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
1、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我非常喜欢,也希望和小朋友们一起交流我的阅读体会。今天,我分享一段我自己读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大家交流,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2、如下图:白话释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原上草或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3、如此,考官大人们无不惊叹,赞不绝口。此习作也就这么流传了出来,一直流传到今天,流传到了我们的课本里。
4、(聊爸第66期789号)
5、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6、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赋得是什么意思?赋得:用古诗或成语作诗。诗名前通常有“赋得”字。这是古人作诗或文人聚会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著,这首诗表达了朋友的离别之情,通过描写古代平面上的野草,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野草颂,然后又可以看作是一首生命颂,前四句重点讲述了野草生命的历时美,后四句以同步美为主,整首诗构图严谨,语言自然流畅,对仗保持得很好,山水诗和谐,二人意境完美;这首诗是一首以“古原草送别”为主题的诗。
7、(lílíyuánshàngcǎo,yīsuìyīkūróng。)
8、(A.野草生长在原野上B.农夫在照顾野草C.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0、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11、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12、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13、草/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4、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的应试答卷习作。
15、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16、把古诗唱给你听|《咏鹅》
17、(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8、把古诗唱给你听|《出塞》
19、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这首诗主要叙述的是什么?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
1、把古诗唱给你听|《一字歌》
2、是白居易未满16岁时在考场上所作,当时有要求题目前面两个字需用“赋得”二字。诗的前四句侧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3、春chūn风fēnɡ吹chuī又yòu生shēnɡ。
4、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5、把古诗唱给你听|《黄鹤楼》
6、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7、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8、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9、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10、《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11、把古诗唱给你听|《寻胡隐君》
12、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13、把古诗唱给你听|《春晓》
14、白话文: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15、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16、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17、(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8、接着我又考虑到,这样可能涉及的范围会很小,所以,我又决定尽微薄之力,从今天开始每周讲古诗,古文,圣贤之作等,看看是否真的会有助于更多的孩子学习。我首选教育部新课标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开讲!
19、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20、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草木茂盛的样子。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带拼音
1、白居易的这首诗——送别部分(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是借助词句而来。
2、好了,今天聊爸的国学私塾,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就讲到这里了,下周继续。
3、来源:江西教育网综合整理
4、《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5、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6、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7、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8、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书贴(1)(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当时考官大臣们看到白居易的这卷子,那是非常的吃惊呀!他们的惊讶,不仅仅是这首诗的内容和文辞有多么的美,而是看到了白居易这位考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丰富到了令人无不感叹的地步。
11、这便有了古原了,“远芳”还是指草,是从远处望去的。但是这个视野很平旷,写漫天遍地的草往远处蔓延的情形。往往到了春天,到了“春风吹又生”之后,这些草把古道都占满了,也就是大路小路旁都长满了这种芳草。这个景象放开去十分平旷。“侵古道”,这古道并非说这条马路是一历史文物,不是盖了、修了许多年的路,而是古来的道路,于是就把草和历史联系起来了。“远芳”它占满了古老的道路,也可以说“一岁一枯荣”一句在这里有个回想,即自古如此,芳草萋萋,所以春天时今天的道路边到处是这种翠绿的草,于是便提到了“晴翠”。
12、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13、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14、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
15、这首古诗,区区几句,完全彰显了白居易的所读经典(自然借用《楚辞》名句)之多,时文也不少的——他还借助了,当时唐朝流传最胜诗人的名句——可谓是浩渺博学。
16、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17、实际上是“一岁一荣枯”
1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四、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表达了什么之情
1、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大家好,我叫杨启航,今年9岁,是长治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四班学生,喜欢读书、打乒乓球还喜欢打鼓。
5、《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全诗如下:
6、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唐以后成为科举试士诗的一体。
7、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8、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9、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10、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11、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12、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13、诵读专家:雅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14、专心陪着孩子一起健康成长,为孩子独立搭建一个专属的知识框架,这还真的只能“私”到底了。我很希望能招到我特别喜爱的孩子和学生,我将把我一生的私人浅薄之学完全传递给他,供他未来参考所用。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16、今天要讲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中的一首
17、四年级:忘了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所见》五年级下册:《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渔歌子》《石灰吟》《墨梅》好了。
18、《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传诵千古。
19、最近很多朋友都在期望我能开一个私塾班,我想了想,决定近期开始,准备招募学生,不过,我只能算是开私塾,也就是做一对一的与孩子面授,而无法办一个私塾班。
20、我很想告诉孩子们一个真相——这首古诗,其实不是白居易送别朋友的写作,虽然内容很感人,很形象,很丰满,还有深深的离别惆怅之情。但不是,就不是!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的意思小草的精神
1、野yé火huǒ烧shāo不bù尽jìn,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春风吹又生”,诗人送别友人是在春季。(大地回春,芳草萋萋)
6、虽说诗句也许浅显,但是它蕴含着我们对天地世界的感受和认识,所以这是一种顽强生命力的象征。这句子顿挫有力,“野火烧不尽”这种漫天的野草,看似它很卑贱,看似无甚价值,致使我们经常不在意它,但是它却那么有生机。这是只有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味,再加上高妙的诗才,才能总结出这种句子。
7、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8、你是要找这首诗吗?《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9、《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题《草》。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这种作法起源于“应制诗”,后来广泛用于科举“试帖诗”。此诗为作者准备科举考试而拟题的习作,所以也加了“赋得”二字。“又送”两句诗意,本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0、把古诗唱给你听|《清明》
11、可是,白居易却用四季更替及青草一年生的自然现象,从秋跳到了春——一岁一枯荣。始终将春天的繁茂景色,放在落笔处——远芳侵古道,青翠接荒城——就这么生机勃勃地将“古原草”描述得生机盎然,欣欣向荣,不可摧毁。
12、“晴翠”,绿得很阳光,绿得很媚人,绿得很青春,这便是“翠”。另外,“晴翠”,是指在阳光照耀下。后面“接荒城”,“荒城”不是荒凉的意思,春天怎么会有荒凉的东西呢?而是讲这个城市也是自古而来的,与“古道”相互对应。古原上草带着一个“古”字好了,指荒古以来的人民居落,“晴翠”接着它,实际上仍与先前一样,就把一种现实中不断生长、不断生死变化的草和一种亘古如兹的历史联系了起来。所以这两句虽然不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么警策,看了以后灼人眼目,但是它很有意味。
1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14、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15、白话文: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16、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披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17、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18、把古诗唱给你听|《江南》
19、(yěhuǒshāobújìn,chūnfēngchuīyòushēng。)
20、作者:唐白居易扩展资料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