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景木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所描写的景物,有春天的江水,夜晚的月亮
3、由澳大利亚天然护肤品科学研究院甄选5个国家(中国、德国、英国、日本、印度)13种天然植物精华,经过10年潜心研发,制作而成。
4、——明末清初·毛先舒《诗辩坻》
5、而后明清诗论家们也对此大加褒奖
6、《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初唐诗人,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存诗仅2首,尤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7、这首乐府诗在唐朝和宋朝并没有被发现,很少有人关注。到了明朝,文人李攀龙无意中发现了这首佳作,便把它传扬了出去,一时间深得人文人墨客的喜爱。近代人们对此诗的评价极高。闻一多先生在《唐诗杂论》中认为,此诗一脱宫廷空洞艳体的诗风,宽容进取,为盛唐雄奇壮美诗风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8、(16)离人:此处指思妇。
9、《春江花月夜》共三十六句,属于七言格律的风格,上下联工整。都平声起韵,四句一转韵。为格律诗提供了范本。
10、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11、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1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4、天宝中,刘希夷、王昌龄、祖咏、张若虚、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虽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诞而然也。
1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16、(11)悠悠:渺茫、深远。
17、为你读诗:会唱歌的鸢尾花
18、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19、胡应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诗薮》)
20、赞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二、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名句
1、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3、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4、陆时雍: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唐诗镜》)
5、(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6、接下来,诗人把笔触从自然美景转到人间景象一一游子和思妇,一种相思,两处离愁。
7、shuíjiājīnyèpiānzhōuzǐ
8、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9、缩在被人遗忘的黄卷角落里缄默不闻
10、其实,这“生”字的运用很有讲究。“上升”的“升”,表现的是一种状态,而且它也只是一个状态,虽然它是动态的状态,但“生命”的“生”,表现的却是一种情境——有情感、有境界。“生”是孕育、是生长,是有生命,是有灵魂的。
1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2、喜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和大家一起欣赏唐诗,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佛说:“浮屠不三宿桑下者,不欲久生恩爱也。”(出自《后汉书》)三宿尚且生情,何况我们共度了一百期的美好时光啊!今天就再跟大家分享一首不属于《唐诗三百首》,却被赞誉为“孤篇横绝全唐”的长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算是返场谢幕吧。
1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紧扣春、江、花、月、夜五景结构全篇,描绘了一幅淡雅而空朦的春江月夜图,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及宇宙的叩问,从而构建了一个晶莹澄澈的审美意境。作为全诗灵魂和纽带的“月”,又寄托着包括张若虚在内的中国文人天问与孤独、孤独与超越的生命和情感意味。夜色春花,花下流水,水映月光,轻轻摇晃的小舟上,望月问天的张若虚,怀着一种孤独的超脱及超脱了的孤独,吟出了“孤篇横绝”的《春江花月夜》!
14、诗人在月光下展开了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接着又给出了答案。个体的生命如同朝露,而人类的存在像江水绵延、明月长存。
15、也给我们们留下一个大唐盛世的梦想
16、luòyuèyáoqíngmǎnjiāngshù
17、héchùxiāngsīmíngyuèlóu
18、春江花月夜 的 创作年代是初唐。
19、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20、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赏析
1、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3、徐增: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按指“江天一色”以下八句)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沈、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艳才也。(《而庵说唐诗》)
4、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5、开篇一轮明月升起,结尾一片情思摇曳,光彩焕发而又缠绵蕴藉,真是余音袅袅,让人心醉神驰。
6、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7、却将毕生心血写进一首诗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9、徐小鹏(江苏南京)青海湖 (江苏南京)安图(加拿大多伦多)格格(河北唐山)沐紫(江苏南京)可晴(广东广州)静雅(湖北武汉)琪琪 (上海)丘山郡(上海)亚当(瑞士)凯平(甘肃甘南)素手云筝(河南开封)晓晓 (江苏南京)晓艾 (上海)小歌 (广东广州)又见康桥(天津)子尘 (四川内江)紫色的云(陕西咸阳)张玉敏(吉林长春)
10、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11、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12、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13、(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4、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15、“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16、这首《春江花月夜》集离愁别恨,相思柔情于一体,又富有哲理。读过《春江花月夜》和听过这首曲子的人,都会被诗曲中所描写的美好景物打动。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17、(6)纤尘:微细的灰尘。
18、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19、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20、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四、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翻译及赏析
1、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2、张若虚的这首诗,“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春江花月夜”也变成了美好时光、黄金岁月的代名词。
3、平台治印:徐明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4、南北文化差异张若愚是初唐诗人,唐朝许多统治者都是关龙人。他们是北方文人。他们崇尚儒家的古文论和诗歌的品质,而南方文化则是绚烂的。因此,南北文化在文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5、《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那么诗题中春江则不是确指.不过我觉得应该是富春江,为钱塘江桐庐至萧山闻家堰段的别称.
6、(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7、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8、宋长白:唐人有“春江花月夜”一题,同时张若虚、张子容皆赋之。若虚凡二百五十二言,子容仅三十言,氏短各极其妙,增减一字不得,读此可悟相体裁衣之法。(《柳亭诗话》)
9、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
10、zuóyèxiántánmèngluòhuā
11、诗中有好多名句被后世诗人所引用或化用。比如,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很可能是“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的化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能是根据“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有化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12、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3、jiāngyuèniánniánwàngxiāngsì
14、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15、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16、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17、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8、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19、从浩如烟海的唐人作品中发现此作
20、《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五、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我们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美图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敬意与感谢!
2、第一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白云流荡,本来就容易引发游子的飘零之感,而所谓“浦”,是江水分岔的地方,也是离人送别的地方,在古诗中一向也是不胜离愁。南朝的大才子江淹不是说嘛:“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白云飘飘,枫叶青青,浦口流水,各奔东西,还什么都没说,一种离愁已经弥漫开来了吧?那到底是怎样的离愁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叶扁舟之上,是谁家的游子还在月光下漂泊呀?那家中的思妇,又是在哪座楼上苦苦相思呢?两句诗,一句写游子,一句写思妇,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啊!写得一唱三叹。
3、《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4、《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5、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6、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7、《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着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
8、kěliánchūnbànbùhuánjiā
9、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10、王尧衢:此篇是逐解转韵法。凡九解:前二解是起,后二解是收,起则渐渐吐题,收则渐渐结束,中五解是腹。虽其词有连有不连,而意则相生。至于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于“江”则用海、潮、波、流、汀、沙、浦、潭、潇湘、碣石等以为陪,于“月”则用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鱼、雁、海雾等以为映。于代代无穷乘月望月之人之内,摘出扁舟游子、楼上离人两种,以描情事。楼上宜“月”,扁舟在“江”,此两种人于“春江花月夜”最独关情。故知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古唐诗合解》)
11、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12、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13、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14、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15、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16、yīngzhàolírénzhuāngjìngtái
17、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8、春江花月夜,字字写得有情、有想、有故。
19、唐诗不代表唐朝时期的诗,有着发展过程。《春江花月夜》是真正意义上的唐诗的开端。只有《春江花月夜》被称为第一篇唐诗,影响唐诗的格律。那么先看下作者。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