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大全
1、“……者……”为标志。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蜀鄙二僧——清朝彭端淑《白鹤堂集》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5、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6、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7、“……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8、杞人忧天(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日:宁信度,无自信也。
1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3、“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14、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瞳仁,一定什么都看不见。”
15、省介词。例如: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16、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7、王冕僧寺夜读——明代宋濂《宋学士文集》
18、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20、回年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日:“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二、文言文大全100首
1、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3、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4、②鬻(yù)——卖。③操——拿着。④攫(jué)——夺取。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⑥殊(shū)——完全。⑦徒——仅仅。耳——而译文:
5、·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6、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7、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9、·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0、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11、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12、·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3、·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14、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16、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17、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但微颔之。
18、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19、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20、省主语。例如:(成名)喜而捕之,(虫)一鸣辄跃去,(虫)行且速。
三、文言文大全短篇20字
1、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仅仅。
4、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5、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6、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9、·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10、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11、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13、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14、刻舟求剑——吕不韦及其门客秦国《吕氏春秋·察今》
15、(解读)这是李白创作的一篇骈文。全文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作者感叹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
16、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图。
1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18、省宾语。①省动词宾语。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②省介词宾语。例如: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
19、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20、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文言文大全
1、(解读)《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出自左丘明的《左传》。这是篇短文,记录了周天子赏赐给齐桓公祭肉的场面。本文写齐桓公只有一段话、一套程式化动作,却把一个雄才大略、老谋深算的形象刻画得形神毕肖。
2、神仙杳难准,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喜见鬓发白。
3、·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4、·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5、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6、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7、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
8、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9、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10、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
11、(注释)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12、·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13、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4、杖藜竹树间,宛宛旧行迹。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
15、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16、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8、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来,明天你的嘴取不出来,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19、·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20、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五、文言文大全短篇20字及翻译
1、一词多义知:(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2)明白(诲女知之乎)(3)通“智”,智慧(是知也)而:(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之:(1)代词(2)助词(3)语气词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③谓为信然:确实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故:①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②桓侯故使人问之故:特意③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④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杨振暮夜却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
10、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11、奏议、书论、铭诔、诗赋
12、叶公好龙——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13、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4、欲速不达——先秦·孔子《论语·子路》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6、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17、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以:通“已”。
1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9、译文: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20、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