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逼迫下改名,这种看起来奇耻大辱的事最近发生在了欧洲。
1月12日,位于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共和国为了平息与希腊长达20多年的国名之争,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希腊议会1月25日批准了希腊政府和马其顿政府就国名问题达成的协议。
但一些希腊人似乎并不买账。希腊国防部长干脆宣布辞职并退出联合政府,声称政府如果就国名问题达成协议是一种可耻的背叛。在雅典街头,6万名示威者参加了大型抗议活动,反对政府达成的更改国名协议。
那么,“马其顿”这个国名究竟在哪里触动了希腊人的神经?即便加上了“北”字,他们还有什么不满呢?
▲即便要改成“北马其顿”,希腊人也对此抗议
一、希腊与古马其顿的历史渊源
要了解两国的国名之争,还得从希腊文明说起。2000多年前,希腊地区就已经形成了文明。在击败了东部邻居—波斯后,希腊文明达到空前的繁荣,其中雅典文明被西方的历史学者称为希腊文明中最璀璨的明星。
▲古希腊被许多山脉分隔着,陆上交通不便,城邦分立,在本土和爱琴海上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城邦
但当时的古希腊是四分五裂的城邦状态,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
在当时的希腊人眼里,马其顿是一片蛮荒之地。虽然古马其顿文化也是希腊文化的一部分,但马其顿人实行的却是与城邦民主制不一样的君主专制。马其顿人一直被希腊城邦人视为野蛮人,马其顿想入群,但总是无情地被拒绝。
▲马其顿就位于希腊的北部
然而,正是这些希腊人眼里的“野蛮人”,最终让希腊各个城邦屈服。
马其顿逆袭的故事,跟独眼腓力密切相关。腓力自即位后,历经20多年的改革,马其顿王国的实力愈加强大,为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马其顿共和国在希腊城邦北边,在希波战争中,马其顿曾与波斯走得太近,被希腊人锁鄙夷
在腓力即位前,希腊的两大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为了争夺希腊地区的霸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前404年)。
伯罗奔尼撒战争让当时希腊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城邦都元气大伤。
正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马其顿正是利用这个时机实现了崛起。腓力改革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马其顿确立了对希腊众多城邦的控制。
▲战争形势图:雅典的阵营(红色),斯巴达阵营(蓝色),最上方的蓝色地区即为马其顿,波斯帝国(黄色),非希腊地区(绿色)
在当时很多希腊人的眼里,沦为“野蛮人”马其顿的附庸应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腓力遇刺后,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前356-前323年)继承了马其顿王位。在他的带领下,马其顿开启了东征之路,短短的20年内,亚历山大建立起了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马其顿的东征路线和所占地区
亚历山大的继位与东征,让希腊人从此对马其顿刮目相看。希腊人为何对马其顿的态度突然来了大转变呢?
马其顿所建立起来的大帝国向世界传播了希腊文化,让希腊文化第一次走向了东方。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希腊百科全书派人物—亚里士多德。
亚历山大在世界建立起了各种图书馆,搜集全世界的图书,其中,古希腊文化自然是首选。古希腊的哲学,正是通过亚历山大大帝走向了东方。
▲亚历山大大帝
然而,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帝国也随之迅速解体。即便帝国解体,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希腊文化,依然在波斯和中亚留下了希腊文化的烙印。
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吞并了马其顿,并把它列为一个行省。
后来随着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斯拉夫人借此机会不断地南迁,马其顿地区的北部开始了斯拉夫化的进程。
▲阿富汗出土的碑文,有希腊文字,表明希腊文化曾经到达过阿富汗地区,而这功劳多亏亚历山大大帝
二、古代和现代的“马其顿”差别在哪?
在15世纪前后,马其顿地区沦为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很多国家从中独立出来,其中就包括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
一战前,巴尔干地区爆发了两次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马其顿地区被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瓜分。
其中,划分给塞尔维亚部分叫做瓦尔达尔马其顿、归属保加利亚的部分叫皮林马其顿、归属希腊的部分叫爱琴马其顿。
二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从塞尔维亚分离出来,成为南斯拉夫联邦的加盟共和国,这就是今天马其顿共和国的前身。
简单来说,古代概念的马其顿地区,在现代分别属于三个国家,即马其顿共和国、希腊境内的爱琴马其顿区,保加利亚境内的皮林马其顿。
▲南斯拉夫时期的马其顿加盟国
瓦尔达尔马其顿时期,希腊和南斯拉夫之间可以彼此相安无事。但马其顿脱离南斯拉夫独立后,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国名的出现,对把马其顿帝国视为国家荣耀的希腊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马其顿地区被瓜分,到后来蓝色的部分成为了马其顿共和国,而归属希腊的红色部分才被认为是古代马其顿帝国的荣耀继承者
今天的马其顿共和国的主要居民是外来的斯拉夫人,他们的语言马其顿语类似于保加利亚语(斯拉夫语系)。而古马其顿语其实是希腊语的西北分支。
马其顿共和国的语言、文化的差异为希腊和马其顿的国名之争埋下了伏笔。
在希腊人看来,以斯拉夫人为主的马其顿共和国,是无权继承历史上马其顿王国的文化遗产的。
而古代马其顿王国的后裔,大部分居住在希腊境内的爱琴马其顿地区,且古马其顿语也是希腊语的西北分支。因此,希腊人认为自己才是马其顿文化的合法继承者。
▲画虚线为马其顿地区,除了希腊(黄色)部分的马其顿地区之外,剩下的马其顿地区基本已被斯拉夫化
希腊人认为自己才是马其顿帝国荣耀的继承者,这并非空穴来风。希腊人认为马其顿共和国在挑战希腊人的“底线”,共和国的国旗初期用“维伊纳的太阳”(即十六道光芒的太阳)图案,正是当年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所使用的。
更让希腊不可忍受的是,共和国居然在首都树立了一座形似亚历山大大帝的骑马雕像,把马其顿国家队的主场以亚历山大大帝父亲—腓力二世的名字命名,这更加激怒了希腊人,他们表示马其顿此举是窃取希腊的历史。
▲马其顿独立时期的国旗
▲希腊国内的马其顿大区区旗
除了文化遗产的争夺之外,国名争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希腊担心马其顿共和国未来的领土要求会造成国家分裂。
共和国试图证明自己才是古马其顿帝国的“合法继承者”,那么这可能会对希腊境内的爱琴马其顿区提出领土要求。
这不等于把希腊推向分裂的边缘吗?希腊极有可能丧失约三分之一的领土,这是希腊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希腊所担心的马其顿领土要求
马其顿共和国方面则认为自己虽然不是古马其顿人,但这只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名称而已,哪个民族在这个地区占主导都有资格叫做马其顿民族。
此外,马其顿共和国认为自己并没有对希腊提出过领土要求,希腊的担心不过是杞人忧天。
三、改名可否解决两国争议?
为了逼迫改名,希腊使用了各种手段。1994年2月,希腊对刚从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进行经济封锁,并禁止共和国使用希腊沿岸的各个港口,这对于深处内陆的共和国来说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在希腊经济封锁的压力下,马其顿共和国最终做出了第一次让步,将国旗改成了太阳向四周发射出八道光芒的旗帜,而不是十六道。
为了打消希腊的疑虑,随后,马其顿共和国通过修改宪法,重申对邻国领土没有任何主张,以换取希腊经济封锁的解锁。
▲在希腊压力下,1995年至今的马其顿国旗(右)
在前南斯拉夫时期,马其顿就一直是经济落后的加盟国。独立后,新生的马其顿共和国也面临着严峻的发展问题。
前南斯拉夫很多加盟共和国,如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加入欧盟后,经济都获得了较快发展,因此,马其顿也非常想加入欧盟。
但在欧盟问题上,希腊具有否决权。由于在国名问题上的争议,希腊利用自己在欧盟当中的否决权,百般阻挠马其顿的加盟。在国名问题上得罪了希腊,马其顿的入欧梦就是空谈。
除希腊之外的国际社会又如何看待国名争议呢?
目前通用的马其顿国名有两个:一是“马其顿共和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双边外交中使用此名,包括中美俄。
另一个是联合国使用的“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由于希腊文化在欧洲影响较大,且希腊为欧盟成员国之一,为了考虑到希腊的感受,绝大多数欧盟国家都使用这个名字。
为了加入欧盟,享受欧盟的红利,马其顿最终在国名问题上做出了让步,这就有了改为“北马其顿”的一幕。
马其顿以为加上“北”字这个地理方位的字,就可以表明自己与希腊的爱琴马其顿大区的领土争端上划清界限。
但这还是没有回避亚历山大文化遗产问题的争夺,一些希腊民众对此并不买账,他们希望马其顿作为国名(即便加上了“北”字),需彻底从欧洲的版图中消失,他们认为只有希腊才有资格继承古马其顿帝国的遗产,包括马其顿的名称。
1月25日,希腊议会也批准了希腊政府与马其顿政府就更改马其顿国名达成的协议,意味马其顿在解决与希腊的国名争议上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加入欧盟的必经一步。
但马其顿在经济指标、腐败、犯罪、司法等问题上都未能达到欧盟的要求。马其顿要实现“加群”,除了要解决好和群成员希腊的关系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马其顿的人均GDP仅为5000美元,与欧盟人均GDP最低的国家—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1万美元还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