了于心有愧的事而损害了道德意识,立刻会感到气馁。培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也就是加强道德意识的过程。这种气是通过长期道德实践的积累从内心自然产生的,不是凭偶然几次合乎道德的行为勉强袭取的。只要培养得法,这种气就会变得伟大而刚强,并且四处扩散,上下流行,充塞于天地之间。这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孟子强调道德作用的思想以及他的学说中具有的神秘主义因素。
13、师:同学们把老师所说的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又进一步升华拓展。
14、生:“至刚至大,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15、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
16、生:我一些补充,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是人;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是理;走天下最宽广的道路,是义。
17、孟子总结过人生三种最大的快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在这三种快乐中,天伦之乐和教育优秀人才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制约,孟子最为看重的实际上是第二种快乐,即: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终身坚持正义达到的愉悦和满足。孟子行天下道义、养浩然正气的思想对后人影响至深,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英雄豪杰辈出,他们直道而行、问心无愧,以一身正气立于天地之间。
18、生:我认为的浩然之气是在繁华的城市中,可以抵得住一切不必要的诱惑,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确定的梦想并为之努力。
19、师:既然“浩”与水有关,我们再去看看古代典籍中关于“水”的描述。请同学们齐读。
20、生:浩然之气好比海洋,这为至大。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ppt
1、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能讲给我听听吗?”
2、刘洪涛,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经棚一中,克什克腾旗高中语文驻校教研员,全国名师董一菲“诗意语文”工作室成员。从教至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生本课堂,探索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型课堂,不忘初心,追寻诗意。
3、(35)邪辞:邪僻的言辞。
4、师:大家一起仔细阅读文本,在第二章、第三章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式?我们一起来齐读。
5、我是和孟子抬杠的人——告子
6、公孙丑说:“如果这样,先生就超过孟贲很多了。”
7、师:这位同学的发言整段都是运用排比句式。
8、(1)加:使居其位,担任。赵岐注:“加,犹居也。”
9、公孙丑说:我大胆地问一下先生,您有什么擅长?这一问,还是针对“不动心”来的。在不动心这个方面,您讲了告子,您讲了您对告子的态度,也就是讲了他的不动心,那么您在不动心这个方面有什么长处呢?
10、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11、(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2、生:气者何也?大河百浪淘沙,高河滴石穿,润于天地而万物生。
13、生(齐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孟子说:很难说清楚。这种气,至为宏大至为刚强,用正直来培养它而不加伤害,它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这种气,与义和道相互配合;没有义与道,它就缺乏力量。它是正义累积在心中而产生的,并非偶然的正义行为能够获取。如果行为有愧于心,它就会缺乏力量。”
15、——王志民《七篇解读》(公孙丑篇)
16、 坚持经常,顺其自然。
17、孟子说:“这不难,告子先于我做到了不动心。”
18、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
19、师:“至大”对应的语句是什么呢?
2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课堂实录(视频)
五、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下一句
1、师:我们始终围绕“浩”,“浩”在说文解字中为“浇也”,浇是一个动词,有灌溉之意,浩气似乎可以理解为灌溉气,灌溉和第一章中的哪个字意思相似呢?
2、师:同学们以这两句句式为基础仿写,来说明“浩然之气”的特性,请大家现场来创作。
3、一键直达官方微店购买本书
4、生:我认为的浩然之气很简单,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些事情可大可小,就比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我们可以挺身而出。在生活中,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有一个很好的将来,不辜负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这就是我认为的浩然之气。
5、当然,脉诊得到的身体气虚与“浩然之气”还是有些差异,但与世界的连结状况却完全一致的(气虚则身体动力不足,与外界的连结状况不可能优良)。
6、曰:“是不难,告子(4)先我不动心。”
7、师:克什克腾旗如今依旧冬意浓浓,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莅临,给我们这片土地带来暖暖的春意,同学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的到来。
8、师:为什么会是这句呢?
9、(31)诐(bì)辞:偏颇的言辞。诐,偏颇,不正。
10、(28)揠(yà):拔起。
11、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12、师:什么是至大?什么是至刚?什么是塞于天地之间?这都是可看,可摸的。
13、虽然对于“气”这个概念依然说不清道不明,但能有效指导临床,我们只能继续这么用。
14、人类若是无法感受到存在于周遭的人或物之间的连结性,就无法健康的活下去,抑郁孤独直至自残。反之,即便是最无精打采的人,一旦体验到与其他人的共鸣,就会充满活力。故而,我们经验里的“元气不足”的状态,正是指得周遭世界的连结状况不佳,而“活力十足”,则是与周遭世界连结良好。适才看诊,脉诊得气虚,患者自嘲说,归根结底一个字,qiong,没钱气虚,有钱气盛!虽是开玩笑,但正好说明了与世界连结的状态「孟子的经验是只要仁义道德足备,就会有浩然之气,而现实经验却指向只要钱多,就有浩然之气的感受,不同时代的时代性」。当然,脉诊得到的身体气虚与“浩然之气”还是有些差异,但与世界的连结状况却完全一致的(气虚则身体动力不足,与外界的连结状况不可能优良)。
15、如今信息社会信息的狂轰乱炸,让本来更应该能更少阻力与他人连结的孩子都早早的包裹起来孩子本应该更真实,更能感受到肉眼看不到的感受。
16、生:气者何也?气之大也,气之刚也,善以养气,气塞于天气之间。
17、师:我们在学习精简文字中,也是在汲取前人的思想。我们重申,如何养气呢?直养无害,集义修身,配义以道,勿正勿忘,勿助长也。刚才有位同学提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我们之前说的水的特性,强调益处,而这里也提到了水还能覆舟,凡事都是具有相对性。请大家一起回顾,大禹治水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18、原文: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公孙丑问道:“请问,先生擅长哪一方面?”孟子说:“我善于知悉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
20、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