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汉赋名篇【100句文案】

一、汉赋

1、用这个成语形容汉赋之美,也许有人不同意,但如果仔细想想,汉赋还真是有这个特点。

2、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3、第一期:中唐时期发生的古文运动,对我们今天看待散文有何影响?

4、《九歌》是《楚辞》的篇名,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赋四杰

6、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7、《子虚赋》、《上林赋》在汉赋发展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汉赋自司马相如始以歌颂王朝声威和气魄为其主要内容,后世赋家相沿不改,遂形成一个“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往往流为粉饰太平。它们也奠定了一种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后世赋家大都按照这一体制进行创作,但愈来愈失去了创造性。总之,《子虚赋》、《上林赋》在许多方面都度越前人而成为千古绝调,是汉赋的典范之作。

8、前代诸侯间的争斗与不快,正是子虚在出使中显得极为敏感的原因。在《子虚赋》中,大国诸侯恃强凌弱,妄自尊大的强国心理,对使臣的使命意识构成威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古代使臣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不辱君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形式,特别是大国之间,既要完成出使任务,还要在应对间,宣扬国之长或优势,显示其国力,扬威诸侯。这是贯穿于子虚滔滔宏论中的潜台词,也是构成《子虚赋》中第一个波澜的主色调。

9、蔡邕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

10、《七发》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发》,腴辞云搆,夸丽风骇”(同上)。但它并不像后来的大赋那样堆叠奇僻词汇,读起来较为平易,而且不乏精彩片段。例如:

11、枚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12、在战国大力写赋的还有宋玉。宋玉也是楚国人,传为屈原的弟子。司马迁在《史记·屈贾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这里,司马迁是把辞、赋区别来说的,辞即楚辞,属于诗的范围,而赋虽出于楚辞,但它韵散间出,更接近于散文。《汉书·艺文志》把辞和赋通称为赋,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13、文学体裁不同 汉赋是汉代的赋,赋产生于战国,是一种散文;汉乐府是民间诗歌。

14、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15、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国,战国末期辞赋家,平生酷爱辞赋,既懂音乐亦善于写文章,曾事楚顷襄王,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辞赋家,与同时代的唐勒、景差齐名。

16、汉赋,无疑是古典文学中一种影响深远的体裁。

17、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18、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19、赋作为文体名称,它渊源于荀子的《赋》;作为哲学思想与文学体制,它直接受到黄老思想、屈宋楚辞和战国恣肆之风的极大影响。由于汉帝国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汉赋的新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汉代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

20、有位俊秀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二、汉赋名篇

1、费振刚,生于1935年,辽宁辽阳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79年6月任讲师,1985年9月任副教授,1992年8月任教授。1977年至1988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1994年至2000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2、汉初赋作多近乎屈原的骚体,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3、第四期:难道你考研复习,专业课只看一个版本文学史?!!

4、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5、第九期:墨子:文学史里考我的“三表法”,你会吗?

6、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追封为西鄂伯。

7、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8、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原为吴王刘濞郎中。枚乘因在七国之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后拜在梁孝王帐下,汉景帝下召升枚乘为弘农都尉。

9、孔子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乌有的言论中不曾涉及前代文献记载,然而,在作者运用的文学语言中已经浸透了前代思想滋养。他们二人之间的言论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臣意识,表现出对国家之美的两种不同理解。他们的言论中也表现出两个文学人物间的差异:子虚是一个徒逞一时之快的思想浅薄的人。乌有先生则是诸侯对立时期的贤士的形象。两个形象的差异和他们言论的交锋构成了《子虚赋》中文脉的波澜。

10、同时,作品内容的展开和人物对话中的冲突,更深刻地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间的思想冲突,通过子虚、乌有二人的对话,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命意识。

11、乘骐骥以驰骋兮不是汉赋,而是楚辞。这句来自屈原的《离骚》。『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击设置“好评”,谢谢您的支持。』

12、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13、但总的说来,这种描写夸张失实,而减弱了艺术感染人的力量,特别是由于它的写法十分呆板而缺少变化,如描写一个地方,总是其山怎样,其石怎样,其东、其南,其北,其西有什么,其上,其下有什么,又加上作者精通文字学,喜欢用奇词僻字,因此单看某一个片段,似乎词采绚丽,但从整体来看,却象一件百衲衣,五光十色,斑驳陆离,失去了和谐的自然之美。汉赋在司马相如手中建立了固定的形体,《子虚上林赋》成为后世赋家写作的典范。

14、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赋作为一种文体,产生于汉代后期,其形成直接受到了楚辞的影响,在汉朝大为盛行,故称汉赋。汉赋兼具韵文与散文的特点,善用华美的韵语铺陈叙事,即“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汉赋的代表人物有汉初的贾谊、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王莽时期的扬雄等;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等。

15、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16、第三阶段(小赋)代表人物及作品

17、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8、第十二期:假使没有屈原,还会有楚辞吗?

19、《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炙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于是分别描述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件事的乐趣,一步步诱导太子改变生活方式;最后要向太子引见“方术之士”,“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20、《归田赋》是东汉辞赋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表达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脱精神。

三、汉赋的特点

1、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2、☞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知识梳理框架

3、谢谢邀请,汉赋四大家分别是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和张衡。司马相如大家都知道一些吧,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比较熟悉的《长门赋》等重多作品,班固的《汉书》)杨雄不太了解,张衡大家都知道,浑天仪,地动仪,举世闻名。

4、《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5、汉赋的内容特点有三类:歌颂帝王功德(司马相如《子虚赋》、扬雄《长杨赋》);描述宫廷生活(司马相如《上林赋》);劝诫之旨(枚乘《七发》)。希望能帮到你。

6、班固对汉赋的完全肯定和赞扬,是由于他的政治立场所决定的,但他为我们简要地描述了汉赋繁盛时期的情况,同时也使我们认清了汉赋的社会作用和本质,它同《诗经》的雅颂一样,是一种宫廷文学,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润色鸿业”服务的。

7、王曰:“夫风,安生始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抵花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憯惏栗,清凉增欷。清清冷冷,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8、可惜那美人啊不在东墙邻近。

9、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10、唐代以诗而著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晋朝以书法而见长,书圣王羲之汉(东汉西汉)以汉赋闻名,司马相如客人有话先开口,唐诗晋字两汉赋,主人细细来听听,八六得四今期中。此句的另一说法:唐诗晋字汉文章春雨夏云秋月夜;唐诗晋字汉文章。孔仁孟义周礼乐;唐诗晋字汉文章。庭有余香,谢草郑兰燕桂树;家无别况,唐诗晋字汉文章。

11、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12、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13、一提到汉朝的文学成就,大家肯定会说出“汉赋”。不过人们对于这种文学体裁,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汉赋在内容上以歌功颂德为主,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14、是汉代大赋的奠基者和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文选》所载《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著名的代表作。

15、自高祖至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文体基本上沿袭战国文学的余绪,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生,出现了像《七发》那样为汉赋体制奠定基础的作品。汉初政论文受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大多气势磅礴,感情激切。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他们的辞赋和政论文都有较高的成就。

16、试论述“赋”这种文体在汉代的发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7、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

18、如果觉得铺张扬厉这个词不好,可以换一种说法。汉赋之美,美在粉饰夸张。

19、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

20、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四、汉赋四大家是谁

1、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2、《七发》是运用了心理学的方法,通过为一个沉溺于安逸享乐的深宫生活的太子,讲述广博有力的大千世界生动事实,最终成功医治了太子物质生活过分充实,而心灵上空虚衰弱的严重疾病。

3、赋这种文学体裁讲究韵律,同时具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在汉代,赋成为文人的创作重点,留下众多传世佳作。

4、吴客见太子有高兴的神色,就进一步说:“黑夜出猎,火光烛天,兵车像迅疾的雷声一样滚动。旌旗高举,旗上装饰的鸟羽、牛尾整齐而纷繁。车马往来奔驰竞逐,人人向往得到野味而奋勇争先。猎兽的围栏和焚烧过的野地又宽又广,远远地望去才可看到它有边缘。那毛色纯躯体完整的猎获物,把它进献到诸侯面前。”太子说:“说得好!我愿意再听你说。”

5、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费振刚先生于2021年3月22日凌晨去世,享年86岁。

6、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7、《刺世疾邪赋》是汉代文学家赵壹的代表赋作。此赋是一篇讽刺不合理的世事,憎恨社会上邪恶势力的作品。

8、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

9、但也正是这些大赋,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表现了较多的局限性。西晋的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批评说:“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他所谓“今之赋”就是指汉代兴起的大赋。

10、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11、所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甚大。唐张怀瓘《书断》评蔡邕飞白书“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早佚。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赋

13、从元帝到东汉和帝,是两汉文学的中兴期。辞赋创作掀起第二次高潮,相继涌现出扬雄、班固等著名的辞赋作家。班固的《汉书》在此期间问世,成为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品。由于经学的日益深人人心,文坛的模拟风气日趋严重,王充的《论衡》却以其“疾虚妄”的批判精神,和当时陈陈相因的不良倾向形成

14、汉朝原有太乐官署掌管雅乐,至汉武帝时,又设乐府官署以管理俗乐,乐府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间的讴谣进行加工配乐,后人把乐府搜集并配乐的诗歌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多属民歌,语言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实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5、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16、赋是诗和散文结合的形式,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汉赋就是汉代的赋,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

17、《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新体赋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屈宋等作家的楚辞富于楚国的地方特色,是一种形式自由、句法散文化,以批判现实、抒发个人愤懑感情为主的诗歌体裁。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新体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所以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新体赋的散文化以及经常使用排比整齐的句法,都与这一根本特色有关。

18、汉赋的内容应该分为5类:

19、自此以后,刻意模仿,形成风气,以至象西汉末年的扬雄、东汉初年的班固等人,他们在思想,才力诸方面都堪称大家,但他们的赋,都没有越过《子虚上林赋》的藩篱,全然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正是由于这一点,扬雄晚年觉悟到早年热心写赋不过是“童子雕虫篆刻”的小技,而终止了赋的写作。扬雄晚年这一看法与班固对赋的完全肯定一样,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汉斌的性质。联系到汉武帝时另一赋家枚皋“自悔类倡”的感叹,更可以使我们明白在封建社会,文学进入宫廷,作家成为御用时的地位的可悲,以及封建统治者热心文艺的真实用意。

20、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五、汉赋四大家作品

1、代表人物: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班固、张衡;代表作品分别是《上林》,《长杨》,《两都赋》,《二京赋》。

2、文章原载于《文史知识》1981年第2期

3、文学修辞不同 汉赋主要特点是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铺陈写物;而汉乐府采用平实的叙事写法,并没有过分的夸张。

4、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杨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5、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6、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赋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是汉代文学最有特色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形式上,“铺采摘文”,着重铺叙和描写,以铺张的手法描摹所赋事物景况;在内容上则侧重“体物写志”。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鸿篇巨制,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班固等;小赋则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代表作家有张衡、赵壹、蔡邕、祢衡等。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7、西汉后期至东汉中叶 依旧以散体大赋为主。

8、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9、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10、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11、比如汉赋中的名篇《甘泉赋》,“据軨轩而周流兮,忽軮轧而亡垠。翠玉树之青葱兮,璧马犀之瞵”。这么华丽的语句,难道不是粉饰夸张吗?

12、山外(水里)秋菊(冬梅)春花(秋实)汉赋(宋词)书山(学海)戴月(披星)绿水(青山)斗转(星移)冷月(烈日)

13、感受了洛神赋中如谪仙般的女子,让我们再看看汉武帝笔下那个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吧。

14、吴客说:“那么我将给太子进荐博学而有理论的人中最有资望智略的,就像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一类的人物。让他们议论天下精深微妙的道理,明辨万事万物的是非曲直,再请孔子、老子这类人物为之审察评说,请孟子这类人物为之筹划算计,这样一万个问题也错不了一个。这是天下最切要最精妙的学说啊,太子难道想听听这些吗?”

15、清代文学家刘熙载总结过汉赋的特点,他说,“赋取乎丽,而丽非奇不显,是故赋不厌奇。”汉赋就应该夸张一些,不夸张就显示不出这种文学体裁特有的美感了。

16、一代才子宋玉,后世对他褒贬不但无可否认,他的文学功底令人赞叹。

17、《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春秋时期,外交场合常赋诗言志,战国时期该传统被残酷而频繁的战争所取代,产生了不入乐的诗,人们将它与入乐之诗相区别,称为“赋”。《诗经》中使用的动词“赋”,此时变成了名词的代表文体的赋。可见,它跟诗歌有着天然的渊源。实际上,赋的来源除了诗,还有楚辞和先秦时期的文。它们抒情说理,比物连类,夸饰铺排、惊采绝艳的表现特色,主客辩难的体系,都是后来汉赋模式化的表现特征。

18、《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除了它文字典雅,取材翔实,更由于它改变了辞赋专一阿谀颂德的陋习,开一代新风。

19、汉代有很多君臣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于文学时,总是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从而创造出汉代一种新的文体,这就是汉赋。赋是一种文体的名称,与“辞”性质相通,可统称为“辞赋”。赋的起源最远可追溯到《诗经》。赋从《诗经》中汲取了极为丰富的营养,它采用了《诗经》的四言句式,继承了《诗经》押韵和对偶的语言形式,发展了《诗经》中铺陈直叙的表现手法。《楚辞》是战国时期流行的诗体,对汉赋的形成影响巨大,汉赋从楚辞中的《离骚》借鉴了很多东西,包括较长的篇幅、华美的辞藻,问答的结构,描写的句式、感情的抒发等。

20、第七期:400字看懂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

上一篇上一篇:陈佳洱北京大学磁控管公司【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