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2、不长不矮,不瘦不肥;宜喜宜嗔,宜颦宜笑。
3、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论语》
5、娥眉青黛:娥眉是女性的眉毛,青黛娥眉便是把眉毛剃掉,再用青黑色的颜料来绘画眉毛,这种眉毛化妆,早在西周时已十分流行,在《诗经》和《楚辞》中,便已出现这个形容词。
6、黑发如瀑。肌肤如脂,眉若轻烟,清新淡雅,杏眸流光,水色潋滟,挺翘的鼻下是点粉色的樱唇,性感中带点小憨厚,这张容颜算不上倾城倾国,可是看上去却是舒服,甚至越看越好看。
7、皎如玉树临风前。--《饮中八仙歌》
8、分明美玉藏顽石,一似明珠坠堑渊。
9、古人眼中的美女必备特征:
10、脸际芙蓉掩映,眉间杨柳停匀,面如满月点朱樱。
11、眼似秋水花带雨。
12、李煜
13、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14、云髻雾鬟:这里所指的鬟,都是环形发髻的意思,髻则指束在头顶的发结,所谓云髻雾鬟,便是美女所梳的发髻状如云雾。据传发髻最早的由来,是创自女娲身旁的一名仙女,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便经常束起发髻。
15、乌发蝉鬓:乌发就是头发乌黑油亮,蝉鬓是指面颊两旁近耳头的头发,要薄如蝉翼。乌发一词早在《左传》中便已出现,至於蝉鬓一词,则出现在三国时代的魏国,其中一名叫莫琼树的宫女所梳的发型。
16、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17、薄施脂粉,尽有容颜。
18、樱桃口半粒丹砂,狐犀齿一行贝玉。
19、意思是: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20、女子一袭粉衣,模样端庄之中透露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妖媚之感,青丝披落,仅仅用一条粉色的发带系着,粉色的色彩衬的女子肌肤透着一股淡淡的粉色,煞是美丽,凤眸潋滟,可夺魂摄魄,荡人心神,唇若点樱,引人无限遐想。
21、声若黄莺,酥麻入骨。眼波流转,勾魂夺魄。
22、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3、出自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24、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25、女朋友特别漂亮,亭亭玉立,美丽大方温柔可爱!
26、不学妖娆,自然丰韵。
2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蜡蛴,齿如
28、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29、那小妇生得何如:面如满月,发若乌云。
30、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31、诗经卫风硕人:
32、参考资料来源:
33、眉弯新月,鬓绾新云。
34、薄罗衣新裁,燕子凌波袜,浅衬湘裙。
35、鲜眸玉腕,生成福相端严;裙布钗荆,任是村妆希罕。
36、珊珊可爱--美丽可爱
37、直是王墙再世,宛如西子重生。
38、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
39、扩展资料:
40、瓠犀。臻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
41、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42、兮。
43、一袭白衣,容貌俊美。星眸闪烁着点点星光,带着几分清冷,浑身透着一股拒人与千里之外的冷漠。妖孽如斯,端的是风华无双,墨发流云般倾泻而下,散落腰际,带着几分散漫,气质高雅出尘,温润如玉,纯净的若天上谪仙。
44、怎见得:二九芳年,三春美景,黑发如云,红颜似玉,娥眉露两行新月,朱唇含一点丹砂。