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历史沿革
2、党的光辉照四方,维护地方保太平。
3、三、历史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4、人民武警爱人民,安居乐业享太平.
5、保卫祖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6、军民鱼水情谊深,双拥共建花儿红。
7、四、历史文化街区
8、军民共建一家亲,落实“双拥”花更红。
9、保家卫国守国门,一生从军终不悔。
10、献给最可爱的人。
11、国泰民安须思危,富国强兵防未然。
12、标语:
13、警(军)民共建文明会共建和谐全社会
14、关心爱护子弟兵,排忧解难献真情。
15、富裕不忘拥军,居安更思卫国。
16、党的光辉照四方维护地方保太平
17、国防责任重,祖国在心中!2.提升双拥层次,融洽军民关系!3.做好双拥工作,推进经济建设!4.国防责任重,祖国在心中!5.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
18、呼和浩特,包头,颚尔多斯,呼伦贝尔,满洲里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与中原地区建筑相比较,历史文化街区地区建筑受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同时也融合了草原、宗教元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塞上老街——大召历史文化街区、席力图召——大盛魁(圪料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呼和浩特历史文化名城内历史渊源最深厚,历史地位最突出的片区,集中体现了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主要宗教建筑,采用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同时借鉴传统中式庙宇特色,整体带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佂,是重要的建筑文物古迹。塞上老街、大召前街、圪料街等街道的空间格局、环境风貌保存完整,是重要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具特色的街巷尺度与业态形式,反映出呼和浩特市传统城市格局和生活风貌。
21、军民情深,拥政爱国。拥军拥政,鱼水情深。
22、市区东郊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2300年前的战国时期,赵武侯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建“云中”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云中郡”;北魏时期,鲜卑族在今和林格尔建都“盛乐”,为北方草原第一都城。辽代在呼和浩特东郊建置“丰州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率众在今玉泉区境内建“归化”城。1737年,清政府在归化城东北修建“绥远城”。后二城合并取名为归绥。195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自治区首府,并恢复原蒙古语名称“呼和浩特”。
23、与时俱进铸钢铁长城,开拓创新建全面小康
24、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25、爱国拥军,爱民奉献。
26、保卫祖国、抵御侵略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责任。
27、爱国拥军固我长城,双拥共建振兴中华!
28、境内历史建筑。2009年市人民政府曾公布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建筑7处,其中塞上老街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有一处建筑具有历史建筑与不可移动文物双重身份,即内蒙古赛马场,于2014年9月被批准成为自治区级文物。
29、军事训练不放松,城市建设立新功。
30、拥军优属,人人有责。
31、夯实双拥基础,军地共谋发展。军民融合,鱼水情深。
32、境内博物馆。目前建成国有博物馆9家,民办博物馆27家,行业博物馆5家。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60余项,其中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7项、自治区级42项、国家级5项。评审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市级168名,自治区级43名、国家级4名。在市属9个旗县区已建起了“非遗传习基地(所)”21个,其中基地9个,所12个。坚持“保护性开发”理念,先后推出市场前景好、具有竞争力的“民族皮艺”、“民族服饰”、“民间剪纸”等民族文化产品。
33、军队向前进,人民是靠山。
34、战士学生鱼水情,警营学校共育才。
35、呼和浩特市在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汉意为“青色的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是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等称号,被誉为“中国乳都”。
36、双拥锦旗用语:
37、梨城盛开双拥花,军民共建结硕果。
38、呼和浩特形成、演绎、发展的过程,代表着中国古代最北方依山傍水的城市发展轨迹的独特模式,对研究中国古代依山傍水城市(尤其黄河流域依山傍水城市)形成、发展的城市环境、城市形态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呼和浩特为地标点所涵盖的地域历史文化,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古代南北多元文化思想的大融合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呼和浩特依山傍水而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对研究适应当代和未来的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及城市环境、形态、模式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历史经验,具有深刻的借鉴、承启的现实意义和科学预测价值;呼和浩特历来为中原统治者防御北方的前冲之地,同时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黄河,入主中原的必经之地,所以它的城市发展和演变必将影响着朝代更迭、民族交融、时代变迁。研究它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作模式,必将为国家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大政方针的制定产生深刻影响。
39、军民共建,促进和谐。
40、保家卫国全民有责,当兵服役满院增光。
41、保护军事设施光荣,破坏军事设施可耻。
42、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43、党政军民思国防,陆海空天筑长城
44、保家卫国终不悔,驰骋疆场献青春。
45、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
46、爱国拥军固我长城,双拥共建振兴中华。
47、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48、人民卫士,祖国长城。
49、军拥民民拥军,军民共建一家亲。
50、夯实双拥基础,军地共谋发展。
51、塞上老街-大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为东至大南街,北至新生街,南至文庙前街和鄂尔多斯大街,西至通顺南街。席力图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西至大南街,南至东兴旺巷及巧尔齐家庙以南,东至小召前街,北至四眼井巷的片区。公主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北至内蒙古职业学院,西至赛罕路,南至海拉尔大街,东至呼市橡胶厂。
52、境内文化遗产。呼和浩特市的文化遗存极其丰富,在市辖区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点1534处,位于呼和浩特市区内的古建筑共有38处。其中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7处。主要的文物遗存有:距今七十万年前的古人类时期的石器制造场遗址即“大窑文化”;始筑于战国时代的赵长城;历史上见证“胡汉和亲”的王昭君墓;闻名遐迩的辽代万部华严经塔;世界上唯一的蒙文石刻天文图和著名的金刚座舍利宝塔;呼和浩特市素有“召城”之称,主要召庙有大召、席力图召,乃莫齐召、弘庆召等。众多的召庙共同组成独具魅力的召庙文化。还有清代的将军衙署,佐领衙署、绥远城墙等众多的地上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像一部部史书,记载了呼和浩特的历史发展变迁,使呼和浩特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53、历史文化街区位置及范围:塞上老街——大召历史文化街区;席力图召——大盛魁历史文化街区;公主府历史文化街区。三个街区由解放初期的不到3000人增加为现在的约7500人。
54、坚持双拥活动搞好军民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