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写的黄鹤楼古诗
1、这首诗备受后世称道,是李白的代表作。“烟花三月下扬州”更被学者称为“千古丽句”。
2、崔颢可以说是凭借此诗一战成名。
3、这些诗文分别被刻写在当时黄鹤楼的门柱、大厅和墙壁上。不过,后来这些古老的墨宝都在黄鹤楼被毁时一起被毁,但这些诗歌却被人们记录在古籍中,一直流传。
4、写一首让你知道什么叫诗歌的诗给你看看,再与你一起寻找诗中烂漫的春晖。
5、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在看哦
6、译文: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译文: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飘向扬州。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江夏送友人》
8、由于这首诗句中饱含了李白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崔颢和李白在为黄鹤楼作诗的过程中,两人“打”了个平手,于是,这两首诗都成为了我国唐诗中的著名诗篇。
9、“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是一片青绿,好一派生机勃勃的画面!很多人来黄鹤楼,大概是被这一句吸引而来。只是可惜,现在的黄鹤楼,既没有阳光下的汉阳树,也没有芳草萋萋的鹦鹉洲,这些已经只能存在于崔颢的这首诗里了。
10、读完这首诗,我仿佛看到李白坐在黄鹤楼中,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听着耳边的《梅花落》,布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疲惫与沧桑。
11、世事难料,我竟一下就成为贬官,远谪长沙;西望长安,云雾迷茫,何处才是我的家乡?
12、关于黄鹤楼,李白曾写下两首名作,一首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此诗入选小学课本,小学生都会背。而另一首即是《黄鹤楼闻笛》,却少有人知。
13、在唐代,除了崔颢和李白为黄鹤楼写过诗,还有杜牧、白居易、王维和刘禹锡等人,也为这座著名的建筑写过诗。
14、新近图画的粉壁还芳菲犹闻。
15、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16、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17、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18、整首诗想象奇特浪漫,风格奔放狂荡,酣畅淋漓,读之令人大呼痛快!虽不如崔颢《黄鹤楼》境界格调之高,但这般狂态却也令人读来痛快无比!但后世文人却质疑这首诗并非李白所作,而是唐末无名文人伪作!
19、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20、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二、唐诗黄鹤楼
1、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3、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4、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白东游归来,来到湖北安陆,此时的李白已经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据历史记载,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战乱频仍,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也有10次。所以黄鹤楼又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黄鹤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6、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相较于前四句的出其不意,后四句倒是中规中矩了不少。这四句实写诗人自己在楼中的所见所感,写他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整体看来,诗人这是先放后收。在前四句寻求创新,在后四句则是回到了正轨上。倘若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看似是被分成了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
8、李白读完崔颢的诗,顿时觉得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只好自愧不如,在崔颢的题诗旁边,随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9、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0、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11、《黄鹤楼》名扬天下,凭借此诗,崔颢应该是知名度很高的吧。然而,历史中关于此人的记载并不多,除了与李白搁笔的典故和一句“唐诗人,有文无行。终司勋员外郎……”怎么个无行?并无记载。崔颢跌宕一生,一辈子只混了个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一个不起眼的官,越发使人想探问个究竟。
12、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14、因此,我们在评判一个诗人时,应该联系整体来看,而不应只着眼于局部。
1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简析:这首诗也是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友人,诗中将友人比作振羽的黄鹤,自己是没有“琅玕实”的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不舍之情。
17、前人有“文以气为主”的说法,此诗前四句看似是随口而出,实际上是一气呵成,没有半点不顺畅的感觉。四句中连用三个“黄鹤”,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五弦,目送飞鸿”,只是急着读下去,而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但这是律诗格律上的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我们来看:首联的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此外,诗人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
18、我知道你姓丁,你家祖宗就是汉朝的辽东太守丁令威,是个神仙。
19、《江夏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诗。江夏,唐时郡名,即鄂州也,属江南西道。
20、两首诗一首写于开元盛世,烟花三月送别友人,李白的心情是相对愉悦的;而另一首写于安史之乱时,充满去国思乡之悲。诗意虽不同,两首诗却同样经典。
三、李白写黄鹤楼诗句
1、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2、点击上方“诗刊社”可以订阅哦
3、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4、骄傲如李白,在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时,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击节叹赏:这诗写得也太好了,我都写不来。
5、点击“阅读全文”即可收听课程
6、其实,在《全唐诗》就有李白唯一一首黄鹤楼诗——《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这首诗读来逸兴遄飞,豪情狂放,酣畅无比,但却如此冷门,着实令人费解。且欣赏李白的这首黄鹤楼之作:
7、隐娘每每读李白的诗,诗意简单,词句简洁,可每每读完,总是感到意犹未尽,有无限的情意在诗外。
8、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9、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11、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12、李白登上黄鹤楼,看到崔颢写的《黄鹤楼》说了一句:“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3、李白写的古诗,如下: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15、岸边船夫正在系紧小舟缆绳,挽起罗裙的浣纱女正在水边忙碌。月光皎皎远处白茫茫的芦花连成一片,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杜若香。你此次离去不要忘了我呀!
16、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17、在黄鹤楼以东132米处,有一座“搁笔亭”。亭名取自盛唐时期黄鹤楼上“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崔颢,河南开封人士,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中进士。《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那么,崔颢究竟在黄鹤楼上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居然能让说出“我本楚狂人”这样豪情壮语的“诗仙”李白搁笔?
18、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19、简析:这首诗是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送别时所写,诗中没有描写黄鹤楼的景色,也没有朋友之间离别的伤感,只有诗人对友人目的地的向往和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20、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四、李白写过黄鹤楼的诗
1、试题答案: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意思对即可)
2、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3、李白在黄鹤楼上所作的一首诗是:《送孟浩然之广陵》
4、这首诗当真了不得。岳阳楼有《岳阳楼记》给它作宣传,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自然也有,那就是崔颢的《黄鹤楼》。
5、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6、本有一腔“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的豪情诗意,但却被“崔颢题诗”生生止住,以至于“眼前有景道不得”!更是叹服崔颢之诗既在其前又在其上。而这首《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捶碎黄鹤楼》便应是此事之后所作,从这首诗题目可知是一位“丁十八”的人作诗讥笑李白,李白醉后答诗。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楼》唐·崔颢
8、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
9、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10、把酒酹(lèi)滔滔,
11、你竟然在我面前写诗调笑我!坏我酒兴,哈哈,关公面前耍的什么刀?
1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13、《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望黄鹤楼》李白。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列仙人,于此学飞术。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14、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15、读来情韵幽深,余味无穷,表现了诗人对祢衡的怀念。
16、李白,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旅行家,他走过许多名胜古迹,并留下他的杰作。
17、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18、眼前的景就像是你过腻了的生活,你已经懒得去翻它了。但是新的地方不一样啊,它就像是人生中未知的部分,是你想寻觅的新生活,即便这个新的生活可能也是差强人意的,但你还是不停的去寻找。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江洲两岸的树树桃花临水盛开,将晶莹明澈的江水染得像一匹绚烂夺目的锦缎,随着江波的起伏,一浪一浪地涌向岸边。
五、李白写的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1、李白仿照《黄鹤楼》写下两首诗作,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收录进《唐诗三百首》,是李白的七律经典之作。而另外一首诗同样经典,却少有人知,这就是李白的《鹦鹉洲》。
2、万顷烟云连梦泽,一川风景借西州。
3、远方的景,新的生活
4、写完鹦鹉,李白极目远望,开始写景:
5、我虽然是凤,却无琅玕来充饥,我用什么来赠送你远游呢?
6、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
7、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8、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9、雪花点缀着翠云裘衣,正当冬季,我在黄鹤楼携酒送你。
10、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11、整州的人都笑我为狂客,
12、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13、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4、诗的第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
15、译文: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16、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7、只好徘徊顾影,泪满汉江,留恋难别。
18、1981年10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是以清朝同治年间的黄鹤楼为蓝本,但新建的楼显得更高大雄伟。因为以前的黄鹤楼只有三层,但1985年重建完成的黄鹤楼却有五层。此外,黄鹤楼内还增添了来过黄鹤楼,且留下千古诗篇的历代名人的壁画。可以说,如今的这个黄鹤楼,从里到外,都不同于最初的黄鹤楼。
19、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在黄鹤楼留下的此诗,在后来建成的黄鹤楼景区内的奇石馆内,还刻成了一块以崔颢题诗的浮雕石照壁,非常精美。
20、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