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是王昌龄出塞二首。第一首概叹边战不断,缺少良将。
2、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画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秦时明月汉时关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8、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àngzài
9、出塞二首·其一
10、dànshǐlóngchéngfēijiāngzài,
11、但使龙城飞将在,
12、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七言绝句,共两首。
13、唐王昌龄
14、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15、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
16、但使:只要。
17、第二首描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抒写自信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
18、《出塞》 唐·王昌龄
19、一、古诗
20、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21、《出塞》,汉代《横吹曲》曲名。关塞并不都在边疆,内地某些军事重地也叫“塞”。唐代诗人写我国东北、西北和北方地区的生活、战斗,常用《出塞》、《入塞》、《塞上》、《塞下》、《前出塞》、《后出塞》等汉唐乐府民歌的名称作诗题。
22、不教胡马渡阴山。
2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24、wànlǐchángzhēngrénwèihuán。
25、[唐]王昌龄
26、译文:秦汉以来,明月还是那样照着关塞,离家万里远征,将士至今没有回还。如果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还在,就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27、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2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9、王昌龄〔唐代〕
30、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
31、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32、一、《出塞·其一》
33、《出塞·其一》【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34、qínshímíngyuèhànshíguān
35、wànlǐchánɡzhēnɡrénwèihuán。
36、qínshímínɡyuèhànshíɡuān,
37、度:越过。
38、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出塞》是乐府旧题。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39、作者:王昌龄
40、“不教胡马度阴山”中“教”的读音是jiào,意思是让。
41、《出塞》chūsāi(tángwángchānglíng唐王昌龄)
42、《chūsài》《出塞zuòzhě:wánɡchānɡlínɡ
43、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44、秦时明月汉时关,
45、dànshǐlónɡchénɡfēijiàngzài,
46、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4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8、bújiàohúmǎdùyīnshān
49、不教胡马度阴山。
50、《chūsài》zuòzhě:wánɡchānɡlínɡ《出塞》作者:王昌龄qínshímínɡyuèhànshíɡuān,wànlǐchánɡzhēnɡrénwèihuán。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dànshǐlónɡchénɡfēijiàngzài,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51、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52、但使龙城飞将在
53、wànlǐchángzhēngrénwèihuán
54、万里长征人未还。
5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6、二、译文:
57、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出塞》。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
58、教:令,使。
59、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60、翻译: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