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100句文案】

一、愚公移山文言文

1、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这篇文言文是要求要背诵的。《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

3、只不过,大禹疏的对象是水,而愚公疏的对象是人。

4、比照各种细节之后,一个惊人的答案浮出太平洋水面。

5、列子所处的战国前期,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人类刚刚进入铁器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聪明”在社会生活与个体生存中的价值,是远远低于“勤劳”这一品质的;况且从教育孩子这个角度看,强调由遗传决定的“聪明”,当然不如强调可以后天培养的“勤劳”更有实际的意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直至今天,我们还在倡导“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勤天下无难事”“天道酬勤”等观点。

6、这样就清楚了,一个叫愚公的人,在他将近90岁高龄的时候,竟然想要搬走自己家门口的两座大山。因为“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7、文中对比:愚公移山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变“出入之迂”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不怕困难,亲行动,他“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目光长远,能辩证地看问题,他认识到“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而智叟则与其相反,他讥笑、责备愚公的行为;他轻视愚公的力量,质问愚公,“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而忽视了子孙的绵延不绝。两相对比,愚公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更加突出,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

8、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9、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

10、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11、第三种,一分为二的看待愚公和智叟,既肯定愚公身上的这种精神,大智若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但又要批评愚公以为通过子子孙孙的努力,就真可以搬走大山的愚不可及。对智叟而言,既要看到智叟面对大山的理性思考,直面现实的态度,也要批评他在困难面前息事宁人,无所作为的消极无为。也就是说,从感情上我们赞扬愚公,从理智上我们又不得不同意智叟。从战略上我们同意愚公,但在战术上我们又不得不认可智叟。

12、愚公每天盯着双峰,心有余却力不足,毕竟司机已老。与其日日望山兴叹,不如眼不见心静,于是愚公狠狠掐灭手中的烟,做了一个决定:把山移走。

13、太行山又名王母山,王屋山也是王母旗下全真教的圣山,因此愚公每天睁开眼,王母的双峰就暴露在自己眼前,高耸,挺拔。

14、且——副词,将近。

15、勤劳PK智慧,你更赞成哪一种?

16、一个巧合是巧合,这么多巧合和对号入座,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

17、山神知道后,禀告了天帝,天帝很感动,派人将挤在愚公门口的双峰,移到了两边。

18、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19、其实愚公还有一个重大的阻力就是智叟。智叟作为一个冷眼旁观者,说风凉话,嘲笑愚公。

20、文中烘托: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对显示愚公的气魄,也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一定的作用。又如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二、愚公移山文言文注释

1、大禹就是坚持“疏”的先进代表。

2、实词有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用手指;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方:古义:方圆;今义:常指矩形;惩:古义:苦于,被...所苦;今义:惩罚;苦:古义:愁;今义:痛苦。

3、这都是我脑海里构思的,谁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只分了6个学生,都是《中国有星宝》全国海选过来的获奖者,很多孩子都是明星,有很多粉丝。最小的一年级,还有二三年级的,最大的一个孩子是五年级。文章都看不懂,换成现代文了,“智叟”两个字都不认识,“愚公”啥意思也不知道。

4、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5、智叟无言以对,因为答的工整,至少字数上是。

6、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7、古希腊神话也是如此。很多英雄不满足现状,他们离开家,寻找美女海伦,寻找金羊毛,寻找圣杯等等,总之,是一个任务促使他们离开家,又总要经历种种磨难、艰险、伤痛,最后终于成熟起来,然后,回家。我们从中可以归纳出一个结构,就是“离家——经历苦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领悟——回家”。

8、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9、且焉置土石

10、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11、5).河曲智叟劝阻,讥笑。

12、2)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13、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14、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15、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愚公要移山,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的品质也就越突出。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7、一个故事被视为经典或者神话,它一定是揭示了人类深厚的集体无意识中的某一原型,它一定是人类灵魂或者集体智慧的一个高度浓缩的“原始意象”,并在长期的发展中,最终转化为民族心理。那么,《愚公移山》这个寓言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究竟是什么呢?

18、愚公移山本质上和大禹治水完全一样,都是“疏”。

19、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20、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

三、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

2、第二段写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家里人提出运土方案,率领几人便马上开始行动。

3、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í)。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5、《愚公移山》的作者列子,先秦天下十豪之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是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承上启下承左中右的重要传承人物。

6、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7、愚公看了眼头上的蓝天,又看了眼地上的狗屎。

8、就在演的过程中,还有两大亮点。第我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愚公年轻力壮时不移山,到了90岁才想到移山呢?引发了同学们极其热烈的讨论,顺便把寓言故事明确了。

9、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0、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1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12、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13、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14、《愚公移山》中对面移山这件事,文中人物主要有三种态度:愚公妻子的“献疑”、智叟的“笑而止之”、众人的“杂然相许”。愚公妻子是“献疑”,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大行、王屋怎么办呢?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智叟是“笑而止之”,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是对寓公的轻视和嘲笑;子孙是“杂然相许”,对寓公移山献计献策,说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扩展资料愚公与智叟两个人物思想主张的矛盾冲突,借人物语言作了透彻的表达。对话生动,毕肖声口,符合个性的对白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

1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6、愚公这个顶针修辞手法很好,但推断并不成立。首先,沧海桑田,世事多变,愚公并不能保证山不加高;其次,愚公并不能保证自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再次,就算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不能保证他们都能和愚公唱“同一首歌”。最后,从结果来看,愚公也并非通过自己的力量移走了太行王屋山。这实际上从侧面说明了愚公移山的不可行。

17、而村民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

18、第二种,肯定智叟,肯定他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智叟嘲笑愚公,“以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回答说:“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9、86,400,000罐再来壹罐福利在召唤!

20、愚公究竟该不该移山,得看愚公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远古时代的中国人,有一种土地崇拜,具有根深蒂固的安土重迁思想。除非实在活不下去,他们是不可能背井离乡的。而愚公不过“惩山北之塞”而已,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搬家。在这种前提下,愚公只能采取移山的方式,尽管悲壮,但却令人尊敬。

四、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①愚公当年开了外挂,请外援移走王屋太行两座山。

3、接下来,我要颠覆你从小就知道的励志故事了

4、代表海洋文明的圣地亚哥,与代表陆地文明的愚公,成为东西方文明中各自的典型形象。他们所构成的“原型批判”,更加雄辩地说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每个生命无非是一场移山之旅。

5、何苦而不平

6、箕畚(jī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7、北山愚公,面太行、王屋两山而居,出入不便,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坚信终能将山挖平。天地为之感动,命二神分别把山背走。愚公的愿望实现。喻做事不怕困难,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

8、愚公家门口终于变成一块平地,全村人都欢快地跳上了广场舞。

9、愚公说移就移,一年一个来回。智叟看不下去了,要制止愚公。

10、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1、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不知际畔之所齐限。

12、是的,这个人就是三过家门而不进进出出的治水大师大禹。

13、周厉王奢侈荒淫,导致国库空虚,于是他强行征税,引得民怨沸腾。不久后,民间开始流传一首比《斑马,斑马》还有名的民谣《硕鼠,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14、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15、愚公移山PK老人与海,更喜欢哪一个?

16、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17、文言文愚公移山全文拼音

18、1).“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无比。

19、有压迫就有反抗,百姓最终忍无可忍起义,捉拿周厉王。最终,周厉王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县东北)并死于该地。

20、相对应的,愚公想要把山移掉,本质是什么?

五、愚公移山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这是一个让人充满力量的故事。

2、孀(shuāng)——孀妻,寡妇。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焉——疑问代词,哪里。

5、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6、大禹治水,不是像他父亲鲧一样去堵塞,而是挖土开渠,对洪水进行疏导。

7、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8、愚公要移的两座山,是王屋和太行,而大禹也曾在这王母的双峰上圈了两个圈,划为治水重点。《尚书.禹贡》有大禹为了治水疏通王屋山、太行山的记载:“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9、我于是就准备课,我的梦很美满,和孩子们好好上一节课,把第一粒扣子扣好。

10、为了回答这个无聊的问题,特别写下了文言文愚公移山全文拼音供大家学习参考下,文言文愚公移山全文拼音由26个英文字母构成,而文言文愚公移山全文的拼音基本用完了这26个字母!

11、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12、很显然,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在说:万事万物,宜疏不宜堵。

13、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还有一个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突然问我,老师你最大的坚持是什么呢?这让我很动情,讲了我的坚持,小朋友们说了踊跃说了自己的坚持,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愚公。老愚公,小愚公。

17、所以,《愚公移山》,实质上就是情商胜过智商的一场较量,这种“扬勤抑智”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或者说集体人格。

18、这么一个道家代表,我实在很难想象会写这么一个充满正能量弘扬中国梦的励志故事,就像你没法想象鲁迅会写一篇《我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嫁给了爱情》一样。

19、智叟:挖一年就老一岁,土土石石何年光?

20、定语后置的句子,应为“遂率荷担之子孙三夫”。“荷担”本来是“子孙”的定语,为了突出中心词“子孙”,而把它的定语“荷担”移到后面,并用语助词“者”字煞尾,把它与其它的词语隔开,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

上一篇上一篇: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