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信的话,你可以打开你的手机,或者看看文章下面的图片,今年居然没有二十七,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我们的手机坏了,还是我们被隔离了?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事情吧。
事情的起因是某人无意中看见自己的日历中居然缺失了二十七号。开始还以为是手机坏了,后来才发现大家的手机都一样,然后马上就发了朋友圈,大家纷纷转发,你还不看看你的手机是不是一样。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就由我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其实网友们在日历上看见农历十一月二十六号和二十八号之间居然神奇地消失在了二十七号这一天,并不准确。而是人们错误地理解了日历上二十六和二十八之间的二九。
这里的二九表示的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二十九号这一天,而是指代“二九”这一天。“二九”这一天的意思是冬至过后的第二个九天。
数九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农历十一月被大家称作“冬月”。就像一句成语里面说的“寒冬腊月”就是春节前最寒冷的三个月。分别是寒月的十月,冬月的十一月,腊月的十二月。
我国农历的特色就有“数伏”和“数九”的传统。
“数伏”指的就是从进入伏日或伏日开始算起。三伏天代表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一共有三伏,一共三十天,是每年夏季最热而且也是最难熬的时间段。
“数九”则是在冬至后开始,每过九天就是过了一个九,代表今年的天气已经到了最寒冷的一段时期。冬至后每隔九天数一个九,一直要数带九个九。到了九九,也已经是春天来临了,马上面临万物茂盛,草长花开。
就有一首九九歌描述了数九的寒冷变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这首九九歌,或者说各位听到的是另一个版本。
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四九三十六,关住房门把炉守,五九四十五,开门寻暖处,六九五十四,杨柳树上发青绦,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
我们元朝的诗人还专门写过一首关于数九的诗歌:
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煖回初。
梅花点遍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这首诗歌也表明了,九九歌反映的冬至过后,八十一天过后,由冷转暖的过程。
那么从古代开始我们为什么要数九呢?
这可能来源于中国古典的传统中阴阳的理论,阳去的时候开始数九,九九过后万物复苏。所以九也代表了至阳的一个数。至阳之数不断的积累,当积累到九个九的时候,意味着已经到了极限,也代表着大家一直盼望的春天到了。
农历还有一个独特的发明创造,那就是二十四节气。
又一个耳熟能详的二十四节气歌,不知道各位是否还记得,下面我来告诉大家。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歌是为了人们便于记忆二十四节气而编成,分别代表着14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最独到,也是最优秀的体现。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以现在科学的眼光看来,它代表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时在现代科学非常发达的今天看到,二十四节气里面也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的魅力,真的难以想象古代人是如何发明这么实用科学的东西的。
最后,如果你觉得我写的东西对你有用的话,就给点一个大拇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