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通网-是一个集常识和杂谈的分享平台

吹箫是什么意思(吹玉箫的意思)

  释义编辑 播报1、玉制的箫或箫的美称

  玉箫是我国的古代玉器的一种,在很多诗句中都有关于玉箫的词句,玉箫和笛子有着相似之处,曾经主要的原材料都是竹子,但也都可用玉来制造,但声音效果不是很佳。

  其次,玉箫是竖着吹的,玉笛是横着吹的,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2、名

  玉箫,人名。

  出处编辑 播报《晋书·吕纂载记》:“ 即序胡 安据 盗发 张骏 墓,见 骏 貌如生,得真珠簏、琉璃榼、白玉樽、赤玉箫。”

  南朝 梁陶弘景《真诰》卷三:“玉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

  宋 齐愈 《八宝妆》词:“惆怅夜久星繁,碧云望断,玉箫声在何处?”

  明·何景明《观兵》诗之二:“使过传金节,军行奏玉箫。”

  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又咏梅》词:“玉箫吹梦,金钗划影,悔不同擕。”

  传说 唐 韦皋 未仕时,寓 江夏 姜使君 门馆,与侍婢 玉箫 有情,约为夫妇。韦归省,愆期不至, 箫 绝食而卒。后 玉箫 转世,终为 韦 侍妾。

  事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后多借指姬妾。

  宋 史达祖 《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词:“身是客,愁为乡。算 玉箫 犹逢 韦郎 。”

  清 秋瑾 《翠楼怨·题王泽寰亡姬吴氏遗像》词:“但恐 玉箫 难再,愁煞 韦皋 。”

  “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这句农村老话,主要流传在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农村,带有一定的地域特点。现在这些地区多数农村,已经没有了这两种讲究,只有少数偏远的乡村,尤其是一些山区,依然还存在这种古老的习俗,而有这种讲究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已越来越少了。

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此句老话,前半句和后半句并没有多大的内在联系,分别指两种不同的地方禁忌习俗,是一种并列句式。下面分别分析前后两半句中所蕴含的地方民俗,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句农村老话。

  1、住家户里不吹箫

  箫是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为什么在农村,人们忌讳在家里吹箫呢?这得从古代箫在农村使用的环境说起。

  一、吹箫通常与丧事有关

  箫,又名洞箫,为单管竖吹乐器,古代亦有排箫,现在除了仿古演奏外,基本用不上了。

  箫开始时并不是竹子做的乐器,其来源于我国古老的骨哨,即用骨头做的哨子,后来发展为用竹管制作,并不断改进,成为古代一种使用频繁的乐器。

  据文物考古学得出的结论,箫的发明使用,距今有七千多年历史,在历史上曾经统称为笛,也就是说在古代的一段时期内,笛和箫在名称上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有竖笛和横笛之分。两汉时期,箫称为“篴”、“竖篴”或“羌笛”(古代居住于四川、甘肃等地区的羌族人民的一种竹制乐器)。魏晋时期,不管是竖吹的还是横吹的,依然被称为笛。到了唐朝以后笛和箫才有了区别,即“横吹笛子竖吹箫”,因此,箫专指竖吹之笛。

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吹箫,现在一般人认为,就是奏乐,或者出场进行表演,或者自娱自乐。但是,在古代,除了以上说的两种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说法,那就是办丧事吹箫奏挽歌和乞食。

  《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这句话的意思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是:周勃(汉初将领,汉文帝时丞相)在随汉高祖刘邦起兵前,在沛县,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靠编织蚕箔,还常常在人家办丧事的时候,去吹箫奏挽歌获得一些收入。

  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秦汉之时,民间办丧事,有专门吹箫奏挽歌的人,就像现在农村办丧事时,要请民间锣鼓乐队一样,但还是差别,古代吹箫奏挽歌主要是为唱挽歌的人伴奏。

  这种民间丧事习俗,直到现在的一些农村依然还保留了这种习俗。比如,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农村,农家办丧事仍然流行唱挽歌,只是名称有所改变。比如,湖南西部、西南部,人们称为唱“夜歌”,也称唱“葬歌”,一般为老人去世后的第一个晚上,要唱一个通宵。湖南湘中一带,则称唱“挽歌”和“葬歌”,时间有的在办丧事开始时的夜晚,有的在办丧事过程中。然而,这种“挽歌”都以清唱为主,不再用任何乐器伴奏。广西、贵州苗、侗等少数民族,则吹芦笙伴舞来演奏“挽歌”。

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通常来说,我国传统的锣鼓、吹箫(笛)、唢呐等乐器一般都融入了丧事的道场之中。现代乐队(演出队)则以现代元素加入到丧事,成为其中的一道比较灵活的程序,根据地方的不同,或者说家庭的不同,还有老人去世时的遗愿等因素,可以安排,也要可以不安排,但是传统丧事程序一般是不能少的。

  在丧事中,吹箫(笛)从农村一些专业人士的嘴里吹奏出来,如泣如诉,声音凄切、悲苦,更加烘托了丧事的悲切凄凉气氛。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有这样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笛在古人听来,为哀怨之声。不同的地方,在丧事中使用箫和笛有所不同,有的箫和笛一起使用,有的单独使用箫,没用笛,有的单独使用笛,没有箫。过去,在一些农村,通常来说,吹箫和吹笛没有区分开来,认为都是一样的。

  过去农村,锣鼓、箫(笛)、唢呐、海螺号等乐器之中,锣鼓、唢呐既可以在喜事中使用,也可以在丧事中使用,只有箫(笛)、海螺号才在丧事中使用。凡是与丧事有关的东西,通常都被列为禁忌。因此,过去的农村,箫(笛)、海螺号是不允许在住家户里吹的,要吹也只能到院子外,还要远离别人的院子,否则被别人误认为是家里办丧事,或者说,在“住家户里”吹箫(笛)和海螺号,会给住家户里招来丧事。这里的“住家户里”指住人的房屋,也就是民居内,既指自己家里,也指别人家里。

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箫(笛)在农村的普及,出现了一些人的业余爱好,再说,农村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现在人们的思想。因此,现在农村绝大多数地方已经不再忌讳,这种讲究也就大多已经消失了。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依然不允许在家时吹海螺号,其中的说法,与过去不准在家里吹箫的说法还是一样。

  现在乡村游成为了一种旅游品种的选择,当我们到一些乡村做客或旅游,一定要遵守农村一句俗谚:“出门问路,入乡问俗”,应该尊重农村地方风俗,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是在一些农村与乞讨有关

  旧时,农村乞食之人,在乞讨时,每到一家门口,会发出乞食的信号,有敲击类,比如打莲花落、敲碗碟、敲竹梆、打铜钱等,有演奏类,比如吹箫、拉二胡等。现在农村和城镇居民中,很多家里忌讳用筷子敲打碗碟,就是因为过去乞讨者乞食时,惯用的方式就是沿街沿村敲打碗碟,希望能够得到好心人的施舍。而吹箫为乞食的信号,也是一种很古老的乞讨方式。

  我国古代有一个成语“吹箫乞食”,这条成语出自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是春秋末期伍子胥乞食的故事。楚平王即位,任命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师,同时任命宠臣费无极为太子少师。太子建对伍奢非常尊重,但是,对费无极嫌恶,费无极怀恨在心,并起了陷害太子建和伍奢之心。费无极通过精心设计,先怂恿楚平王占有太子建的新娘,使自己受宠于楚平王,成功离间楚平王与太子建的关系,然后费无极在楚平王面前诬告太子建与伍奢,说他们与他国勾结,密谋发动叛乱,以此陷太子建和伍奢全家于死地。

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伍子胥知悉费无极的阴谋后,从楚国逃出。逃往吴国后,伍子胥无以为生,就在街市上靠吹箫乞讨为生。直到后来有识之士被人发现,推荐给了吴王。后来伍子胥辅佐吴王攻楚,并帮助吴国成为列国中的强国之一。伍子胥也成为春秋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这就是成语“吹箫乞食”的来历。旧时,民间深受这句成语的影响,人们容易把吹箫与乞食联系起来,吹箫也就成为乞食的代名词。

  也就是因为如此,这就好像农村人家吃饭时,家人忌讳用筷子敲碗碟一样,人们也忌讳有人在家里吹箫,认为吹箫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运气,家里子孙后代有的人会沦为讨饭的人,这当然是任何人都不愿意发生的,所以,过去一些农村人家,不论是何人,平时都不能在家里吹箫。

  另外,也有一些农村的习俗认为,在“住家户里”吹箫会招来野外的鬼魅以及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这只不过是旧时农村用于吓唬人的一种迷信说法,其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敢在“住家户里”吹箫,从而达到遵守“住家户里不吹箫”这种规矩。

  总之,不管吹箫在“住家户里”的禁忌,所讲的不管是人们对丧事的忌讳,还是人们对“乞食”的禁忌,都是过去一种唯心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就没有道理可言。如今,这种传统的说法在农村已基本消失,成为了历史,人们已经不再讲究。

农村老话“住家户里不吹箫,有猫人家不烧桃”,为啥?有道理吗?

  2、有猫人家不烧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养了猫的人家,不能在家里烧桃树,包括桃树的枝叶和桃核,为什么这么说呢?

  桃树是速生林,农村有一种谚语:“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在我国农村传统的水果树中,除了枣树挂果最早外,桃树就是最早的了,也就是说,桃树比其他果树生长成林时间要短一些。但是,桃树的寿命要比其它水果树的寿命要短,在北方因为气候干旱,桃树的寿命一般是25到35年。在南方由于气候湿润,桃树的寿命一般是12年到20年,如果长期在一个地方种桃树,其寿命缩短为10年左右,或者更短。

  桃树枯死后砍掉,一些地方风俗,如古楚之地的湖北湖南,桃树干可以做门闩,以及桃木剑、杖等,可用来辟邪的东西。这种习俗在古代就已经存在。

  比如《荆楚岁时记》中有“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

  这里说的就是古代的桃符,后来演化为民间两种不同的习俗,一是对联,二是门闩。现在人一般认为,桃符演变的最终结果,就是现在的对联,事实上,这只是桃符演变的一部分而已。在我国民间,桃符习俗的演变,还有一部分由门外的悬挂的桃符,到门内做成门闩,其中的民俗含义也就是“辟除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