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元旦〔孔尚任〕
2、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3、癸巳除夕偶成〔黄景仁〕
4、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5、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6、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7、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8、除夜作(高适)
9、元日(玉楼春)毛滂
10、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1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12、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13、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14、次北固山下(王湾)
15、王安石〔宋代〕
16、元旦试笔(选一)〔陈献章〕
17、整理了7首过年的诗句,如下:
18、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9、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20、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21、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22、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23、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4、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25、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26、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27、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8、新年有感〔钱来苏〕
29、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30、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3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32、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韵母相同或相近,朗诵时,产生铿锵和谐感。《元日》中,第二句最后的“苏”和第四句最后的“符”在同一个韵部,属“姑苏韵”;《江雪》中,第二句最后的“灭”和第四句最后的“雪”在同一个韵部,属“街斜韵”。
33、新年作〔刘长卿〕
34、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7、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38、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39、凤城新年词〔查慎行〕
40、玉兔将临门,祝福处处存。爆竹天天笑,喜事朝朝闻。——卢利斯《新年好》。
41、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42、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43、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4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5、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46、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47、迎春歌〔袁宏道〕
48、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
4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50、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51、春节看花市〔林伯渠〕
52、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3、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54、已酉新正〔(明)叶颙〕
55、拜年(文征明)
5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7、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58、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59、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60、迎春〔叶燮〕
61、元日(王安石)
62、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63、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4、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65、国学经典诵读:春节的古诗
66、【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67、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6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69、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70、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71、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7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3、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74、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75、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7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