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2、译文:在他乡背箱子游学没有如期归来,独自饮酒看着落花不由得低头落泪。
3、人间自有精神在,那信鬼神半句话。
4、《再别康桥》写于1928年11月6日,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5、白话译文:积极的相会以后,勉强的去开始以后的道路。同窗的朋友要保重,劳碌的生命已经太苦了。
6、《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7、殷勤图后会,勉强就前程。珍重同窗友,劳生亦太轻。——明王邦畿《留别曾自昭徐圣甫》
8、答]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9、陶渊明“不求甚解”,典出“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诸葛亮“观其大略”,典出“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三国志·诸葛亮传》)
10、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
11、下面很全面的回答了你的问题。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朱熹的“熟读精思”。
12、剡藤涵雪持入山,须忆同窗旧情素。元岑安卿《寄兹息庵乞水墨蒲桃》
1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节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得非常形象。他运用的手法是比拟(拟人、拟物)。
1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5、同窗四五人,肝胆如一身。——明何瑭《送方士六首其三》
16、他乡负笈未如归,饮散落花泪自垂。——当代程滨《拟饯别同窗》
17、仙草愿与青山伴。
18、空谷幽兰沐露香,天姿绰约气轩昂。素茎捧瓣云霞出,细叶凌风雾霭藏。高格孤标心雅洁,休污远秽品端庄。同梅竹菊皆君子,千载诗人倍颂扬。
19、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20、白话译文:同窗的有四五个人,肝胆相照的只有这一个。
21、白话译文:我们是通年同月同日生还是同窗,我们不似鸾凰一般,还要谁能称作鸾凰。
22、朱熹“熟读精思”,典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朱子读书法》张洪)
2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节诗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最后的“西天的云彩”,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25、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楚辞·屈原·国殇》
26、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林觉民
27、自由自在顺自然。
28、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宋张幼谦《一翦梅·同年同日又同窗》
29、第四节是转折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
30、“幽兰在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这首诗出自陈毅元帅之手,题为《幽兰》。此诗富含哲理,写出了幽兰高贵的品德。
31、莫需俗人挠芳心,
32、咏深谷幽兰
33、白话译文:拿着带雪的剡藤信进入山中,必须记得同窗那时候的情意。
34、第三节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35、兰香四溢漫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