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郦道元的三峡在哪里【100句文案】

一、郦道元的三峡

1、(19)肃:肃杀,凄寒。

2、揣摩:“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写出山之高;“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

3、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

4、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有山才有"所以从山写起.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而且作者是为江水作注,所以重点写水.是为江水作注,所以重点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5、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也说《三峡》的作者是北魏时代的郦道元,但是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6、略无阙处(略,古义:完全,全部。今义:省略。)

7、宜昌城附近航道(摘自杨宝珊《最新川江图说集成》上二)

8、袁山松明确指出,多少年来,口传和书面记载,出自一些亲临的人士:从来没有提及这里的山水的美好(“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相反倒是,“悉以临惧相戒”,全都是以可怕相告诫。如果是逼真的,那也是可怕的。而这个袁山松先生恰恰相反:

9、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10、(17)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

11、“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

12、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

13、释词:(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风)(不)(认为)(快)(啊)

14、《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15、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6、《三峡》一文创作背景:

17、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18、(生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从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19、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绝:消失,停止。转:通“啭”鸣叫。

20、体会古人通过赞美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表达的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郦道元的三峡在哪里

1、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生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从复述能力、倾听能力、应对能力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3、“朝发白帝”应为“朝于白帝发”(状语后置)

4、(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5、本文语言清丽、凝练、富有表现力。如文章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几个字,写秋季之景用“寒”“肃”“凄”“哀”几个字。这些字写出了水流的雪白、潭水的碧绿、河水的清明、倒影的美丽、山林的寒气、气氛的肃杀、猿鸣的哀婉。用“清荣峻茂”四字便写出四种景物各具的特色等等,语言的绚丽、优美,确实令人赞叹。

6、(生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从内容、意图、技法、语言等角度生成并解决问题)

7、(晴初)天刚放晴。

8、(怎么学)区别形似字

9、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10、滟预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预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预大如黾,瞿塘不可回;滟预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11、“至”是动词,“到”的意思,“于”是介词。全句意思是说到了夏天江水暴涨,大水溢上山陵。至于也就是到了.

1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13、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14、第二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15、长江之美,美在三峡。虽然郦道元对三峡的描写存在不真实性,但这种“逼真的幻觉”也给了读者一种新奇的阅读体验,让读者从别样的角度感受到了三峡的豪情之美、雅趣之美和悲凉之美。

16、第二段则将重点放在了三峡的水之急。首句“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直接点明了夏季这一时令,也描绘出三峡在汛期时上下航路被水阻断的情景。下一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再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峡夏水之急。同时,本句还将“在三峡行船”与“乘奔御风”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行船之快与江流的汹涌之状。这一段与前文提到的相似,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文学性依旧很高,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涛涛江水就从身侧呼啸而去。

17、期盼语文课的美丽转身——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吴忠豪)

18、《三峡》是北魏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选自郦道元的地理巨著《水经注》,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作者只用不到两百字的篇幅就描写出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景色。

19、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0、(9)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三、郦道元的三峡原文及译文

1、以—不以疾也(如,副词)

2、而写“夏水襄陵”江水暴涨。表面上和第一段没有关系,但是这种美,和前面的山之美,有内在的统一性,具体来说,也就是因果关系。因果之正因为江岸狭窄而高峻,江水才容易暴涨,涨到“襄陵”的程度;如果是平原,就是浩浩淼淼,横无崖际的景象了。因果之正因为夏天洪水猛涨,航路不通。一旦有最高当局的命令要紧急传达,也有例外,那就是顺流而下,速度就很惊人:“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和前面所写的江岸之美,是另一种范畴,但其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三峡的地形特点蕴含着双重内在的逻辑:江水暴涨,是江岸狭窄高峻的结果;航行如此超凡的迅猛,又是江流暴涨结果。

3、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以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4、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5、题主提问的隐含前提是:古文名篇《三峡》是作者郦道元的亲身见闻。

6、(自非)如果不是。

7、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同学们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郦道元他为何要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来写呢?那绝不是为了精简篇幅,而是要从对比中体现趣味,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你看夏水急猛,春水潺潺;夏水多险,春水多姿,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良多趣味。这不仅给简单的写景加注了活力,更与一般古人所认为的“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9、把外在的景观定性为悲凉的意象群落,应该说,盛弘之是很有才情的。但是,和郦道元《水经注》描写三峡的文章,相比就相去甚远了。

10、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11、(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12、“二维”的三峡被寄予了文人墨客的思想情感,变得更加生动。“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这两句就是在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放还路过三峡时所作,于他而言,“三峡”就是异地,“峨眉”便是家乡,许是头上的那轮明月,又或许是三峡两岸的猿鸣,亦或是见到故友的激动勾起了李白对家乡的思念。在三峡这一陪体的衬托下,诗人心中的思念与酸楚表现得就更为强烈。与李白诗中将三峡作陪体不同,杜甫在《咏怀古迹·蜀主窥吴幸三峡》中将三峡作为主体来借古咏怀,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恨。历史上有关三峡的诗词不胜枚举,三峡就像一个“打卡圣地”一样吸引着迁客骚人。同时,这些迁客骚人对三峡的“解释”让三峡的形象完成了从“线”到“面”的跨越,使其形象更加丰满。

13、“绿”“清”“素”等是从视觉角度描绘,“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是从听觉角度描绘,“林寒涧肃”“属引凄异”是从感觉的角度来写。

14、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15、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16、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17、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18、(3)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19、郦道元的《三峡》作者从山水两个方面来写三峡的美丽景色。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最后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20、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四、郦道元的三峡中极尽夸张,描写山势雄浑高耸

1、作者论定郦道元此文写得“逼真”,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前提:郦氏亲临其境。其实是糊涂的想象,当时南北朝分治,郦道元在北朝为官,蓦然到南朝辖治下的三峡旅游,肯定要当俘虏。把郦道元的成就,归功于亲历的观察从而产生逼真的效果,暴露了作者在观念上的两大局限,第对机械唯物论的拘守,第对审美价值的无知。

2、在成长的道路上,最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高效智慧的学习方法。(余映潮)

3、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怎么学)类型感知(浏览扫描,明确方向)

5、第一段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就形象的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6、其实,郦道元是为古代文献《水经》作注,也就是整理、校勘并做出注释,其著作就叫《水经注》。

7、有些没有注明来源,因为古代著作并没有文献注释系统,并不像今天一样,引用别人的文献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

8、飞漱:急流冲荡。漱:冲荡。

9、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地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水涨流疾,交通阻断。第三段:写春冬是三峡的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第四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0、(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12、✦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涧肃:山沟里气候清冷。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肃,肃杀,凄寒。✦啸:动物拉长声音叫。

13、原文节选: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4、2.绝沿溯阻绝(断绝)哀转久绝(消失)

15、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1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7、不怕一个人会100种功夫,只怕一个人把一个招式练100遍。(李小龙)

1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9、臣是以无请也(因为,介词)

20、特此申明:此方法为“语文枫林”独创。为了更好地诠释学法,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若需删除,请联系我们。

五、郦道元的三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一景。

2、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作者先写山。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第二段开始写水。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3、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三峡自然景观的?

5、写山:体现连绵不断,遮天避日的特点。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7、至于夏水襄(xiānɡ)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江陵:现在河北省江陵县。

9、正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全诗,注意积累精彩词句。

10、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11、阅读写作的思维和方法人人需要。(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如敏)

1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14)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官之后,仕途坎坷,未尽其才,历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迁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转河南尹,封永宁伯。执法严峻,拜关右慰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为叛臣萧宝夤部将郭子恢杀于阴盘驿,赠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1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15、(霜旦)下霜的早晨。

16、”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7、第1段先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问: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18、有小山出水中。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异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19、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0、这个袁山松很有情感的超越性,他笔下的三峡,前一段写猿鸣,可谓秀美,其情调乃是悲;后一段写江岸,宏伟森严,可谓壮美,其格调乃是雄。但二者不相连属。而我们今天从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看到的文字,是出自《荆州记》(成书约于432—439年间),《荆州记》目前原书虽失,但其描绘三峡的语句仍然存在于一些古籍中。据稍后于盛弘之三十年左右的刘孝标(462—521年)注《世说新语·黜免篇二十八》所引,盛弘之的文字是这样的:

上一篇上一篇:关于杜甫的诗句古诗【100句文案】

下一篇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