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这是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的代表作。
2、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3、(一)、写下现实主义古诗《丽人行》
4、“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5、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9、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
10、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11、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i色。
12、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13、当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时,杜甫冒险从长安城西金光门逃出,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谏官),故世称“杜拾遗”。
14、《春望》唐代:杜甫
15、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6、《哀江头》唐代:杜甫
17、(三)冒险逃出长安投奔肃宗,为国效力
18、安史之乱之时,写下了《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19、(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一生始终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抒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如《兵车行》、《石壕吏》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岁晏行》.
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1、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22、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23、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24、《春宿左省》唐代杜甫
2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6、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2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28、血污游魂归不得。
2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0、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3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3、杜甫〔唐代〕
34、《春望》
35、《丽人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际写下的一首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抒发忧国忧民之愤慨以及赤诚的爱国情怀。
3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7、唐杜甫
38、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39、(二)困顿之时写下策论,为国家忧心如焚
40、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41、杜甫爱国事件
42、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4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4、“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
45、明眸皓齿今何在?
46、(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战火烧遍中原,唐王朝政权一度摇摇欲坠.因此,关注国家命运便成了杜甫诗歌非常突出的内容.这在《悲陈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中都有鲜明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