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不严,师之惰。
2、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3、性相近,习相远。
4、教之道,贵以专。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6、昔孟母,择邻处。
7、《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8、人之初,性本善。
9、融四岁,能让梨。
10、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11、孝于亲,所当执。
12、浪漫与写实笔法的区别!
13、窦燕山,有义方。
14、《黄香温席》
15、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1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7、为人子,方少时。
18、子不学,非所宜。
19、“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20、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负薪挂角》
2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人不学,不知义。
23、苟不教,性乃迁。
24、子不学,断机杼。
25、三字经中的"别善恶"的下一句是:三传者,有公羊。
26、有左氏,有谷梁。原文: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三字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辨。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这些是解释《春秋》的书。
27、香九龄,能温席。
2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9、养不教,父之过。
30、幼不学,老何为。
31、亲师友,习礼仪。
32、玉不琢,不成器。
33、《孟母三迁》
34、教五子,名俱扬。
35、弟于长,宜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