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末的大地披着一层浓重霜露,
2、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汉·班固)
3、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唐·李白)
4、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5、洲渚遥将银汉接,楼台直与紫微连。
6、释义:穷极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都找不见。
7、白公当日浚清渠,可灌秋田十顷余。千载齐民沾地利,离离禾黍秀郊墟。
8、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趵突泉诗
9、《趵突泉》
10、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唐·王维)
11、小池宋·杨万里
1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宋·杨万里《小池》
13、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1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1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16、波涛万里堆琉璃(唐·杜甫)
17、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18、出自唐代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19、山气日夕佳;清泉石上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泉眼无声溪细流。
20、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21、释义: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22、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战国赵国·荀子)
23、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24、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25、《佳人》唐代:杜甫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译文: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26、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出自唐·王维《山中示弟》
2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愁(李白)
28、休气荣光常不散,悬知此地是神仙。
29、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30、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31、石罅流泉可濯缨,□无斧凿自天成。一清疑挽银河水,应叹沧浪浪得名。
32、《山居秋暝》王维
33、《趵突泉诗》
34、描写泉水的诗词:;戏题盘石;唐代:王维;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35、(宋)曾巩
36、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宋·汪元量)
37、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泉水;先秦:佚名;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38、《祥符寺避暑》鲍深
39、树阴照水爱晴柔。
40、盘谷清泉一派长,味甘却似饮天浆。何须沆瀣分仙掌,滴滴斟来透骨凉。
4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2、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43、水纹浮绿影摇金,倒挽银河百尺深。中有锦鱼三十六,碧波荡漾任浮流。
44、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4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46、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宋·楼钥)
47、唐·王维·山居秋暝
48、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层城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
49、释义: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50、泉水
5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52、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53、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
54、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55、释义: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56、甘泉一脉舜祠下,此地千年说杜君。不是重华常嗜酒,几卮聊借解南熏。
57、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清·查慎行)
58、天壤之间,水居其多(宋·苏轼)
59、金线泉
60、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61、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62、出自先秦佚名的《泉水》
63、白公泉
64、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65、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
66、趵突泉
67、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8、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69、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0、(元)赵孟頫
71、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明·罗贯中)
72、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唐·白居易)
73、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74、出自先秦佚名的《四月》
75、舜泉
76、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77、出自唐代李贺《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78、花枝入户犹含润,泉水侵阶乍有声。——出自唐·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79、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80、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81、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82、第十章;唐代:裴璀;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
83、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唐·白居易《长恨歌》
84、出自唐代王维的《戏题盘石》
85、三尽不消平地雪,四时长吼半空雷.
8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唐·李白)
87、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夜泉
88、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8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
90、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91、甘露泉
92、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唐·李白)
93、水万物之本源也(春秋齐国·管仲)
94、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95、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96、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出自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龙池篇》
97、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咏山泉
98、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99、《咏山泉/山中流泉》唐代: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译文: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100、绝句杜甫
101、朱公泉
102、出自宋代苏轼《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103、始看鱼跃方成海,即睹龙飞利在天。
104、濯缨泉
105、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106、《田园乐七首·其七》唐代:王维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译文: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107、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108、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尝早,润泽春茶味更真。——趵突泉
109、译文:
110、《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唐代: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译文: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111、渴马崖前水满川,江心泉迸蕊珠圆。济南七十泉流乳,趵突独称第一泉。
112、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113、倒喷三层雪,散做一盘珠.(描写济南泉水)
11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1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116、初惊银河落,半洒云天里(唐·李白)
117、《国风·邶风·泉水》先秦:佚名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译文: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118、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119、泉眼无声惜细流,
120、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121、陶公已泛五湖船,尚有芳名寄此泉。营绕柏窗风日永,济南别有一山川。
122、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唐·李白)
123、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唐·李白)
124、题玉泉溪
125、[唐]李白
126、出自唐代杜甫的《佳人》
127、《梦游天姥吟留别》:
128、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
129、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
130、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出自唐·王维《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131、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
132、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133、乾坤启圣吐龙泉,泉水年年胜一年。——出自唐·裴漼《奉和圣制龙池篇》
134、杜康泉
135、巍巍舜庙历城南,中有清泉味极甘。流出迎祥仙馆去,汪汪千顷泛波澜。
136、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137、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138、·《诗经》
139、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140、出自唐代白居易《白云泉》
141、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白居易)
142、唐代:湘驿女子
143、喷珠屑玉水澜翻,孕鲁育齐相鼎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