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100句文案】

一、唐诗宋词鉴赏

1、如果宝宝喜欢的话,可以让他多背背,但不能强迫他。同时你也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唐诗,经常放一些给他听。我在怀孕的时候就自己经常读唐诗,希望有用

2、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3、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

4、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5、鉴赏唐诗宋词,关键在于这4点。一是学习语言。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二是要欣赏意境。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苍茫意境,《春江花月夜》的空灵意境等等。三是要体味情怀。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四是要领悟哲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唐诗宋词博大精深,反复学习,一生受用。

6、“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仍用典(不想解释,有兴趣的诗友自查出处),言自己的一丝一毫皆是皇帝所赐,既然如此,不如请求辞官,退隐山林,作一个自在闲人罢。这是“对理想受阻的再一次纾愤,是对朝廷政治气氛的辛辣讽刺”。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现在的小说和诗已经丝毫没有了文字的美感,见不到唐诗豪放与宋词的婉约,有的只是俗气的。。。很怀念唐诗宋词的年代唐诗宋词赏析网:

9、和音乐的关系不同,唐诗最开始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后来便脱离了音乐,逐渐走向自己的成熟与繁荣。但是宋词是一种新的韵律诗歌,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和音乐是一直有关联的。

10、开头这三句,写雨过天晴,这一场风雨时间不长,很快天就又转晴了。但是感到身上“微冷”,毕竟衣服都打湿了,又被风吹到。可是“山头斜照却相迎”,太阳却又出来了,从山头上照着。“回首向来萧瑟处”,这是一场暴风雨,暴雨过后回过头来看刚才被淋雨的那个地方。“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萧瑟,跟前面的风雨声,“穿林打叶声”都是相应和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对人生啊,看得透彻,饱含人生哲理,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的微妙一瞬获得的这种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毫无差别,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在人生当中遇到一些波折,遇到一些荣辱,都很正常,受到荣耀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受到波折的时候,也不要呼天抢地。

11、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12、整个上片所写的阔远秾丽、毫无衰飒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笔下是少见的,在以悲秋伤春为常调的词中,更属罕见。而悠悠乡思离情,也从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写中暗暗透出,写来毫不着迹。这种由景及情的自然过渡手法也很高妙。

13、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14、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

15、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16、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一作:留人醉)

17、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宋代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唐代的诗人多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著名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18、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9、唐诗鉴赏第04讲盛唐诗

20、唐诗鉴赏第11讲中唐诗

二、唐诗宋词鉴赏心得体会

1、开头说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诗词君读到这样的落花诗时有多惊喜、感动!好了,来看这首《水调歌头》:

2、一是学习语言。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

3、赏析: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4、唐诗鉴赏第18讲晚唐诗(下)

5、提高国民人均阅读量提升国民基本之素养

6、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7、“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话是全诗的关键。“蓑”是蓑衣,古代的人的雨具,用一种蓑衣草做的,有一定的防雨作用。这句更多讲的是对待人生风雨的豁达态度,任凭自然界的风吹雨打,淡然处之。

8、“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这是对自己半生事业的总结:我这一生游遍江河湖海,除了吟赏风月,留下些诗词文章,便一事无成了。这与辛弃疾后来写的“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很明显,这是在发牢骚,愤恨、不甘、无奈,等复杂心绪自在其中。

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钱塘湖春行

10、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一作:更短亭)

11、头上貂蝉贵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赏析: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14、自此以后,花(特别是落花)仍以其纤弱的形象,活跃在各类诗词中。直到辛弃疾“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的出现,我们才知道,落花原也可以这么飒爽!

15、(作者)李白(朝代)唐

1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7、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18、柔柔弱弱的水仙花,与“出门一笑大江横”的粗豪连在一起,给人以“离奇孤矫”之感,参差变幻之美。

19、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先秦诗词:为后世提供了许多文学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古朴,趣蕴深沉秦汉:以汉代诗词为主,五言诗体基本成熟,设立乐府,风格流畅自然魏晋南北朝:有玄幽清峻,也有绮靡浮艳唐五代:诗的全盛时代。题材丰富内容广博,风格多样。宋:以清丽绵婉的词为主,相较唐代更含蓄,与社会风气有关。元:以曲为主。语言贴近生活,为普通群众所喜闻乐见。诗词亦巧丽。明清:采前朝众家所长,风格成熟,但少有新意。

三、唐诗宋词鉴赏论文

1、这首词还有一点很特殊,那就是它的用韵。它用了一种抱韵,就是通篇押某一个韵的同时,中间又换韵,换韵夹在里头。“莫听穿林打叶声”的“声”,“吟啸且徐行”的“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生”,“山头斜照却相迎”的“迎”,和“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晴”,都是用《词林正韵》十一部的平声韵,押同一个韵部;中间却几次换韵,“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怕”跟“马”都是押《词林正韵》第十部的去声;“料峭春风吹酒醒”的“醒”,和“微冷”的“冷”,都是押十一部的上声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这两个qù又都是押四部的去声韵。把这些中间的小微调的换的韵,抱在这个平声韵,十一部的平声韵中间,这叫“抱韵”。

2、苏轼此时并非没有人生的愤懑,何况他这里的啸叫,不是仅仅是一般的宣泄,在这种风狂雨猛的情况下,却旁若无人,吟啸,还“徐行”,这非常反常。这看似对风雨的态度,实际上是对人生的态度。

3、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4、下片,如我们所料,辛弃疾又开始疯狂用典了。“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用三国时辛毗之事:明帝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极受明帝宠信,位高权重,大臣莫不与之交好,而辛毗却不愿同之往来,他认为,大丈夫立身,自有本末,不去攀附刘、孙,顶多做不了三公,哪能为了做三公而毁了做人的高节?辛弃疾这里大概是说,此次去朝廷做官,决不会屈节攀附,陷入门户之争。“余发种种如是”用卢蒲嫳之事:卢蒲嫳是齐国左相庆封的家臣,曾奉庆封之命,杀害了右相崔杼一族。后来,卢蒲嫳见齐景公,哭着说,我的头发又短又少(种种,头发短少,有老迈颓废之意),以后还能做出什么为祸家国之事?辛弃疾这里是说,我都已经老了,对争权夺利之事没什么兴趣,他们(“渠侬”)愿意争就让他们争好了。

5、下片的头五句,才入了题开始“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 ”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这犹如结婚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带出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落。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

6、赏析: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译文:清晨卷起结着清霜的幕帘,呵暖双手试梳新式梅花妆。都因为内心有太多离愁别恨,所以把双眉涂得像远山那么长。

9、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10、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11、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1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3、《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华诗文鉴赏典丛。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14、研究性论文只写一首诗,有点不够吧?而且这样很容易就变成抄袭了,很难有一家之言,所以后者显然更上档次。这个要求相对高些,需要你先粗读大部分的唐诗宋词,然后求同存异,找出部分供研究的细细读,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独特见解。用心+创新=出彩

15、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16、赏析: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

17、苏轼在这首词中,借对自然界的风雨对应表达他对人生风雨和政治风雨的处置心态,所以在后来那么多的政治打击中,苏轼都能淡然处之。这首词也是他的一个自我画像,他处变不惊、“吟啸且徐行”的形象,把自己在逆境中安之若素,把失意置之度外的精神和一种阔大的心胸写了出来。

18、还记得黄庭坚的那首《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吗?朋友王充道送他五十枝水仙花,他很高兴,也明白朋友的心意,因而作此咏物七律。

19、唐诗宋词鉴赏的话推荐叶嘉莹老师的书国宝级的人物哇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

2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四、唐诗宋词鉴赏论文2000字

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2、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3、《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超值白金版)》是唐诗与宋词的鉴赏全集,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遴选了历代最负盛名的诗词作品,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传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唐诗宋词的总体风貌,有助于读者朋友体会作品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

4、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而宋代则被称为词的时代。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

5、我们来看他写于这一时期的《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6、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7、唐诗鉴赏第13讲中唐诗

8、阴历的三月初大致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清明左右,被一场料峭春雨淋到,应该还是十分寒冷的,但是作者却不以为然,写下这首词。

9、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

10、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11、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12、开头用一个入声字“莫”领起,“莫听”,不要去听。“穿林打叶声”,指雨下得很大。“何妨吟啸且徐行”,这里是前一句的雨声“莫听”之后,“吟啸且徐行”,应当是啸叫着。古代人喜欢啸叫,当今也有。古人啸叫,有阮籍啸叫的例子,在山上,放声大叫。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唐诗鉴赏第12讲中唐诗

15、“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在冷落清秋的夜里,凉风吹打着庭院里的树叶,在空旷的长廊里发出凄凉的回响。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人生何处得秋霜?”词人由此陷入了深沉的思索中,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阵阵寒意袭来。

16、唐诗指的是唐朝诗人所作的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唐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与作品,对许多民族和国家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17、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二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

18、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19、唐诗鉴赏第02讲初唐诗

20、词一开始从饯别之题切入,言“我饮不须劝,正怕酒樽空”。辛弃疾作为行人,离席上被送行之人劝酒,再正常不过了,正所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嘛。可他却推辞说,你们都不要劝我喝了,我喝得正起劲,还担心不够喝呢。这一豪言壮语的背后,何尝没有几分苦闷和无奈。辛弃疾自南归后,就一直不受待见,不是被闲置一旁,就是走在被调任的路上,他的雄心抱负,完全没有机会施展。如今,借离别痛饮,他必须一浇胸次之磊块,故曰“正怕酒樽空”。

五、唐诗宋词鉴赏论文1000字

1、特点整首词突出了一个“凉”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凉风、明月与孤灯等情感意象,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完美意境。苏轼借写节候之“凉”,抒写人生之“悲凉”,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

2、赏析:诗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说,黄莺是讨人欢喜的鸟。而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却要“打起黄莺儿”呢?人们看了这句诗会茫然不知诗意所在,不能不产生疑问,不能不急于从下句寻求答案。第二句诗果然对第一句作了解释,使人们知道,原来“打起黄莺儿”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

3、赏析: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4、“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程度上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接着,“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

5、唐诗鉴赏第01讲唐诗概述

6、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这门课就叫唐诗宋词鉴赏么?如果只开一学期,那也就是浮光掠影说一说,没法全面系统的来吧。然后受众的情况呢?中学生?大学生?大学生也要分是不是中文系的吧,中文系的肯定有学古代文学,那就不妨挑一些有个性的、可以讲得深一些的,像李贺韩愈李商隐,词的话黄庭坚姜夔,以及我个人比较喜欢蒋竹山如果是非中文系只想做个了解,那就讲讲有代表性的好了,无非李白杜甫白乐天,苏轼辛弃疾易安按专题来讲比较方便吧

8、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它较少封建思想的羁縻,也比较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男女授授不亲”的封建时代,它表现出一种新的思想面貌,反映文人词里,就形成了《定风波》中这位女性的声口:“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9、我认为与它们的传播方式有关。唐诗宋词比较容易吟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字数也相对较少,容易背诵和记忆,故流传深入广泛,就比较著名。元曲是否与歌唱有关,并且字数相对较多,并且不那么押韵,记忆和背诵都比困难些,所以流传范围小,也就不那么著名了。就我个人而言,唐诗记得较多,宋词就少了很多,至于元曲,好像只记得马致远那首著名的小令,其它就记不得了。另一方面,是否也与书籍报刊的宣传有关,登载唐诗的常见,但很少有登载元曲的。

10、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11、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金瓶梅

12、但鸟语与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鸟语中,黄莺的啼声又是特别清脆动听的。人们不禁还要追问:又为什么不让莺啼呢?第三句诗说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时惊妾梦”。但人们仍不会满足于这一解释,因为黄莺啼晓,说明本该是梦醒的时候了。那么,诗中的女主角为什么这样怕惊醒她的梦呢?她做的是什么梦呢?最后一句诗的答复是:这位诗中人怕惊破的不是一般的梦,而是去辽西的梦,是惟恐梦中“不得到辽西”。

13、《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

14、默默思念故乡黯然神伤,缠人的羁旅愁思难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独倚高楼望远,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15、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汉赋属于散文,楚辞、唐诗、宋词属于诗歌楚辞有些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感觉,每句基本上7~9个字不等,大量使用虚词,最典型的比如语气词“兮”;汉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的文体,多用排比,也用韵,使用问答体唐诗的基本形式就是绝句和律诗,绝句共4句,律诗要8句,都可以分为五言和七言(即每句5个字或7个字);宋词句式不像唐诗那样整齐划而是长短错落参差。词与诗的区别在于严格按曲牌来写,句式不整齐。元曲,可分为元散曲和杂剧两种,前者属诗歌范畴,但要配乐歌唱;和宋词相比,大量使用无意义的衬字。后者属戏曲,即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16、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17、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18、《唐诗鉴赏》全集,收藏起来慢慢听!

19、唐诗鉴赏第14讲长恨歌(上)

20、唐诗鉴赏第03讲盛唐诗

上一篇上一篇:外国现代诗歌大全100首【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