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何汝樵的诗元旦全诗内容为
2、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
3、流年怜易失。为客敢求安。
4、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5、作者简介
6、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7、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8、译文及注释
9、宋·王安石
10、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
11、轩车欲识人间感,献岁须来帝里看。
12、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13、王安石〔宋代〕
14、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15、王安石〔宋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这首诗借助元旦时节团聚的时刻却没有家人团圆的开心,描述了作者在流离失所中徘徊的惆怅。
17、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du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元日》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18、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19、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20、创作背景
21、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23、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4、扩展资料:
25、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6、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27、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
28、该诗是安石初任宰相时,百姓忙着准备过年,有感而发所作。全诗意思是: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全诗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拨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了欢快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29、刚刚升起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都将旧的桃符取下,换上了新的桃符。
30、腊尽寒犹厉,春来雪未乾。
31、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2、【宋】王安石
33、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34、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5、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3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7、元日解释
38、才酌屠苏论年齿,坐中惟笑鬓毛斑。首联写元日早晨鸡打鸣两次,夜已经过了,刁斗不再击打,滴漏中的水已干涸。颈联写乘车出游,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气象;新年已临,要到京城观赏一番。这首诗写元日感怀,善于抓住初春物候特征进行描写,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洋溢着生气。诗中颔联中“调”“舞”用得生动巧妙,诗人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暖日和东风拟人化,分别写出暖阳映照山峦阳气回转时人的感受和春风舞动树木驱走残寒的画面,从人的触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春来临时的气象和诗人的心境。
39、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
40、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41、[译文]:
4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4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4、《元日》
45、晨鸡两遍报更阑,刁斗无声晓漏干。
46、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47、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