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暮江吟
1、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2、白居易(唐):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道残阳铺水中,
3、《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4、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意思说: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露似珍珠”,写出秋叶特点。九月初月亮刚出现,还是月牙儿,弯弯的,所以说像一张弓。“月似弓”,进一步点出月初的秋夜。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5、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6、《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
7、行:《从军行》《长歌行》《短歌行》
8、《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9、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10、暮江吟全诗译文: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11、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12、《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
13、②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4、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15、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扩展资料《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16、此时,由于太阳刚刚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热量还不多,凉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里“露似真珠”之时,似弓之月却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线以下了。
17、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18、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9、暮江吟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七绝)类别:(羁旅)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注释)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②瑟瑟:碧绿色。③怜:爱。④真珠:即珍珠。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2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暮江吟注释和译文
1、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评:“诗有丰韵。言残阳铺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红,日所映也。可谓工微入画。”《唐宋诗醇》评:“写景奇丽,是一幅着色秋江图。”清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丽绝韵绝,令人神往。”
2、暮江吟(原文)作者: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仿写:“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仿品:“无奈五更腊八天,含羞诗文人羞酒。”注:如果要与“弓”字押韵的话,可以把“酒”字换成“红”字,这样“弓、红”就押韵了。
3、——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路上写的,因当时朝廷斗争激烈,白居易不喜欢这种勾心斗角的氛围,主动要求外任。一离开京城,一离开朝廷,他觉得一身轻松,觉得愉悦自在,所以他笔下的风景有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
4、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5、当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美丽的夜景”。
6、《元日》《咏月》《竹石》
7、注释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8、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9、《暮江吟》白居易“杂律”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10、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1、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
12、唐代有三位大诗人都在苏州当过刺史,分别是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
1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14、kěliánjiǔyuèchūsānyè
15、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16、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17、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18、——诗人特别注意观察景物的颜色。夕阳光芒照到的江面,是红色,夕阳光芒照不到的部分,呈现出深深的碧色。(“瑟瑟”就是绿色的意思,“瑟瑟”是一种绿色的宝珠。所以有人评价这是一幅“着色秋江图”。)
19、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赏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20、⑸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三、暮江吟 白居易翻译
1、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大多数资料都认为,“月似弓”与“露似珍珠”是作者于夜间同一时刻看到的,前写天上,后写地下。
2、《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3、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4、⑦月似弓:峨眉月,其弯如弓。
5、另外,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这首诗中的时间问题。《暮江吟》写了三个不同的“时间”。通过以上分析,《暮江吟》前两句写的时间是日落前(一小段时间)或日落时;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这完全符合作者的观赏顺序,即作者先于日落前看到了“残阳铺照”,又于日落后看到了“月似弓”,再于夜间看到了“露似真珠”。
6、《暮江吟》选自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课文里,有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有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蟋蟀的住宅》,这个单元让我们了解到很多写景的文章,需要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
7、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顿感轻松惬意,于是写下此诗。
8、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9、作者的观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我们现在用白话文写景也有很多启发意义。
10、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11、——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诗人先写远处的残阳,再写眼前的露珠。
12、暮江吟古诗的意思:前两句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后两句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13、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14、意思: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15、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16、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17、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18、——从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可以看出那时正是黄昏,夕阳西下,还在江边,还没有完全沉下去。而最后一句“露似珍珠月似弓”就说明夜已经深了,因为天已经黑了,有些冷,叶子上有了露珠,一弯弦月高挂空中。说明诗人从落日黄昏一直观察到月亮高升,观察了很长时间。
19、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通珍珠)
20、来源:江西教育网综合整理
四、暮江吟
1、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2、此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作者离开朝廷后心情轻松畅快,因作此诗。
3、“暮”字的意思是: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原文:《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4、责任编辑:卢坤霞审核:罗运锋
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6、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瑟瑟:碧绿可怜:可爱
7、——诗人的观察也注意上下结合,写夜空的月亮,也写地上的露珠。
8、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
9、意思是: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10、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1、《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12、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3、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14、《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为:
15、到了唐朝后期道的权力大于刺史,称为实际的封疆大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有了道这个级别长官权力的增大,才导致唐朝覆灭。
16、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17、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18、七言绝句暮江吟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9、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五、暮江吟 白居易拼音
1、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暮江吟写的是黄昏时这段时间的景色;一二句描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写出了晚霞时的景色.注意:1《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如果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似乎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一直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
3、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可怜:可爱。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上弦月,其弯如弓。
4、名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原文暮江吟(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5、《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清晨;后两句主要写日落后(一小段时间),即黄昏;由后两句还引伸出夜里一段时间。暮江吟这首诗写的是(暮秋)季节,从(江上)到(岸边)(天空)的景色.表达诗人(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的思想感情.其中的比喻句是(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呤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6、《黄鹤楼》《长歌行》《静夜思》
7、让我们朗读这首诗,读准确,读出节奏感。
8、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景色。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
9、《暮江吟》作者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其全诗如下: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来源:http://www.slkj.org/b/5html
10、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11、——“似真珠”这个比喻写出了露珠非常圆润,闪着迷人的光泽。一个人心情好时总会想到珍珠这样的美好事物。(教师补充:“瑟瑟”原来也是指宝石,绿色的宝石)
12、小组合作探索:诗人的观察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3、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真珠:即珍珠。
14、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15、(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16、诗人白居易也连续观察了,他在江边看了很长时间,你看出来了吗?
17、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18、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19、《登鹳雀楼》《寻胡隐君》《山居秋暝》
20、⑶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